一、年三十,正月初一的早晨和正月初五的中午吃饺子有什么不同
1、饺子是中国过年的传统美食,尤其在北方,从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到初五吃饺子的习俗都是有讲究的。
2、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之前包好,待到半夜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3、那么,大年三十吃饺子,吃什么馅的饺子寓意好呢?
4、香菇馅饺子,即“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冬季的菇类调配出的馅子做出来特别好吃,既高起,又凸出,特别饱满。
5、香菇的形状好似箭头,向上饱鼓,谓之鼓财。也表达希望晚生之辈出人头地的美好意愿。
6、韭菜馅饺子,比较常见而且多数人爱吃,有久财长久之意,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
7、“鱼”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赋予“年年有余”的寓意,而且鱼肉来做饺子馅,味道鲜美至极。
8、一般甜馅饺子,大家平时吃的比较少,很多地方的古传统是喜欢在饺子里面包上钱币,吃到者就是全家运气最好的人。甜馅饺子即添财之意,也叫“添财饺”。
9、一提到“牛”,人们都有牛气冲天的感觉,吃了牛肉馅饺子,就能遇“牛市”,当“牛人”,发“牛财”。
10、有牛财之意的牛财饺子,吃起来也是绝佳的美味,而且没有任何的脂肪含量。
11、马齿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野菜,不光味道鲜,而且营养价值非常高,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常寿菜”。大年三十吃顿马齿笕饺子,也有吉祥平安,富贵长寿的寓意。
12、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中国民俗认为,从初一到初四,家家户户不能用生米做饭,妇女不能出门。至到初五后,商铺开市,这就算恢复往常生活了。
13、关于“破五”的传说较早,甚至可追溯到姜子牙时期。传说姜子牙封神时,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令她“逢破即归”,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让她“即归”。
14、但从史料上看,“破五”的出现是在明朝,到了清朝较为盛行,现在关于“破五”的习俗多是自清朝流传下来的。
15、其实,“破五”是商家生造出来的一个节日。因为这一天都要开市,所以要隆重造势,以祈求开张大吉。另外,选择在初五这一天,也是为了附会五显财神。
16、对于五显财神,一说是正财神赵公明和他手下的猛将“福、禄、寿、财、喜”五位。另一说是据《铸鼎余闻》载,南齐柴姓五兄弟为五显财神,分别名为柴显聪、柴显明、柴显正、柴显直和柴显德。这五兄弟都是猎人,因乐善好施,颇受民间爱戴,宋朝时被封王,又因名子中都有显,故称五显神。
17、在“破五”这天,无论是中国的北方或南方,尽管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然而,基本上有“三项”习俗还是比较普遍的,那就是:“送穷、吃饺子、开市”。
18、如果说在年三十除夕吃饺子更多是代表团圆的话,那么初五吃饺子可就别有一番寓意了。
19、老北京有讲究,就说这饺子馅吧,那肯定是丸儿的。这“馅儿”一定要是自己用刀剁,还要剁得案板叮当山响,让四邻听见,正在“剁小人”呢。这么一剁就把家里的晦气给剁没了。再看那肉,由块儿变成条儿,由条变成馅儿,怎么和弄怎么是。这也有讲头:“顺顺当当”啊!
20、那饺子包时也有讲究,饺子褶要捏得严严实实,捏出小人嘴,这样可免除小人谗言之祸。你平时吃饺子可以不要样儿,可“破五”的饺子就要包的有模有样了,那饺子一个个肚子圆圆的,这可也有讲:“招财进宝”啊!
21、北方民间有“送穷”的习俗,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22、家家户户在初五黎明的时分,就要起来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意思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撵出去。
23、另外,由于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五以前,家户是不允许打扫卫生的,要扫地也只能在屋里扫,垃圾也是放在屋里的门口拐角处,不能扔出。而到初五这天则要进行彻底大清除,将所有这几天积攒的垃圾扫出大门后,堆成一堆,将点燃的鞭炮扔到垃圾堆上,待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后,送穷仪式才算完事,寓意着“穷神”远离家门了。
24、按照汉族的春节习惯,从大年初一开始,各大小店铺都要关门歇业了,至到正月初五才开始营业。为何选在初五这天呢?据说主要是因为初五这天是财神爷的生日,选择这一天开张营业比较吉利,预示着“财源滚滚,生意兴隆。”
25、“破五”不管是吃饺子、送穷、开市等等这些讲究,都寄托了中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希冀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越过越好、家庭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二、正月初一吃饺子这一习俗从哪个朝代开始
1、正月初一吃饺子从东汉末年开始。
2、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3、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创。相传“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
4、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5、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吃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6、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国许多地区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7、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过年,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槛,就开始忙着过年。从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的时候起,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张彩灯、贴对联、打扫庭院,准备迎接远方的亲人,过个团圆年。在北方,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全家老小一起包饺子。
三、大年初一为什么早起要吃饺子
1、大年初一吃饺子是一种传统习俗,寓意美好,也有“更岁交子”之意。
2、大年初一人们都习惯包饺子吃饺子,那是因为人们觉得饺子就是新年的一种美好象征。后来,饺子也就成了逢年过节专门要吃的食物,也是为了庆祝节日,可以说饺子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深远意义,对于老百姓来说,肉都没有饺子有意义。饺子预示着生活的红红火火,喜气洋洋,饺子的形状更是加重了这一寓意。
3、全国各地大年初一的饮食习俗各有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区吃饺子,而南方有些地区吃汤圆、面条或年糕。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