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mobileye被收购(mobileye被收购是真的吗)

七月网144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mobileye被收购这个问题,mobileye被收购是真的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mobileye被收购(mobileye被收购是真的吗)

分手特斯拉,牵手英特尔,Mobileye的全局观

近日有消息称,将采用Mobileye技术进行L4级自动驾驶测试的蔚来ES8原型车已经抵达以色列。

去年11月,蔚来宣布将与Mobileye合作一个高级研发项目,作为项目的一部分,蔚来将负责生产由Mobileye研发的L4级自动驾驶「套件」,并安装到其电动汽车上,而这一套件也可出售给自动驾驶出租车及个人。同时,Mobileye还会为蔚来研发一套可以在电动汽车电池即将耗尽时,将电动车自动驾驶至最近充电站,并在无人操作情况下进行充电的系统。可见在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蔚来对Mobileye非常信任和依赖。

Mobileye是怎么被大众熟知的?

业内人士都知道,Mobileye是ADAS领域的霸主,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70-80%,不过它也并非一帆风顺。自1999年成立之后的8年内该公司没有取得过一张订单,直到2007年研发的产品正式商用后,短短十年间,Mobileye与通用、宝马、大众、福特、日产、本田等27家汽车厂商合作,在全球1500万辆汽车上装载了Mobileye系统,积累了横跨43个国家的驾驶场景。

2014年8月1日,Mobileye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公司募集资金额高达8.9亿美元,创下以色列在美股市场IPO的最高纪录。而且该公司当时的市场营业额就已经达到了55亿美元,可以说通过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Mobileye逐渐建起了自己的护城河,并发展得越来越好。

不过让Mobileye真正被大众所熟知,还是得益于与特斯拉Autopilot系统的合作。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Mobileye的EyeQ3在2014年便应用到了特斯拉量产车型上,但2016年5月发生的特斯拉自动驾驶致死案在全球的高度关注下,使Mobileye也遭受到严重质疑。而对于这起严重的事故,Mobileye和特斯拉的说法却有所不同。

Mobileye认为他们的产品功能本来就是有限的,当时的Autopilot是不具备检测横向驶入车辆的能力的,是特斯拉激进的权限开放和宣传导致车主的使用超出了功能极限。而特斯拉则强调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摄像头和雷达的识别错误。其实从对这次事故的回应就可以看出,双方对自动驾驶未来发展的理解,已经有很大分歧了。

所以在这次事故后不久,Mobileye发布了一份声明,宣布和特斯拉终止合作。随后埃隆·马斯克则回应称,这次合作的中止不会影响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的进程。

认清自己,认清市场格局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Mobileye和特斯拉结束合作后的2017年,他就被英特尔以15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至于为什么选择被英特尔收购,MobileyeCEOAmnonShashua教授是这样回答的:

当我们谈论自动驾驶时,我们谈论的不是某个产品,而是整个行业。我们不是谈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系统,而是基础设施、云计算、汽车厂商、监管部门、5G网络、数据中心。一个只有650名员工的公司怎么能凭一己之力做到这些?因此,Mobileye需要加入一家行业巨头,翻开新的篇章。

其实,我们缺的不是钱,而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等。我们需要与相关监管部门协商,但是以Mobileye的规模,我们只能与以色列国内的监管部门协商,而不能与其他国家监管部门协商。但以英特尔的规模,它能和全球范围内的监管部门协商。

英特尔有一个部门专门致力于自动驾驶,他们在理念上与我们达成共识,因此我们选择加入。与此同时,英特尔的以色列分部有将近1万名员工,它在以色列的布局很大。这也是英特尔吸引我们的原因。

被收购后的这几年,Shashua的想法也一直没有改变。他认为自动驾驶汽车行业需要整合,如果每个公司都只专注开发自己的产品(如摄像头、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对于一个不可分割的端到端系统来说,这种策略是不可持续的。

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过程中,如果各公司之间能够合作,而不是相互竞争开发重叠的技术会更好。因为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还将依靠AI、机器学习和传感器融合来进行导航,所有这些系统都需要整合,才能使车辆自动行驶。但现实情况是,能全程参与从芯片到自动驾驶系统开发的公司非常非常的少,实现通力合作更是道阻且长。

完整的架构

为了进一步完善Mobileye的商业版图,上月初,英特尔以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oovit(以色列城市出行方案初创公司)。Moovit是以行程规划起家的,目前它在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包括网约车、公共交通查询、自行车以及两轮电动车租赁等服务,拥有8亿用户,月活跃用户5000万。在收购完成之后,Moovit的业务仍将独立运营,不过运营数据将全部发送给Mobileye公司,这一庞大的用户基数及出行数据,都将对Mobileye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有很大帮助。

当然,也正如Shashua多次强调的那样,Mobileye的全方位出行运营能力是建立在L4级自动驾驶能力基础之上的,所以在L4上Mobileye也一直在蓄势。

据外媒报道,日前,Mobileye发布了一段40分钟的视频,来展示该公司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耶路撒冷行人密集且有混乱的十字路口和各种配送车的街道上行驶的情形。这种结合了无人机俯拍画面和座舱内摄像头拍摄的自动驾驶汽车演示视频,大家可能已经见过不少了,但Mobileye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在整个40分钟的演示过程中,该自动驾驶的感知系统只使用了12个摄像头,没有任何雷达、激光雷达或其他传感器。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有些熟悉,不使用激光雷达只基于摄像头的自动驾驶技术不正是埃隆·马斯克一直大力提倡的?但与特斯拉不同的是,Mobileye觉得基于摄像头的自动驾驶是必要的,但同时也是不够的,因为尽管它们比人类驾驶员更安全,但熟练程度的差异仍然不够。所以Mobileye采用了两个独立的冗余子系统,一个使用摄像机视觉,一个使用声纳/激光雷达。就好像是同时开发了一个IOS系统和安卓系统。

与此同时,Mobileye正在开发的EyeQ6计划于2023年面世,据悉,一颗EyeQ6芯片相当于6颗EyeQ5芯片,能实现所有Robotaxi的运行操作。此外,Shashua在今年的CES展上还透露称:到2022年,所有硬件包括传感器、摄像头、加上数颗激光雷达和雷达在内的总成本大约在1万-1.5万美元,同时Mobileye认为到2025年可以把系统成本降到5000美元以下。

从现状来看,Mobileye在视觉系统、芯片研发、出行服务及整体系统成本的控制上都已取得一定成果,整套系统架构也已经搭建好了,在未来日益激烈的自动驾驶领域能否取得成就,拭目以待吧。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mobileye被收购是真的吗

Mobileye(中文名为“无比视”),一家专注于ADAS(高级辅助驾驶)的以色列技术公司,创立之初曾吃土八年,它是特斯拉昔日神队友,后与宝马、英特尔组队自动驾驶三巨头,近日直接被英特尔以15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

据媒体报道,Mobileye被英特尔收购,这笔交易可能导致英特尔与老对手英伟达和高通在无人驾驶领域直接竞争,竞相为全球汽车制造商开发无人驾驶系统。无人驾驶领域或要重新洗牌。

在Mobileye的CEOZiv以及CTODr.AmnonShashua发给员工的声明信中提到了如下几个细节:

1.在本周一之前,出于法务上的原因,Mobileye的管理高层以及董事会都将收购的事宜对员工进行了保密。所以大家也别去向在Mobileye工作的朋友打听了,他们也和我们一样被稳稳的老哥们搞了个大新闻。

2.虽然Intel全资收购了Mobileye,但是与一般的收购不同:在交易完成后,Mobileye将反过来整合Intel的自动驾驶部门(AutomatedDrivingGroup,简称ADG)。Intel的ADG团队将成为Mobileye的一部分,并且还是会以以色列为研发总部。

3.目前在ADG所拥有的大部分技术及员工都将并入Mobileye,这其中包括:系统工程师、车辆研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模拟器、地图采集设施、云计算及数据中心等。这些资源将大大提升Mobileye的研发实力。

4.Mobileye将保持自己的品牌名称,但是Logo会做出相应的变化以体现与Intel的关系。

5.Ziv和Shashua将和之前一样继续领导Mobileye的团队以及业务。Intel并不会派人参与或干涉Mobileye的运作,但是Mobileye也会主动去学习Intel的企业文化及经验。

6.Mobileye的业务也将维持不变,这其中包括之前已经发布过的和一系列主机厂以及Tier1的合作、芯片业务、EyeQRoadmap、后装业务等。Mobileye会借助Intel的资源进一步扩充自己在上述领域内的优势。

7.整个收购的流程最早要到2017年底才会完成。在收购完成之前,Mobileye现团队的业务及工作状态将保持不变。Ziv和Shashua将在仔细分析Intel的资源之后,制定详细的整合计划。整合将进一步扩大Mobileye的公司规模,包括在以色列及美国境内设立多个新的研发据点。

“自动驾驶”王牌来了!Mobileye冲刺IPO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

Mobileye冲刺IPO的最佳时机可能就是现在。

2017年,英特尔以153亿美元的天价收购Mobileye,为英特尔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收购交易之一。在被收购的日子里,英特尔对Moblileye这个“亲儿子”可谓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不仅将自己的激光雷达和4D雷达开发团队划拨了Moblileye,更在2020年斥资9亿美元收购以色列城市交通数据初创公司Moovit,帮助Mobileye迅速克服短板,成为自动驾驶新时代的“全栈自研”巨头。

而Mobileye也不负众望,不仅以亮眼的财务表现成为英特尔新的增长极,还以接近8成的市占率坐稳“ADAS之王”的宝座。

财务数据上看,Mobileye在2021年Q4营业收入3.56亿美元,同比增长7%,续创纪录,单季营收数据与2016年全年的3.58亿美元营收不相上下。同时,该公司2021年全年营收高达14亿美元,同比增长43%,2018至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6.1%。

从销量上看,Moblieye更是于12月13日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MobileyeEyeQ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了1亿颗!自2007年EyeQ1芯片在宝马、通用和沃尔沃量产上车以来,EyeQ系列芯片销量持续增加。在2018年至2021年的销量数据分别为1240万、1750万、1930万和2810万颗,同比增速分别为43%、41%、10%和46%。

此外,2021年Mobileye还拿到了30多家车企的41项新订单,涉及约5000万辆新车搭载。

在强劲的财务表现加持下,尽管近期美股市场因地缘政治、加息预期等因素表现低迷,但英特尔还是决定让Mobileye尽快冲刺IPO。

华尔街见闻提及,3月7日,英特尔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秘密提交注册文件,拟首次公开发行Mobileye新股,市场预计其估值或超过500亿美元,冲击自动驾驶史上最大IPO。

不过,既然Mobileye形势一片大好,自动驾驶的市场前景又如此广阔,那英特尔为何不多“持有”Mobileye几年,等市场再度“疯狂”时再去冲击更大规模的IPO?

20世纪末,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行业都认为只有采用昂贵的雷达传感器才能实现如自动紧急制动(AEB)等必要的功能。

然而,希伯来大学计算机可续教授AmnonShashua在其研究中开创性地证明了,基本所有辅助驾驶必须的感知任务都可以基于单个摄像头来实现。这就使得辅助驾驶系统的成本,在理论上可以下降到“平民级”,从而有了商业化的可能性。

技高人胆大,Shashua与两个好友说干就干,在1999年共同成立了Mobieye公司,专注于ADAS赛道。“人如其名”,这家公司意图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检测车辆,成为交通工具的“眼睛”,防止碰撞发生的技术来减少车辆事故和人员伤亡。

2001年,为硬件掣肘的Mobieye的意识到,“真正认真写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做硬件”。该公司领导层认为,只有自己设计出专门解决计算机视觉产生的大量负载的Soc,才能够充分发挥公司全部的实力。英雄所见略同,Mobileye随后也走上了和苹果一样的软硬件一体之路。

2004年,在ElchananRushinek的领导下,Mobileye的SoC设计团队于2004年成功研发出采用180nm制程打造的的EyeQ1。

有了软硬件“内外兼修”的基础,Mobileye成功将领先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强大的EyeQSoc芯片与便宜的单摄像头结合,打造出了极富性价比的单目视觉ADAS,因此受到了沃尔沃、宝马、通用、奥迪等各大汽车厂商欢迎。

在2007年接受了高盛1.3亿美元的投资后,Mobileye逐渐成长为成为了令投资者狂热的“自动驾驶”独角兽,尤其在2014年推出EyeQ3后一举成名。同年,Mobileye成功登陆纽交所,市值高达80亿美元,同时以8.9亿美元的募资创下以色列公司在美国最大IPO纪录。

看到了Mobileye的广阔前景,2017年,意图抢占自动驾驶技术高地的“蓝色巨人”英特尔,以约150亿美元的高价将Moblieye纳入麾下,溢价率高达34%。自此,Mobileye成为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业务部门。完成这笔交易后,时任英特尔CEO的布莱恩·科再奇激动地表示:

与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强强联手后,Mobileye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继续所向披靡,2020年之前,智能驾驶芯片几乎被Mobileye垄断。据研究机构GuidehouseInsights的最新数据显示,Mobileye在全球先进自动驾驶辅助视觉系统市场上占有约80%的份额。

不过,当下春风得意的Mobileye,未来的日子可能并不好过。

自动驾驶通常分为L0~L5这6个级别,从人工驾驶、辅助驾驶到有条件自动化,最终实现完全自动化,复杂度逐步增加。

近5年,在特斯拉的示范带动下,全球车企都看到了自动驾驶的潜力,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有意推出自动驾驶产品,自动驾驶正朝着L4/L5高速进发。

根据艾瑞数据的预测,2020年后带有TJP、HWP等L3功能的车型将会逐步落地;L4/5车型落地预计将会不早于2025年,场景从封闭驾驶环境(园区、港口、矿山、机场)逐步向城市开放道路场景发展,届时车辆将会由系统完全接管,车辆出行工具属性将会加强,消费者购车及出行方式将会因此发生重大改变。

而自动驾驶朝向L4/L5高速进发的趋势,给“昔日王者”Mobileye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芯片算力掉队,EyeQ5“生不逢时”

前文提及,Mobileye主要的先发优势建立在“减少算力,降低成本”上。因此,在L1、L2等自动驾驶早期对算力需求不大的时候,软硬件一体的Mobileye可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市场地位难以撼动。

随着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带来的新功能需求,除传统的摄像头外,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方兴未艾的激光雷达都陆续在各主机厂下一代车型出现。传感器的增加也将带来巨量数据处理的压力,就需要更高算力的芯片来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决策。因此,算力越高,能处理的复杂情况也就越多,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也就越安全。

单论芯片算力,Mobileye的EyeQ系列Soc如今已显得有些落伍。2021年以前,Mobileye最先进的芯片仍然是2018年量产上市,仅支持L3级自动驾驶的EyeQ4。而支持L4的EyeQ5姗姗来迟,拖到2020年才上市,在2021才开始交付。同时,EyeQ5也只拥有24TOPS算力和10W功耗,性能将被英伟达、AMD、华为、高通、地平线等“后起之秀”甩开身位。

特别的,凭借GPU的资源禀赋,拥有全栈式工具链的英伟达在高阶自动驾驶领域的前景更为市场看好。国泰君安证券吴晓飞团队表示:

市场也印证了这一点,如今,蔚来、小鹏、理想三大“造车新势力”均在英伟达客户之列,传统主机厂背景厂商如智己汽车、上汽R也在其中。除此之外,沃尔沃、奔驰、别克等传统车企及滴滴、ZOOX等Robotaxi及商用车厂商也为英伟达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算力方面国内厂商也不甘示弱,正紧追国际领先水平。举例来说,如今华为的MDC系列平台算力可达400+TOPS且已量产,而地平线和黑芝麻新一代算力上百TOPS的芯片均已流片。

(2)封闭性太强,大批客户改换门庭

Mobileye选用软硬件打包,“不开源”的方式也使得这家自动驾驶“老大哥”备受诟病。

拿采用了采用“CPU+ASIC”架构的EyeQ5芯片为例,该芯片虽然功耗极低,但其算法系统相对封闭,对OEM和Tier1来说是几乎是个黑盒,几乎无法进行二次修改从而差异化自己的算法。在自动驾驶尚处“起步阶段”之时,一个相对可靠且完整的方案无疑是速度最快且最稳妥的选择,但在如今英伟达、地平线、华为、百度等“开放型”厂商崛起的背景下,“给啥用啥”、难以调优的软硬件一体化“封闭型”方案就显得不那么讨喜了。

因此,包括蔚来、特斯拉、理想在内的一众终端厂商,纷纷改换门庭。特斯拉早前便与Mobileye交恶,采用FSD芯片取代Mobileye;理想在2021年也将EyeQ4换装成地平线征程3;而蔚来等一批车企更是为新一代车型选配了强大的英伟达Orin芯片。

特别的是,就连被Mobileye写入里程碑的“铁哥们”宝马,也在不久前与高通Ride达成了合作。华尔街见闻提及,宝马的一位发言人在去年11月表示,高通的芯片将用于宝马“NeueKlasse”系列汽车,该系列汽车预计从2025年开始生产。

此外,由于Mobileye在国内并没有研发团队,这导致该公司的研发体系在国内还面临着数据监管问题。

去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意见》中提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境内存储。需要向境外提供数据的,应当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显然,自动驾驶相关的道路数据显然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总的来说,在“算力决定能力”的未来的自动驾驶领域,Mobileye的先发优势愈来愈小。同时,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以及国内、国际上各大厂商的软硬件预埋,该领域竞争必将愈发白热化。

面对着各大“自动驾驶新锐”的围追堵截,Mobileye并未“服老”。2022年,该公司正在全力布局高阶自动驾驶。

一方面,在CES2022大会上,这家曾经的“ADAS之王”一口气连发了三款高算力先进制程芯片。其中,EyeQUltra为自动驾驶芯片,基于5nm制程打造,算力176TOPS;EyeQ6Light和EyeQ6High均为ADAS芯片,由7nm制造打造,算力分别为5TOPS和34TOPS。Mobileye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两条腿走路”的商业化布局仍在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中。

另一方面,Mobileye也正尝试深化与本土厂商合作,变得“更加开放”。华尔街见闻提及,今年1月初的CES大会上,在全球影响力较大的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Mobileye透露,正与吉利汽车旗下的纯电动汽车品牌极氪(Zeekr)合作,将于2024年推出全球首辆具有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同时,双方将在软件技术方面进行有效集成。

虽然Mobileye的未来依旧可期,不过,考虑到自动驾驶行业愈加“白热化”的竞争格局,其上市的最佳时机没准就是现在。

对于英特尔来说,华尔街见闻提及,从2020年开始,在AMD、苹果等各巨头的夹击下,英特尔愈发举步维艰,CPU总市占率从一年前的近80%跌至不足65%,股价也下跌至两年前水平,公司陷入“至暗时刻”。如今,该公司寄希望于IDM2.0战略,扩大芯片代工规模以“重振雄风”,正值需要大笔资金的时刻。

对于Mobileye来说,英特尔近年来的糟糕表现可谓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本期望“背靠大树好乘凉”的Mobileye在母公司陷入低谷的这两年里也表现平平,技术进步远不及对手。在英伟达、高通、华为等一众“后起之秀”的夹击下,Mobileye的领先优势正越来越小。

那么,几年后,Mobileye的表现还会如当下这般亮眼吗?

因此,对于英特尔而言,借着投资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兴趣日益高涨、Mobileye各项数据和财务指标又如此亮眼的东风,带其再度冲击IPO寻求超过500亿美元的高估值,或是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在Mobileye“高景气度”的提振下,在收获大笔投资收益的同时,英特尔萎靡的股票表现或许也能得到改观。

(华尔街见闻提及,出于对英特尔财务状况的担忧,近一年来,每次英特尔公布财报时,其股价几乎都会大幅下跌。过去一年中,英特尔的股价累计下跌了近19%。)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英特尔CEO基尔辛格此前特别强调,英特尔不需要IPO的资金来重振“蓝色巨人”,但大摩的分析师HarlanSur在研报中仍直言到:此举可以减轻未来英特尔增资研发带来的财务压力。同时,Sur认为,英特尔选择此时让Mobileye上市,时机非常正确。Sur在研报中表示:

对于Mobileye来说,选择IPO上市或将助其摆脱隶属于英特尔带来的低估值,大大提升企业形象,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或许正如英特尔CEO基尔辛格所言,Mobileye的更多潜力有望在上市后进一步解锁:

待Mobileye成功上市后,获得充足子弹的“ADAS之王”无疑将进一步加剧自动驾驶领域的“内卷”。历史上看,巨头们的“白热化”竞争往往能大大促进行业进步的速度和技术的变革,从而让消费者更加受益,这无疑为广大消费者们所喜闻乐见。

或许,未来已来,自动驾驶新时代的大幕已然拉开。

关于mobileye被收购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