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马丁路德大学(马丁·路德大学的介绍)

七月网3950

谁能介绍一下“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16世马丁·路德的早年生活•1483年11月:马丁·路德出生在日耳曼(人称日耳曼为改革发源地)中部绍森几亚(Thuringia)的曼斯菲德(Mansfeld)附近的艾斯里本(Eiskeben)-->撒克森伯爵(选候)领地......他的父母是农民,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马丁路德大学(马丁·路德大学的介绍)

1497年:年轻的时候他被送到一所纳尔弟兄会(NullBrethren)学校读书,然后在一四九七年他被介绍到马德堡(Magdeburg)去读书,而他父亲又把他送去另一所爱森纳(Eisenach)的学校读书,所以路德曾在两所学校受过教育。因为他的父母不能维持他的生活,以致他必须时常到街头去行乞。

1517年:在一次激烈的讲道之后,马丁路德在威丁堡大学的教堂大门上,按照大学的习惯,对许多神学问题,尤其是对大赦和一般善工的价值问题,提出挑战。他总共提出<<九十五条>>论题立刻传遍整个德国,争辩也就接著展开。邀请各方人仕来讨论"赎罪券","教皇赦罪权力"和"教会的财库"的内容.因为当时印刷的技术广为方便,所以很快便惊动了全欧洲.马丁路德发挥了他演讲的长才,他有动人的声调,活泼的想像力,再加上他那扣人心弦的言辞,有时表现出细腻的热情,有时又大胆痛骂,甚至连最粗鄙的词句也不怕加以运用。这种争辩开始时是在全德国,接著,在整个教会激起了巨大的影响,同情他的如潮似涌,反对他的也像排山倒海。教宗良第十起初并不加重视,认为只是各修会的修士们、奥斯定会和道明会之间的争辩而已,但是不久,就知道事关重要了。一五一七年,路德仍自认为是教会的忠顺份子,但是逐渐的,他被许多神学家的批评和挑战激得恼羞成怒,大赦的问题转为次要,所讨论的争辩,都是灵魂得救与否的基本信条。他一再强调,为灵魂得救只须要信仰,用不著善行,他甚至还想改革整个教会。

•1520年:路德始写小册子,包括<<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掳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这事之后,使得教皇大怒!教宗良第十将路德事件在枢机会议上提出来,经过深长讨论之后,在一五二零年六月对路德颁布了「主!请起!」的诏谕,正式宣判路德的道理,并且限定他在六十天内悔过自新,否则就要遭到开除教籍的处分。路德在还没有得到罗马当局的这种决定之前,曾写信给朋友说∶「我已经痛下决心,无论罗马当局如何处理,我都满不在乎了。」这段时间内,他所散布的著作和言论中,声明他的理论是∶教友一律平等;人人可以当司祭;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皇帝和王侯比教宗更有召集大公会议的权力;除了圣洗和圣体之外,应该放弃其他的五件圣事。当教宗的诏谕送到了他手上时,他为了表示轻视,就在威丁堡大学的教堂内,当著全体学生的面,将诏谕烧毁,

•1521年1月:教会正式开除路德的教籍

•1522年:这年他回去威腾堡继续当改革运动的领袖核心,不停与天主教"大战".最后出现了今天所为的基督新教!

•1546年2月,路德死于故乡埃斯勒本,葬于维登堡宫廷教堂内。路德一生著作甚丰,除将圣经译成德文外,还有论文、讲道稿、圣诗、书信、笔记等。

马丁路德精句共赏

•"我对那位公义刑罚罪人的神,说不上爱。我对他隐存忿怒;我恨他,因为可怜的罪人,在律法和悲惨恐惧下生活,不但被原罪毁坏,还要受福音折磨。..."

•"因为你污损神的真理,愿神把你毁灭在这火裏!"

•"我觉得自己得到了重生,经过敞开的门,进入了乐园!"

•"若果今次大难不死,就会成为一名修士"(天主教)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我是粗野!狂暴!激烈!好战!"

•"做善功的结果,就是会堕入地狱."

•"我是上帝话语的奴仆"

•"我是民族的战士"

•"应该把他们戳碎、扼杀、刺杀,就象打死疯狗一样"。《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

•"我是一个好修士,严守纪律,我可以宣称,若有修士能因著遵守纪律就能到达天堂,那应该就是我.在这屋的夥伴,只要是知道我的,都能够为此做证.我若是拖延著礼拜,祈祷,阅读和其他这类的工作,我想我可能会痛苦而死."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马丁路德墓志铭>

路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圣经》的德泽本。自1524年第一本维登堡赞美诗问世起,他写的许多圣诗至今仍著称于世。1529年他编写的《教理问答》和1530年他参与制订的《奥格斯堡信纲》均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可是如此一来他便把其他打成异端的做法无异说他的《教理问答》和《奥格斯堡信纲》比圣经有更高的权威?他在瓦特堡开始的圣经翻译和修订工作,20余年间从未中辍。http://baike.baidu.com/view/81775.htm#5

马丁·路德大学的介绍

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德文:Martin-Luther-UniversitätHalle-Wittenberg,简称:UniHalle或MLU),始建于1502年,是德国一所著名的国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迄今拥有五百多年历史,并于2002年举行了500周年校庆。其主校区位于萨克森安哈特州哈勒市(Halle,Saale)。作为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知识中心及18世纪德国辩证学的发源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502年的维腾贝格大学,且于1817年与哈勒大学合并。1933年,为纪念杰出校友——宗教改革之父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学校改名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Martin-Luther-UniversitätHalle-Wittenberg)。历史上,该大学培养过许多杰出校友,如宗教改革之父马丁·路德,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尔·齐格勒,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赫尔曼·施陶丁格,1901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古斯塔夫·赫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出者赫尔曼·艾宾浩斯,微积分理论奠基人格奥尔格·康托尔,《哈利路亚》作曲家格奥尔格·亨德尔等。学校涵盖神学,法学,经济学,医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化学,语言学,传播学,音乐学,教育学,生化学,生物学,药学,物理学,化学,农学,营养学,地学科学,数学等科系。该校在德国率先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自由,被一些教育家誉为现代大学先驱,对德国乃至欧洲高等教育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丁·路德大学的学校概况

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Martin-Luther-UniversitätHalle-Wittenberg,简称UniHalle或MLU)的主校区位于哈勒(Halle),而在维滕贝格(Wittenberg)则以其会展中心和酒店等设施作为学术和政治研讨会的中心,该中心也作为1998年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安德鲁·杨(AndrewYoung)及前德国外交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Hans-DietrichGenscher)的全球伦理中心。

哈勒和维腾贝格两个城市都位于距离柏林大约一小时车程的地方,且可以通过城际快车(ICE)到达。大学目前发展稳步进行,许多机构都装在旧别墅和历史建筑。此外,还有许多的大学建筑物新建或进行了大规模的装修。许多部门获得了最新及最现代化的设备。

哈勒具有吸引大学生城市所应有的一切:吧厅、酒馆、咖啡厅、饭店令人流连忘返,邀人进餐品尝。从当地美食到墨西哥菜肴、日本料理不一而足。大学生们可一定要去造访一下位于蕴涵历史的莫尔茨堡内“塔楼”。这里不仅举办许许多多大家喜欢的“派对”,而且还有朗诵会,音乐会等。除了各种剧院和新建的音乐厅之外,还有一家歌剧院及德国最古老的戏剧演出剧场:“石头门剧场”。作为伟大的作曲家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的故乡,哈勒市每年举办亨德尔音乐节,这是一个在国际上著名的音乐节。当然也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德国中部地区最大的民俗节日:灯节。

而学生学期票已经包含了哈勒市内的所有交通费,但即便是在哈勒骑自行车也是既迅速又方便。

哈勒市位于德国中心位置: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法兰克福、东海、北海,乘坐火车均可舒适快捷到达。谁要是想更远去旅行,他只需要从火车总站出发,乘11分钟火车便可抵达莱比锡/哈勒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