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宋庆龄的资料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宋庆个人资料简介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宋庆龄的资料和家族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
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
她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氏家族特指民国时期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等人的家族。在民国时期,宋氏家族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家族”。
宋查理的三双儿女均有着显赫的背景,影响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长女宋霭龄嫁孔祥熙,次女宋庆龄嫁孙中山,三女宋美龄嫁蒋介石;
长子宋子文是民国财政部长,后升任到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是民国广东银行行长,三子宋子安是香港银行行长,他们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扩展资料:
宋庆龄孤独晚年:姐妹离散,天各一方
1925年孙中山逝世,从此,宋庆龄便一个人走上了那条孙中山未走完的革命之路。
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长期致力于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为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
在祖国统一,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宋庆龄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宋庆龄所走的这条路,有多崇高,就有多孤独。
因为政治立场原因,宋氏家族三姐妹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1944年9月,大姐宋霭龄抵美定居,1950年宋美龄抵达台北,自此三姐妹天各一方,至死都没能够团聚。
因为当年不顾父母的反对执意要与孙中山结婚一事,宋庆龄的内心总是对父母抱有深深的愧疚。这一决定她虽然不悔,但却始终成为了她无法释怀的心结。
1981年5月30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根据其生前遗嘱,骨灰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墓其父母合葬墓的东侧。在近七十年后,她终于可以向父母说上一句迟来的对不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庆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氏家族
宋庆龄生平简介
宋庆龄生平简介是: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出生,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1927年11月1日,宋庆龄等成立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
1940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据传统习惯,宋庆龄女士亦被尊称为“国母”。
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岁。
宋庆龄的个人生活:
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书,书,到处是书,证明了宋庆龄对知识的渴求。无论是参观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共同生活的故居,还是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个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人们都会惊奇得看到这一事实。他们的藏书可以看出他们的现代化以及他们广泛的兴趣。
宋庆龄养鸽子不只是因为他喜欢这种文雅的飞禽,还因为纪念孙中山——他喜欢鸽子,重要的是鸽子象征着和平。
她爱鸽子,每天亲自喂它们、看着它们。她学会鸽子的叫声,鸽子一听到就都飞回来。她去世后,这群鸽子还留在花园里,总共有100多只,常在过道上吃食,在天空中组成美观和充满生气的队形上下翱翔。
宋庆龄简介
宋庆龄,海南文昌县人。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宋庆龄青年时代追随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她七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前驱,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岁。
宋庆龄大事年表
1893年1月27日诞生于上海。
1907年离上海到美国留学。
1913年夏,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士学位。
1914年接替宋蔼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东京结婚。
1918年8月,同孙中山迁居莫利哀路29号(今香山路7号)住宅。辅佐孙中山著书立说。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勇敢地留在总统府,掩护孙中山脱离险境。
1924年1月20-30日,在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向国内外介绍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遗嘱。
1926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演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7年3月10-17日,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7月14日,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站在坚持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立场上与叛徒们决裂。
8月1日,支持南昌起义。和毛泽东等22名国民党中央委员发表《中央委员宣言》,痛斥蒋、汪集团背叛革命,号召革命人民继续为反对帝国主义和解决土地问题而奋斗。
1929年4月,离德国柏林回国。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孙中山的国葬仪式。行前发表《关于不参与国民党任何工作的声明》。
1932年12月,与鲁迅、蔡元培、杨铨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担任临时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
1933年9月30日,在上海主持召开"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大会。
1934年4月20日,与何香凝等1779人联名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要求发动抗日救国的民族自卫战争。
1936年春,促成埃德加·斯诺和马海德的陕北之行。5-6月间,与沈均儒、邹韬奋等在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7年2月中旬,同何香凝、冯玉祥等13人联名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国民党改变立场、团结抗日。
6月下旬,同何香凝、胡愈之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抗议蒋介石非法逮捕进步人士。
1938年6月14日,邀集中外著名人士,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疗救济和儿童福利工作。
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在香港沦陷前,乘最后一架班机离港抵渝,继续开展"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
1945年9月,在重庆上清寺桂园张治中住所同毛泽东会见。
12月,离重庆回到上海。组织"中国福利基金会"(即"保卫中国同盟"的后续组织),从事妇女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救济事业,支持进步组织和民主力量。
1946年7月23日,在上海发表声明,要求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
1948年春,迁居到林森中路1803号住宅(即今淮海中路1843号上海宋庆龄故居)。
1949年9月,受中共中央邀请,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12月,被推荐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1950年4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救济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8月,宣布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在妇女保健和少年儿童文化教育方面进行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
11月23日,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1年9月18日,在北京接受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旋将10万卢布的奖金全部献出,交给中国福利会作为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之用。
11月26日,出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成立大会。当选为该委员会主席。
1952年年初,创办《中国建设》杂志,亲自指导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把新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全世界人民,以增进世界人民对新中国的友谊和了解。
10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当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
12月11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1月13日,在莫斯科会见斯大林。
4月25日,出席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民方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1954年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副委员长。
12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1月,担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会长。
12月,访问印度。
1956年1-2月,访问缅甸和巴基斯坦。
8月,访问印度尼西亚。
1957年9月,应中共中央的邀请,列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妇联第三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11月,随同毛泽东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及"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活动。
1959年4月,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1年5月11日,在上海寓所会见毛泽东。
1963年4月,从上海到北京,居住在后海北沿46号住宅(即今北京宋庆龄故居)。
1964年2月,同周恩来、陈毅一起访问锡兰。
1965年1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6年11月12日,在北京参加纪念孙中山诞生一百周年大会,并发表题为《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的讲话。
1975年1月13日,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78年2月,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9月,出席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妇女联合名誉主席。
1981年5月8日,在北京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同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同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同月29日,因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于晚8时18分在北京寓所逝世。党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决定举行国葬。
6月4日,根据宋庆龄的遗嘱,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
宋庆龄的资料和宋庆个人资料简介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