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现代打油诗词 现代的打油诗

七月网2830

打油诗的具体介绍

分类:文化/艺术>>诗词歌赋

现代打油诗词 现代的打油诗

问题描述:

打油诗的具体介绍

真的有张打油这个人吗?

另找几首轱辘诗

解析: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道地的下里巴人。但她面对苏东坡逃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出口成诗,尤为得体。诗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这真是强人所难。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如1927年以后,蒋介石建立了蒋家王朝,收罗了各路诸侯,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于是鲁迅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满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反映***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黑暗。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各个年代现实的打油诗,如五十年代,有一首《干部下乡》的民谣打油诗:“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反映的是解放初期干部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精神。陈毅外长写了《咏原子弹》的打油诗:“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这是针对美帝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的,表明中国***的态度和立场。七十年代,“文革”动乱中,许世友将军写了《莫猖狂》打油诗:“娘们秀才莫猖狂,三落三起理应当。谁敢杀我诸葛亮,老子还他三百枪。”矛头直指江青反党集团,表示坚决要保护***同志的决心。1974年,文化名人夏衍在狱中,模仿清代《剃头》诗写了《整人》诗:“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试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揭示了“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整人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处逆境而达观、洒脱的心态;同时说明这些蓄意“整人者”绝没有好下场,觉醒了的人们也将“整其人”,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文革”之后,大文豪郭沫若在悼念被迫害致死的阿英同志时,写了《咏臭老九》的打油诗:“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两个‘臭老九’,天长又地久。”发泄了对“四人帮”残害知识分子的愤懑之情。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龙成的《新好了歌》云:“本人也盼党风好,惟有官位忘不了!只要职务升三级,权术自然不搞了。本人也盼党风好,只有车子忘不了!且等‘上海’换‘奔驰’,特权即刻取消了。……”反映了党内一种奇特现象,对那些口是心非、两面派干部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调侃,读来可笑而又可恶。党风有问题,社会风气也有不正的地方。在改革开放中,曾经一度有些人借考察学习之名,行公款旅游玩乐之实,于是有人仿效南宋林升传世之作《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了一首“公款歌舞”的剥皮打油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公款歌舞几时休?香风薰得“诸公”醉,九州处处作杭州。”讽刺那些肆意挥霍人民财富的所谓公仆们。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一些“正统”文人才把它视为旁门。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什么样的诗叫打油诗经典打油诗合集

其实打油诗算是一种比较通俗的诗体,格式上更加的自由。其实现代人想要写诗的话,可以从打油诗入门,也比较简答,没那么多条条框框。当然古代也有很多打油诗非常有意思,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像李白、苏轼这些大诗人也都写过打油诗。其实打油诗有很多内容就是记录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件小事,但完全不会让你感到无聊,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首经典的打油诗,看完以后试着自己写写吧。

打油诗,相传由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

清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咏雪》云: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张打油固然算不得诗词大家,但写有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诗打油的,其实不泛名流。

李白《戏杜甫诗》:

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司马光《登山》: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归一望。

苏东坡《喜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注:这首诗表面上是为孩儿而写,而且其期待明显地有悖于常情,却抒发满腔激愤,讽刺了当时“愚且鲁”的公卿,鞭挞了不公正的社会现实。

苏东坡《竹笋焖肉》: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不过,善作打油诗的苏东坡,也曾被人戏弄过。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一次为苏东坡逃逗,她反唇相讥,出口成诗。诗云:

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

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

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

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欧阳修《猜谜》: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注:据说这首打油诗写于一次饭后。

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

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杨万里《早餐》: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注:宋代诗人杨万里,每日坚持晨读,十分刻苦,不许人去打扰,每每忘记了早餐。还写就一首打油诗作为自嘲。

唐伯虎《除夕》: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注: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一度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吟出一种别样的“除夕”味道……

怎么写打油诗

看到这个题目颇有感触,答主也是个爱舞文弄墨之人,平时有事没事胡诌几句,发发朋友圈乐呵一番,被老婆笑称“歪诗”。其实很多就是打油诗。

如12年北京大雨,一片泽国,淹死数人。打油云:

帝都一夜雨,浩荡出平湖。

天堂可安好,从此屁捐无。

考驾照

海上生明月,练车正当时。

不堪蚊子咬,作首打油诗。

还有被本人当做了知乎签名的自嘲,题名:读《散宜生诗》,再油

吟成四六漫成痴,犹忆三五少年时。

凡事浅尝终辄止,向来不意且裁诗。

羞云而立何曾立,子语知之更乐之。

一箪一瓢居陋巷,贤哉回也是吾师。

有人评价说这油打得不低了。答主有点惶恐,自嘲罢了。

新近的行香子·读老同学朋友圈鸡汤,叹完美人生,大概如此:

路行万里、诗作千行。阅人百、胜负几桩。知己三五、儿女成双。有书一卷、妻一个、酒一缸。

脂须减半,性避乖张。谢今生,福我高堂。坐观云起,竹涧焚香。恰墨正酣、琴鸣久、曲流觞。

不管是否打油,是否水平高低,外人喷也好,赞也罢,反正都是自己乐呵作品,贵在真实。

观题主所贴作品,如果只是从打油诗的角度去看,确实写得不错了,幽默诙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打油诗的高级水平大概也就如此。比如你的“办个手续满厂跑,张口只想把人咬。刚在西头签了字,盖章要往东边找。”把办证的艰辛写得活灵活现。

不信,我们可以和打油诗的开山鼻祖切磋一下:

江天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作者叫张打油,因此有了打油诗得名的由来。该诗写的是雪,读完后,凡有过大雪纷飞经历的人,想必会会心一笑,无不称赞其形象。

我们稍稍分析下打油诗,不难发现,创作打油诗,不要讲太多的格律,也不要什么很美的意境,更不要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只要稍稍押韵即可。但也不是什么不管,至少要博君一乐,形象、诙谐是它的本职特征,否则,不能叫打油诗,只能叫钱钟书所说的“押韵的文件”,或者说披着诗词外衣的标语。正因有这样的特质,打油诗堪称屌丝的吐槽神器。

所以,题主你说如何写好打油诗?回答是:写打油诗,还要费力地学吗?根本就不要啊,它本身就是屌丝特质,在诗词里不登大雅之堂,适合自嘲、自黑、各种吐槽,只要稍稍押韵,掌握点平仄保证读起来朗朗上口就万事大吉了。如果能做到像鲁迅的杂文那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岂不是顶级的顶级水平了么?难道你还想凭借几首打油诗“立言”乃至为万事开太平?

但我看题主是有点文艺小情怀的人,在最后说“再读总觉得不如意,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如意。”因此发问如何写好打油诗。

还是举个例子吧,把前面那首鼻祖打油诗跟柳宗元的《江雪》比一比看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同样是写雪,都是二十字,为什么后者能成千古绝唱,入选各种唐诗选本、小学生语文课本呢?

一是意境。江、天、雪、人浑融的意境,给人深深的美感。《江天笼统》诗只有形象,没有意境。

二是人格精神。一切文学皆是人学,渔翁独钓江雪的精神,这是怎样一种人生担当呢?难道不能联想到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一个孤独但又伟岸的渔夫形象是不是浮现在我们眼前?《江天笼统》诗只看到雪,除了惊讶雪之大,看不到诗背后的人格精神。

所以,同样是写雪,同样是二十字,后者我们却能发掘出更多无穷无尽的东西。这就是唐代的理论家司空图说的“味外之旨”。也因此,作者总觉的自己的打油诗“不如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作者如果硬要问如何写好打油诗,请放过它吧,它承载不了那么多内涵。

那如果是如何写好古典诗词呢?题目太大,三言两句讲不清,我也不敢说怎么写。如果请教牛人,想必回答不外乎是:多学、多读、多作,此外,更重要的是积累情感、积累体验。正如放翁所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不过鉴于题主带就一身诙谐本色,还是斗胆指一条路子。学聂绀弩。

聂绀弩是写鲁迅那种嬉笑怒骂的杂文出身,后来半路出家搞起旧体诗词,依然不改本色:

反省时做

只道生虚五十载,谁知咎犯百千桩。

伸长八尺灵官殿,大喝一声白虎堂.

天若有头砍当怕,地虽无底揭也慌。

何人万缕青丝发,不为昭关一夜霜。

搓草绳

草创文章费琢磨,掌上膝上正反搓。

一双两好缠绵久,百转千回缱绻多。

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

天涯此刻怜枯草,堪与罗裙一系么。

柬周婆(答主按:聂的夫人)

龙江打水虎林樵,龙虎风云一担挑。

邈矣双飞梁上燕,苍然一树雪中蕉。

大风背草穿荒径,细雨推车上小桥。

老始风流君莫笑,好诗端在夕阳锹。

女乘务员

长身制服袖尤长,叫卖新刊北大荒。

主席诗词歌宛转,人民日报诵铿锵。

口中白字捎三二,头上黄毛辫一双。

两颊通红愁冻破,厢中乘客浴春光。

在现代环境中,旧体诗词已缺乏唐宋时期被国人发扬光大的气候,但也很欣喜地看到,仍有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人对古典诗词一往情深,网络上也有很多高手,题主去诗词论坛看看吧,想必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