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钱塘江观潮几点几分 钱塘江观潮几点钟

七月网410

钱塘江观潮时间

钱塘江观潮的最佳时间是农历八月初十五。最佳观潮地点为萧山美人坝、萧山九号坝、七宝、下沙七格、九溪、海宁大峡等。

钱塘江观潮几点几分 钱塘江观潮几点钟

钱塘江潮水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最大的,潮头可达数米。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几乎都在同一个方向作用。两者合力最大时,海水涨最高,跌最低,即大潮。

“钱江秋涛”蜚声海内外,早在唐宋时期就已流行。观潮日,尤其是八月初八前后的日子,路上车流如流水,人潮如潮。望着出海的钱塘江钟口,潮水汹涌,万马奔腾。在南浦附近遇到河床沙脊时,海浪高达三至五米,潮差高达九至十米。“天上浊浪倒空,江河翻覆,海山可毁。”不同地点可以欣赏不同的潮景:从塔看“一线潮”,在八堡看“汇潮”,在老盐仓看“返潮”。

观潮时,选择安全区域和地点,注意警示标志,服从管理人员管理。请勿越过防护围栏在河滩、T字坝等区域玩耍,请勿在河中游泳。面对危险,沉着冷静,迅速有序撤退到安全区,并立即向周围工作人员或他人求救。

海宁钱塘江每天的观潮时间

下午的2点到3点,是最佳时间,基本是两点开始涨潮。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河流源头

最早提出钱塘江源头的是《汉书·地理志》,该书简略地提出浙江“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后汉书·地理志》又提出“浙江出歙县”。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肯定了汉书中的说法。此后人们一直把新安江上游作为钱塘江的源头。

20世纪30年代,地理工作者实地考察后,认为钱塘江发源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开化县马金溪。

钱塘江大潮最佳观潮时间

钱塘江大潮最佳观潮时间为农历八月十八。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农历8月18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军,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或遇年头潮大,涌上江岸,冲伤观潮者。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大潮分类

交叉潮:又名十字潮,在海宁市丁桥镇,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个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异常壮观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

一线潮: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钱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