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图

七月网420

为什么秦始皇陵不能挖

秦始皇陵不能挖的原因: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图

1、陵墓出土的文物易受氧化,不易保护。

2、陵墓里面有大量水银存在,不易挖掘。

3、国家政策的原因,不再轻易开陵。

原因的详细介绍:

有考古专家在挖掘陵墓的时候,发现了大量的兵马俑,刚出土的这些兵马俑色泽鲜艳,每一个都栩栩如生,这一发现令得考古专家们都为之震惊。不过糟糕的是当时由于技术落后,挖掘出来的兵马俑并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这些涂抹在兵马俑上的漆逐渐掉落下来,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清一色的兵马俑。

经过这个事情之后,考古专家们对于挖掘这件事情变得谨慎起来。如果继续挖掘秦始皇陵墓,保护不当会对陵墓造成极大的损坏。所以不再挖掘陵墓也是一种保护。

秦始皇陵墓里真的有大量的水银汇聚成江海大河。大家都知道水银是一种非常具有毒性的金属物质,在常温之下通常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秦始皇陵墓经过了2000多年,里面的水银有很大部分已经挥发成气态。如果考古学家贸然进去,里面的水银就会挥发出来。所以为了我们的安全,也为了保护陵墓,不再挖掘是最理智的。

国家的政策也不再允许轻易地挖掘陵墓,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之下,国家不会轻易批准主动开陵。所以,秦始皇陵不再挖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国家的政策,考古学家也不会轻易地开陵。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挖掘

先说结论:我们挖了,兵马俑就是秦始皇的陪葬坑啊。但是我们没有动秦始皇本人住的地方,即地下玄宫。等于是我们又没有挖。

首先不能笼统的说不能发掘,因为秦始皇陵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大部分人对秦始皇陵的印象仅限于很高很高的封土。而实际可能并非如此

我来简单介绍一下秦始皇陵的情况,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P394页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园,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秦始皇开创的陵园制度,对此后历代帝王陵园影响很大。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又根据王巍先生主编的《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第501页介绍:

陵园呈南北长的长方形,具有内外两重夯土垣墙,内垣墙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578米,外垣墙长2513米,东西宽974米,陵园内南半部有覆斗型夯制封土,底部每边长约350米,现存高43米。

由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它是一个陵园,陵园的面积是非常大的。外垣墙围起来的面记有244万平方米,已经比大部分的大学校园都要大。问题是秦始皇陵又不止是陵园而已,它的陵园外还有许多的附属设施。如下图所示,举世震惊的兵马俑坑就在陵园之外,目测距离超过1km。据《秦汉卷》的说法,秦始皇的陵区范围东西南北各7.5公里,面积大约有56平方公里!

(图片引自《中国考古学秦汉卷》p77页)(注:图里面方形棒棒糖形状的东西就是秦陵的封土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坟、下面就埋着秦始皇)

同志们,56平方公里是多大?北京市二环围起来的面积也才60平方公里左右,故宫的面积才72万平方米。。。

我们挖过秦始皇陵,但是挖的哪个部分呢?首先我们要知道秦始皇陵分为哪些部分。

如上图所示,皇陵陵园大致有几个部分:内城垣、外城垣、43米高的封土及埋在地下的地宫(陵园的核心)、门阙、陵寝建筑、陪葬坑、陪葬墓等。历年来对于秦始皇陵的开展的考古工作有:

1962年陕西省文管会堆皇陵进行调查、勘探;

1974年发现兵马俑,之后对兵马俑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我们发现了秦始皇的等身手办。

1976年发掘了陵园东南部的马厩坑和陪葬墓;

1977年发掘了陵园的“便殿”、内外城之间的曲尺形马厩坑;

七八十年代之交,发掘了陵园内部的寝殿遗址、园寺吏舍遗址;

1980年发掘秦始皇陵铜车马;

1996-1999年对东南部大型陪葬坑进行试掘;

2000年以来,也发掘了一些陪葬坑。

2004年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秦始皇陵进行勘探,探测到了地宫开挖范围、墓室、西向墓道、封土堆中的细夯土墙等,初步勾画出一个巨大地下建筑群的轮廓。

近年来也有一些新的发现与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在百度学术和中国知网输入秦始皇陵,了解相关发现。或者进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了解相关情况。

然后就是重点,我们为什么不发掘秦始皇陵的地宫?

我个人觉得,首先这是一个经济问题,当前我国考古从业人员有限,每年考古发掘的拨款是极为有限的。秦始皇陵的坟墓与地宫本身为历代帝王之最,复杂程度、土方量也是之最。如果想要进行有效的发掘,以及发掘之后的妥善保护,展览,这个支出是难以想象的。光海昏侯墓一个诸侯级别的墓就花了有几千万,遑论最大的帝陵。

其次,作为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指导与管理部门,国家文物局早就下发过相关指导意见,原则上不再进行帝陵的发掘。这是上世纪发掘明定陵造成惨痛损失之后,文物考古行业总结出的教训。文物保护技术不成熟、发掘技术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儒以诗、书发冢”,这是封建社会时期儒生控制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重申了文物国有的意见,这样文物就归全体国民所有,不能以少数专家、少数意见相反者的人为准。

再有就是要考虑到代际公平的问题,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比我们更加发达的技术,更加充裕的资金,更加清晰的学术理念,我们要尽可能的将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将中华文明的果实留给全世界。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文物出版社1986年

王巍:《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王子今:《中国盗墓史》,九州出版社,2007年。

以及陕西文管会、陕西省考古所、秦始皇陵考古队、发表的发掘简报。

为什么秦始皇的陵墓没人敢挖

因为挖掘的成本和时间高。

前两年考古探测发现: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坟堆顶台下,距地面约35米深,地宫约相当于一个准足球场那么大。

但不算其深度,只算皇陵的面积,是兵马俑实际挖掘面积的5倍,怎么也得挖几十年。况且文物挖掘的技术还不成熟,据说秦始皇陵中存在大量汞物质,而后来通过对皇陵进行地下勘测也证实了这一点。

扩展资料: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

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