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旅游求助
我在苏州上了4年大学,4年的经验,仅供参考:
1。虎丘必去,因为这是吴中第一名胜,名副其实。
2。园林:建议你去1到2个就好咯,你住在如家,那就去拙政园吧~门票80,另外建议你去一下沧浪亭或者网师园,沧浪亭里面假山很有特色,网狮园是张大千的故居,据说他以前在里面养了一只狮子用来画画~~从你住的地方打车过去大概就12块钱吧。
3。3条街
1)平江路,在干将东路上,小桥流水,颇有民国时期苏州的风范
2)十全街。风景很NICE!购物也很不错!非常繁华热闹但又不失苏州风采的地方。
3)山塘街。在石路那边(石路也是苏州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和观前街一样)。
这里据说是古代苏州最繁华的地方,保存的还可以,值得一去。
这三个地方都不要门票,山塘街如果要进景点就需要门票。
苏州的苏帮菜很有名气,吃饭建议你到凤凰街(距离观前街也就5分钟的步行时间)
行程安排:建议你中午吃过饭就去一下拙政园,大概3点多行程结束。然后从拙政园出来,像白塔东路走,平江路的入口就在白塔东路上。逛完之后,你距离凤凰街很近了,直接去凤凰街吃个晚饭吧!饭店都很不错,有干锅,有川菜,也有苏州菜,看你口味了。吃过饭如果时间充裕,你沿着凤凰街逛逛,一直走,不远你就会看到十全街,这边夜景很漂亮,哦对了,你24号是星期6,苏州的音乐喷泉你要去看看(每周五周六晚都有),错过了会很可惜哦!大概在7点半到8点开始,持续半个小时。
第二天,你打车去虎丘。差不多能玩3个小时吧。吃过午饭,你可以沿着7里山塘走到山塘街,嫌远就打车吧!在山塘逛逛,大概3点钟结束,你可以再选择去一个园林或者再去逛逛平江路,平江路上面小吃很正宗的!
笠翁对韵·四支「注释版」
注释:
1.竹:竹制的箫管类乐器。丝:琴瑟类乐器。
2.水榭:可供人游玩、休息的水上屋舍。
3.鸬鹚:擅捕鱼的水鸟。
4.五色笔:一枝下笔成章的笔。据传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才子江淹以其出众文采称著于世。晚年时,他在梦中遇见一位叫郭璞的人。他对江淹说:“我的笔在你这里多年,请你现在把它还我。”于是江淹便从怀里掏出一支五色笔给他,他本人也在交笔同时醒过来。后来江淹发现自己再也没法作诗。“江郎才尽”这个成语也是从此而来。
5.十香词: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辽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并听信耶律乙辛的谗言,相信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通奸而赐死皇后。而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并将其杀害,史称十香词冤案。
6.卮:古代的酒器。
7.神奇韩干画:唐朝著名画家韩干擅长画马,传说他所画的马曾变成真马。
8.雄浑李陵诗:李陵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汉武帝时他率五千步兵与匈奴十万骑兵决战,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李陵在匈奴遇到被扣押的汉朝使者苏武,后来苏武归汉,李陵写诗赠别,这首诗雄浑有力,感人肺腑。
9.夺锦:则天游洛南龙门,令从臣赋《明堂火珠》诗,东方虬先成,武后赐给他一件锦袍。宋之问随后写好,献诗中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光来”之句,武后看完大为赞赏,故夺所赐东方虬之锦袍,转赐给宋之问。后因誉称人文才出众为“夺锦才”。
10.膏雨:滋润农作物的好雨。
11.乘时:把握有利时机。
1.菹:腌菜;醢:肉酱
2.点漆:乌黑光亮的样子。
描脂:大意相当于涂脂,与“画粉”连用,表示涂脂抹粉的行为。
3.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4.璠簪:美玉制成的簪子。
5.珠履:用珠子装饰的鞋子。
6.沽酒价,买山资:“沽酒价”讲的是阮咸的典故,《世说新语·任诞》载:“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阮咸不愿意拜访权贵,经常步行出门,把一百钱挂在杖头,去酒店独自买酒畅饮。“沽酒价”指的是买酒的价格。沽:买。
买山资:琅环阁本作“买山赀”,今本皆作“资”,“买山资”指退隐。是有关支道林和竺法深的典故,《世说新语·排调》载:“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支遁托人向竺法深买山,竺法深回答说:“从没听说过巢父、许由是买了山以后才隐居的。
7.绊:用绳索束缚、牵制。这里形容柳树环绕长堤的样子。
8.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上联当化自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的“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锦江中霞似锦”,下联当化自唐李端《送路司谏侍从叔赴洪州》的“梅雨细如丝,蒲帆轻似叶”和宋陆游《雨中遣怀》的“霏霏春雨细如丝,正是春寒欺客时”。
9.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三国末年,传说吴主孙皓听到有人预言“庚子之年,紫盖黄旗,当入于洛”,以为庚子之年自己能灭晋,没想到那一年正是他战败投降晋朝,进入晋朝都城洛阳的一年。
10.青袍白马;指乱臣贼子,叛乱之人。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有童谣说“青袍白马寿阳来”。不久,将领侯景在寿阳发动叛乱,侯景骑着白马,士兵都穿着青袍。
注释;
1.箴:古代一种以规劝、告诫为内容的一种文体。赞:用于颂扬的文体。
2.轻裾:形容人在走动或舞蹈时衣襟飘扬的样子。裾:衣服的后襟。
3.瑞草:相传一种不常见的草,见则为祥兆。
4.流涕策:西汉贾谊《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5.断肠诗: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相传其对婚姻不满,故诗词多幽愤哀伤情调,后人辑有《断肠诗集》、《断肠词集》传世。
6.云中:汉代北方有云中郡。熊虎将:勇猛之将。这里指西汉名将魏尚,相传他做云中守时,匈奴远避,不敢近边。
7.天上凤凰儿:比喻杰出的人才。
8.垂橘柚:唐杜甫《禹庙》诗:“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9.茅茨:以土为阶,以茅为屋。《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10.湘竹:湘妃竹,又名斑竹。
11.玳瑁:海中动物,外形像龟,甲壳呈黄褐色,有黑斑,很光润。这里指装饰品。
1.葛、栀:植物名
2.专诸剑:《史记·刺客列传》载:伍子胥荐专诸于公子光,藏剑鱼中,以刺吴王。
3.博浪椎:《汉书·张良传》:“张良使壮士于博浪以铁椎击始皇,误中副车焉。”
4.干支:古人用以纪年、月、日的十干和十二支的合称。
5.金屋:汉武帝刘彻幼时,曾曰:愿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赋乞茂陵:阿娇为陈后所妒,独居长门宫,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以感动皇帝。
6.茂林:地名。司马相如曾居茂林。
7.题柱:喻指立志求取功名,题写楹联。司马相如初西去长安,过成都升仙桥,题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8.玉楼:《唐文粹·李贺小传》载,传说唐代诗人李贺将死时,有绯衣人来,谓“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作记。”后世称文人之死为白玉楼成。
9.负囊词:《唐文粹·李贺小传》载,“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昌谷:李贺诗集名。
历史上姓吕的名人都有哪些啊
1、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2、吕臣(约公元前235年-前173年),秦末陈胜起义军将领,陈胜被庄贾杀害后,吕臣组织苍头军重建张楚政权,并诛杀叛徒庄贾。后与英布联合抗秦,又先后投奔项梁、刘邦。汉朝建立后,继承他父亲的新阳侯的爵位直到病死。
3、吕公
(生卒年待考),齐国始祖吕尚后裔,单父人(今山东东单)。汉高祖刘邦岳父。吕公当时与沛县(今江苏沛县)县令关系很好,为躲避仇家纠缠,举家自单父迁居沛县。吕公有相人之术,其长女名吕雉,他常对人说“此女有大富大贵之相”。
沛县县令曾为其子求婚,但遭到吕公婉言谢绝。在一次沛令举行的酒宴上,吕公与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相遇。吕公见刘邦气度非凡,因而特别敬重他。吕公又见刘邦相貌稀奇,在客人都散去之后,对刘邦说:“我从年少的时候,就好给人相面。
我相过的人太多了,但是没有一位像你的相貌这样高贵的,愿你多多自爱!”不久,由吕公作主,将女儿吕雉嫁与刘邦,她就是后来的吕后。吕公之妻吕媪对吕公将女儿嫁与刘邦之事非常生气,怒冲冲地说:“你平素总是说我这个女儿不寻常,应该嫁与贵人。
而今为何这么轻易地就把女儿打发了?”吕公一笑:“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吕雉嫁给刘邦后生有一子一女。传说有一次,她带两个孩子在田中劳作,一个过路老人向她求些水喝,吕雉见老人饿了,就又给他做了些吃的,老人非常感激,就给她相面:“夫人的相貌是天下的贵人。”
又给其一子一女相面说:“夫人所以能够大贵,是因为这个男孩子的缘故。此女也是大福大贵之相。”吕公后来被刘邦封为临泗侯,吕雉的哥哥吕泽和吕释之也跟随刘邦参加了楚汉战争,因功分别受封为周吕侯和建成侯。
4、吕雉
(公元前291~前180年),女,名雉,字娥妁,吕皇后(吕后),汉高祖刘邦之妻,今山东省单县南)人。著名西汉初期女政治家。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代理朝政,专政达十六年之久,为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执政者。
早年,其父吕公为避仇迁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欣赏刘邦非凡的气度,把女儿许配给他。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的人质。公元前203年秋吕雉归汉后,留守关中。刘邦称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子刘盈为太子。
吕后为人有谋略,汉朝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了统一的局面。公元前195年刘邦死,汉惠帝刘盈立,尊吕后为皇太后。
汉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崩,立少帝,吕后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逐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号令一出太后。”吕后先后掌控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雉,武则天,慈禧)的第一个。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道家)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详问刘邦身后的人事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
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
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吕后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曾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匈奴自愧失礼,遣使向汉朝认错,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汉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公元前180年吕后逝世,终年六十二岁,与汉高祖合葬长陵。后诸吕欲为乱,被周勃、陈平等诛平。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们对历史的评价都逃不出儒家思想的框套,所以两千年来,儒家思想成为评价历史功过的一把铁尺,因而对吕雉的评价毁多于誉。实际上应该从历史人物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影响来评论,所谓“民为天,社稷次之、君轻之。”
5、吕溱
(生卒年待考),字济叔,江苏杨州人。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l038年)戊寅科状元。吕溱中状元后,通判亳州。值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因参与进秦院宴饮事受牵连,出知蕲、楚、舒三州,后复修,起居注。
宋皇祐四年(公元l052年),依智高反叛,吕溱劝宋仁宗不要封锁消息,而应“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吕溱上疏论宰相陈执中贪恋富贵,行为奸邪。后陈执中罢相,吕溱以侍读学士之职知徐州,赴任前,宋仁宗赐宴资善堂。
任满徙成德军,因与兴都转运使李参不和,及豪侈放任,简于政事被弹劾,贬知和州,分司南京。宋神宗即位,吕溱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期间,吕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为之敛迹,政绩颇佳。
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后,吕溱不幸逝世于任,终年五十五岁。朝廷追赠礼部侍郎,宋神宗诏书中有“吕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对吕溱家贫子幼,宋神宗诏令朝廷优厚安抚。
吕溱开朗敏捷,善于议论,其言论颇为当时名流所推许。然而,又很持重,在杭州接送宾客,不过数语,人称之为“七字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