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计价规则
法律分析:对于地铁收费,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收费办法,而收费标准也是各不相同。
一、按照站点计费。
所谓按照站点收费就是说,你坐的站点越多,你要支付的费用也越多。跟两个站点的距离没有关系。
二、按照时间计费
这种计费方法就是按照你乘车的时间进行收费,你乘车时间越长你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也就越多了。只要是在规定时间内,不管你是坐了多少站都是一个标准。
三、按照路程计费
这个就是按照你的出发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要是你乘坐越远,那么你就需要支付更多的钱。
四、统一收费
这种一般会是地铁优惠期间实行的,在现实中并不常见。就是不论你坐到哪里都是统一价格,这个就和公交车的收费方式有些相似了。
五、按照起步价加站点收费
现在大多数城市的地铁都是按照这个方法进行收费,按照起步价+站点进行收费,这种收费方式对于单独按照站点或者距离收费更加的公平。
六、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收费方法
比如说,会有一些老人卡或者残疾人优惠卡。而对于儿童或者军烈属会有一定的减免,会享受半价票或者免费的福利。
法律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和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组织实施交通一卡通在轨道交通的建设与推广应用,推动跨区域、跨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
北京地铁调价方案的调价方案
北京出台《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将推出高峰时段差别化票价,缓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一时间,有关地铁涨价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北京市交通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关地铁涨价问题成为媒体关注重点。交通委运输局副局长马伯夷表示,相关部门提出多种涨价方式,比如“高峰时段涨价”“普遍涨价”“按里程收费”“有涨有降”等,各种调研正在进行当中,包括高峰时段客流分析以及出行里程等方面。但是不管怎样,北京地铁将要结束“2元通票时代”。
1、高峰时段涨价
票价差可分散高峰客流
根据《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将推出高峰时段差别化票价。交通专家徐康明表示,英国伦敦采用的就是高峰时段差别化收费的方式,他们在地铁非高峰时段会打折,和北京不同,他们是通过降低低峰票价吸引更多人乘车。
北京主动调高高峰票价,是为了缓解高峰客流压力。他认为,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是未来“可选项”之一,但对于“刚性”需要乘坐地铁的上班族来说意义不是很大。
2、普遍涨价
涨价后补贴低收入人群
有关专家表示,地铁的路网里程较2007年翻倍,再采用之前的2元价格肯定不合适。按说应该普遍调高价格,但为缓解交通拥堵,北京仍要坚持鼓励公共交通出行的原则,此次涨价需要解决的事情是高峰客流拥挤,普遍涨价缺少针对性。
交通专家徐康明认为,北京地铁“普惠式”的价格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提高价格是未来趋势。针对一些低收入人群、老年人、学生,政府可以采取“定向补贴”的方式,给予一定补助,在普遍价格提高的情况下,保证这些人群的出行。
3、按里程收费
郊区上下班人群费用高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艳艳认为,按里程计费是国际上普遍实行的收费方式,按照距离的长短收费是比较合理的,但北京的现状还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现很多郊区线很长,如果按距离郊区上下班人群的费用会很高,这样公共交通价格低的优势不明显。2014年10月13日,北京发改委上午发布公交票制票价调整听证方案,其中,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均实行计程值并按递远递减原则加价。地铁起步价分别为两元和三元,乘客均担分别为4.3或4.4元,同时对通勤族优惠。地面公交调价后仍是全国同类城市最低。
经过对多方意见的反复研究,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的方案以计程为基础,以轨道交通为例,一个方案的起步价每人次2元(3公里内);另一个方案起步价3元(6公里内)。在两套方案中,里程加价采用递远递减原则,从3公里或6公里加价1元,到最长18公里或20公里加价1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价格调整方案增加了轨道交通票价优惠政策。在每自然月内,乘客乘车使用一卡通支出累计满100元后,超出部分给予8折优惠;满150元后,超出部分给予5折优惠。
在听证方案中,票价调整后的北京公共交通价格,轨道交通平均每人每公里0.29元,与上海基本相当,略低于广州、深圳等地;按照2013年路网实际统计的乘客乘坐情况测算,轨道交通两个方案单次票价在6元以内的乘客均占90%以上;乘客月平均支出约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3%左右,这低于2007年票价改革前7%的水平。
据媒体报道,根据路网和乘客乘坐距离分布比例数据测算,优惠政策实施后,两方案平均票价水平分别为每人次4.4元和4.3元。市发改委指出,两个方案的平均票价水平比现行票价分别提高2.4元和2.3元。按照2013年路网实际统计的乘客月平均乘坐轨道次数11次测算,两个方案中,乘客月平均支出分别为48.4元和47.3元,月增支分别为26.4元和25.3元。
对通勤乘客而言,按照平均每天乘坐2次轨道交通,每月22个工作日测算,在现价水平下,乘客月平均支出为88元。如按照新的两种方案,调价后将分别为194元和189元,多出至少百元。【北京公共交通新票价将于12月28日起执行地铁六公里内3元起】北京公共交通新票价将在2014年12月28日起执行,公共交通票价调整都将按照听证方案二执行,地铁价格六公里内3元起。公交10公里内2元起,使用公交一卡通乘坐公交车成人卡五折,学生卡2.5折。
【北京交通调价将于12月实行】北京公交地铁新价格公布:公交2元起,地铁3元起,12月28日开始实行。地面公交:10公里(含)内2元,10公里以上每加1元可乘5公里。轨道交通:6公里(含)内3元;6-12公里(含)4元;12-22公里(含)5元;22-32公里(含)6元;32公里以上每加1元可乘20公里。
【北京交通,12月28日实行】轨道交通:6公里(含)内3元;6-12公里(含)4元;12-22公里(含)5元;22-32公里(含)6元;32公里以上部分,每增加1元可乘坐20公里。
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每张卡支出累计满100元后,超出部分打8折;满150元后,超出部分打5折;支出累计达400元后,不再打折。调整后的政策将从2014年12月28日起实行。
北京地铁调价方案的调价流程
票制改革考虑综合因素
市交通委运输局轨道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考虑的综合因素很多。首先,要考虑轨道交通的公益性定位;其次,由于轨道交通的拥挤,如何让地面公交能够分担其客流;三是在票价调整的过程中,政府与市民所需要承担的比重;四是从市民的角度上,通勤成本在市民的收入中所占到的比率;最后,还要考虑到包括地铁、地面公交等整个公共交通架构的调整。
四方案借鉴国外大城市
对于推出差别化票价问题,马伯夷表示,方案正在酝酿中,包括仅在高峰时间段涨价;普遍调价,即在统一票价的情况下整体提升价格;按里程计价;以及“有升有降”,即高峰时提价,平峰时降价。
据了解,正在酝酿的四个方案,是由市发改委在经过专家讨论、征求各方意见,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大城市的先例得出的方案。市交通委运输局正在对每个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比如,每个方案受到影响是哪些人?短距离出行转乘公交的目标能不能达成?价格杠杆能不能起到分流的作用?”马伯夷说。
票价调整方案将听证
市民比较关心的是,此次调价只是针对轨道交通还是将地面公交纳入考虑。马伯夷说,除了地铁,地面公交也是财政补贴的“大头”,因此相关调研也在进行中,并且会稳步积极推进。据透露,每年政府财政补贴给公共交通的费用里面,粗略算地面公交超过了2/3,也就是实际上地面公交的收入更加依赖于政府补贴。
而最终主管部门制订出价格调整方案草案后,还要通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审核、评审机构进行评审、价格听证会进行听证等步骤才能够最终执行。
民意征集
昨起,据人民网等媒体报道,北京市对外公开征集公交、地铁调价意见,公共交通票价改革正式拉开序幕。这是本市首次在制定价格政策前公开征集意见,市民可以通过网络留言、邮寄信件、电话传真、微信留言四种方式建言献策。市发改委、市交通委官方网站昨已分别开辟意见征集专栏,意见征集将持续至2014年7月20日。调价征求意见消息一出,引起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