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丰子恺的资料(丰子恺的资料简介20字)

七月网4750

一、丰子恺生平简介及故事介绍

丰子恺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漫画家和散文家,那关于丰子恺生平有哪些经历和故事?下面是我为你搜集丰子恺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丰子恺的资料(丰子恺的资料简介20字)

丰子恺出生于1898年11月9日,卒于1975年9月15日,祖籍是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是著名的散文家、画家和文学家。原来的名字是丰润,号子觊,后来才改成的子恺,丰子恺的笔名是TK,他从小就喜欢美术,对画画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主要的作品有《缘缘堂随笔》和画集《子恺漫画》。

丰子恺1898年出生在崇德县,在他出生的时候,在家族这一辈中还是第一个男孩,所以小时候便一直被母亲非常的宠爱,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丰子恺的心总是温和平静的,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的出来,只要是丰子恺笔下的文字都是非常平实和充满内涵的,而他的画风也一直呈现出一种纯真和宁静来。

丰子恺从小就对美术有着非常大的兴趣,在进入师范学校后,就跟随着老师李叔同学习绘画,李叔同对丰子恺给予了帮助和指导。在毕业之后,1919年,丰子恺在自己的学校内担任图画老师,但是两年之后,他又决定去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在日本过了一年后,回国继续发展美术音乐方面的事业。

丰子恺的绘画和文章都几乎保持着同一种风格,其中以绘画更为著名,他的作品让人看了不免被那种雍容华贵但是却凝心静气的感觉,同时他的作品在这几十年中流传的也非常广泛,但是失传的也有许多,让读者十分的遗憾和心痛。

也许是因为文人的浪漫主义情节,丰子恺在生前特别喜欢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他每居住一个地方就要给这个地方想一个温馨的名字,所以现在的丰子恺故居也分别拥有自己的名号。例如丰子恺重庆故居就是“沙坪小屋”,而浙江的故居就是“小杨柳屋”等等,丰子恺故居的名字都非常的温馨,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在丰子恺所有故居中,以上海的故居“日月楼”居住时间最长,也是他生前最后的住所。而“日月楼”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的小洋楼,不仅拥有美丽的花园,周围碧天大树还将丰子恺故居映衬的更加清新脱俗,客厅里是丰子恺平时用的桌子、长沙发等家具,而且还拥有一个大天窗,不管是看日出日落,还是看美丽的星空,都是极好的,“日月楼”也是因此得名。

本来丰子恺故居都是像广大人民开放的,但是上海的丰子恺故居却早早的关闭了。本来这栋三层的小楼是丰子恺故居之一,但是在文革时期被人霸占,而丰子恺的亲人也都陆续离开,直到2009年才被丰子恺的后人重新买了回来,但是因为价格的问题,只买了丰子恺故居的二楼三楼,一楼还是其他的人居住,也就是因为这样,在丰子恺故居开放期间,一楼的住户受到了非常大的干扰,所以只能暂时关闭,这也是非常遗憾的。

好在其他地方的丰子恺故居依旧保持的比较完好,喜欢丰子恺的朋友们有机会也可以去看看。丰子恺作为一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漫画家,他的故居也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瞻仰。

丰子恺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漫画家和散文家,丰子恺的绘画和文章等作品一直流传的非常广泛,但是因为在流传过程中遗失了许多,所以如今市场上丰子恺的作品也十分难得,当然价格也是比较昂贵的。

在丰子恺的作品中,漫画相对来说要更为著名,他的漫画虽然一眼看上去布局比较简单,但是勾勒出来的意境却十分的出色,让人看了不仅轻松愉悦,也让人从繁乱的世俗中回归到宁静的状态。而在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大多数都是儿童的形象,例如《阿宝赤膊》、《我的儿子》等,其实丰子恺的儿童漫画都是以他儿女为主要形象的,这也让丰子恺的漫画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在细节上也更加生动。许多人都说过,看了丰子恺的漫画,这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童真童趣,同时也为丰子恺深深的父爱而打动。

除了漫画,丰子恺的作品中文章也是非常出色的,他以平实的话语,加上高水平的文学功底,一次次用文字向我们描述一个平和的世界。在丰子恺的文学作品中,最为主要的是《缘缘堂随笔》、《甘美的回忆》和《率真集》等等,他的《白鹅》、《手指》等还被编入小学课本,在他的作品中,除了少量的评论性文章之外,大多都是记述他平时的生活经历和接触的事务等。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享受着母亲温馨而柔和的宠爱,所以丰子恺的作品都充满了温柔的情谊,在他笔下的人物和形象,也都是温和温柔的,丰子恺的作品以平实的文字和柔和的形象让读者朋友们欣赏不已。

二、丰子恺作者简介 丰子恺的资料

1、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堂号缘缘堂,笔名“TK”(FONG TSE KA),法号婴行,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石门湾),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

2、丰子恺绘画师从李叔同、国文求教夏丏尊。民国六年(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东石社。民国八年(1919年)与画会同仁举办第一次作品展,民国十年(1921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学习油画。民国十一年(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子恺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7岁。

3、丰子恺在漫画、书法、翻译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的书法和画集、散文著作、美术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等共达160部以上。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他的散文被台湾国文教科书收录。其中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

三、丰子恺简介

1、丰子恺(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家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小名慈玉,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又被称为“圆通大师”、“有德行的人”。

2、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著名。

3、1898年11月9日(清德宗光绪24年9月26日)丰子恺在浙江省石门县石门湾(今桐乡市)出生。

4、1919年,丰子恺自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出国深造学习美术是他的理想。于是他卖祖产,并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钱,并到东京展开他的留学生涯。他在东京做短期进修。4个月后,他拉完了三册提琴练习本和几个轻歌剧曲子。美术方面,丰子恺专攻炭笔画。

5、1925年,《文学周报》开始连续刊载丰子恺的画作,郑振铎给这些画定了“子恺漫画”的标题。

6、1930年,母亲去世后,丰子恺住到了嘉兴。1932年秋天,丰子恺用版税和开明书店的分红,得以在家乡石门湾建造真正的缘缘堂。后往返于石门湾和杭州之间。

7、1937年抗战爆发,从江西一路逃到桂林,后居重庆,至1946年9月15日才返回上海,辗转多地,先暂居杭州西湖招贤寺。

8、1947年3月11日迁入杭州静江路(今北山路)85号小平房,称“湖畔小屋”。1948年9月27日访问台湾,11月23日在厦门住四个月,画《护生画集》。1949年4月底回到上海,同年在香港举办画展。

9、1954年,首屈一指的上海市中国日语学院成立,他担任首任院长和唯一一位教师。

10、1960年,上海市中国画院成立,他担任首任院长。1961年到1965年,他翻译日本古典名著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幼女丰一吟协助。

11、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蒙受屈辱;背着莫须有的罪名,遭批斗、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12、1975年8月,癌症病发(9月诊断为右叶尖肺癌);并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恶化,同年9月15日12时8分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6岁。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书面通知送交长子丰华瞻。

13、丰子恺家里开染坊之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都被他涂成了彩色。丰子恺的艺术才华,尽情显露。

14、丰子恺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师范名校,得力名师指导,正因为导师李叔同的鼓励:“你是我见过画的最好、进步最快的学生”。丰子恺从此走向专业绘画之路。“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

15、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校毕业后,丰子恺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艺术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组建了“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社团之——中华美育会。

16、丰子恺在读师范时期,有两位恩师。一位是艺术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预科班二年级时,上李叔同教授画石膏像课,丰子恺沉迷其中,画艺进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点与鼓励下,丰子恺一方面努力写生,一方面观摩西洋名画,并学习绘画理论。

17、也向李叔同学习音乐,苦练钢琴。夏丏尊当时在浙江第一师范本任舍监一职,后改任为国文老师。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艺写作闻名,对学生教导甚严,写作文时要求“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

18、青年丰子恺的抱负,不仅仅只做一个教员,他想继续深造。1921年春,23岁的丰子恺,在家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向亲朋好友借了2000元经费,赴日本留学。

19、在日本期间,丰子恺的日语是向两位曾留日的老师──李叔同、夏丏尊学习的。他在东京做短期进修。4个月后,他拉完了三册提琴练习本和几个轻歌剧曲子。美术方面,丰子恺专攻炭笔画。

20、学油画出身的丰子恺,面对国外大师们的作品,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他开始怀疑:在油画这条路上,到底能够走多远。苦闷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遭遇到了一位日本画家。

21、但某日,他在旧书摊上看到《梦二画集·春之卷》。竹久梦二是日本一位自学成功的画家,专攻简笔漫画,在当时可谓自成一家。竹久梦二的画构图技巧来自西方,但画趣却是东洋味。丰子恺认为,这些画作简直就是“无声的诗”。从竹久梦二的作品中,丰子恺找到了日后美术的途径。

22、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的丰子恺,仿效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结合文人情趣、佛家理念,描绘出世相百态,也将古诗句意,化成画境。

23、被人忽视的日常生活,在他笔下意趣盎然。发表的第一幅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让读者眼睛一亮。丰子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六十余年的绘画生涯。前后出版了《护生画集》共六册,多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2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丰子恺

关于丰子恺的资料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