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北大教授回应发文被指语病(具体是如何回应的)

七月网503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北大教授回应发文被指语病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北大教授回应写116字微博12处语病,具体是如何回应的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北大教授回应发文被指语病(具体是如何回应的)

北大教授回应写116字微博12处语病,具体是如何回应的

北大教授回应写116字微博12处语病,这位北大教授称只是随笔而已,构思和打字的时候并未斟酌,算不上什么大错误,大部分人看得懂看的轻松就好!这位北大教授还自以为幽默的说:今后要多写点随笔,可以让别有用心的人来找茬刷刷存在感!这位北大教授的言论一出,网上热议如潮,很多网友表示作为北大教授,尤其是中文教授写个随笔竟然是小学生的水平实在不应该!小学生写作文有错误老师给指出之后,小学生尚且能够立马改正,作为大学教授却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很多网友质疑这位北大教授能不能胜任中文系教授一职!北大教授二次做出回应之后,给北大教授指出错误的律师表示,北大教授是北大的名牌亦是中国语言文化的名牌,犯下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文中的断句、错句、标点等等错的太过于明显,如果这还不属于大毛病,不知道什么才是大毛病!中文系教授含金量应该是很高的,如此水平何以服众?

力挺

此次网友力挺给北大教授挑刺的律师,表示律师说的话非常有道理!这名律师也表示不认识这位北大教授,不存在私人恩怨,只是刷微博的时候偶然看到了,觉得惊讶,必须指出其中的错误而已!作为律师,在工作当中是非常严谨的,看到一篇错误百出的微博发文指出来是责任心作祟!

希望

俗话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无完人,这位北大教授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应该承认并去改正!如果真的存在不足应该去好好学习弥补不足,一味地和给自己指出错误的人杠,只会失了气度!

北大教授回应写116字微博12处语病,对此你怎么看?

北大文学系教授发一条116字微博,竟有12处语病,对此你怎么看

北大文学系教授发一条116字微博,有12处语病。教授给人的感觉一般是知识非常渊博的,但是这位教授竟然暴露了自己的短板,也让人非常的震惊,同时也很好奇他是如何成为北大教授的。如果他是理工科的教授还可以理解,但是他是文学系的教授,这就让人非常纳闷了。

这位教授有在某个社交平台上拥有900多万的粉丝,但是他发布的这篇博文虽然比较短,但是却能够看到一些非常明显的错误。如果把这篇文章拿给小学生去看的话,相信他们也没有办法读通。如果在写文章的时候,就出现这么多错误,相信学生在和教授交流的时候,也会感觉非常的痛苦。有非常的细心也帮助这位教授进行了修改,但是这位教授的形象已经在大家的心目中瞬间崩塌了,同时印证中了大家心目中的想法,这位教授的语文真的很有可能是体育老师教的。

在事件发生之后,这位教授也表示这是自己随便写的,大家对他非常的关心他也感谢。但是如果真的是随便写的话,相信一些人的水平也比这位教授要高很多,希望这位教授态度更加严谨一些。这样就不会留下不好的印象的特质,也不会影响到自己事业的发展。

这位教授今年已经五六十岁了,在1980年的时候开始在北京大学读本科。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智商是比较高的,不过在发表一些言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检查一下。如果他不是一位教授,是一位非常普通的人,相信大家对他的关注度并不会这么高。因为他的身份比较特殊,同时他也应该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教育类的博主,一定要注意一言一行,最好不要让大家产生过大的质疑。

民航通:北大中文系教授写116字微博被指12处语病引发热议

5月1日,在微博有920万粉丝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因在个人微博上发布的一段文字引发关注。有网友指出,该条微博116个字里出现12处语病。对此,张颐武回应称:这些是随手写的点评,没什么值得说的。

记者看到,张颐武发布的这段文字一共116字。一名微博ID为“邓学平律师”的网友,5月1日发布了一张对这段文字的批改图片,图中对张颐武的文字进行了12处修改。有律师在发布这张图片时写道:“身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博导,这样的文字写作水平,只能说明平时在专业领域的劳动付出还不够多啊!”有网友评论说:确实问题很多,好像跟我差不多水平。

5月1日晚上,张颐武对此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有人挺喜欢我这一段,多谢帮我传播。一个字也不用改,再发一遍。虽然是随手写的微博,确实没有修饰得完美,但费心弄了半天也挑不出什么硬伤。这些是随手写的点评,没什么值得说的。多谢费心指点,不喜欢内容就说,费劲点划好半天,使了这么大力气,这么关心一段微博点评。这真是对我太关心了,多谢了,但就是没有不通的,这也没办法。看着这么操心费力,也是很有趣,很值得尊重。希望今后还多指教。虽然微博文字不能精益求精,但还是挑不起什么事来。也不容易,这么认真费力对待一段点评,真是费心了。还是谢谢。”

很快,张颐武又发了第二条微博作为回应,他说:“古人有一字师,现在是微博有一百多字师。劳神费力,辛苦得很,点点划划,真是勤奋极了,对着一段微博真是努力。可惜也还是没什么大毛病。都知道其实是不喜欢内容,但这么费心费力,也可贵得紧。还得谢谢。有这百字师这么操心指点,我觉得更得多写点微博,让人有机会奋力指点一下,大家都挺高兴。”

对于张颐武回应说“随手写的微博,确实没有修饰得完美,但费心弄了半天也挑不出什么硬伤”,有网友表示“随手点评也不至于如此水平”。还有部分网友表示,不应对微博上的内容如此苛刻,在微博发表个人观点毕竟不是参加语文考试,也不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文章,过分苛责并无必要:“微博=出版物,有人就是这个标准来要求别人”。

重庆一位语文高级教师郑老师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张颐武的这段文字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用词多余、语义含糊,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书面语与口语混用。郑老师认为,书面语和口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应该尽量避免混用,否则容易表达不清,对阅读者造成理解障碍和困难。

记者注意到,由于微博不等同于正规出版物,特别是个人类微博更多是表达个人意见和情感。因此在个人类微博上,类似书面语和口语混用的情况并不少见。

OK,关于北大教授回应发文被指语病和北大教授回应写116字微博12处语病,具体是如何回应的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