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旅游景点有哪些
西溪看点
概述
在西溪,或泛舟湖漾,或独钓塘边,春日踏青,夏日采菱,秋日观芦,冬日探梅,各种各样令人愉悦的游憩活动全凭游人兴致。西溪一期共开放烟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庵等八大景点。这些充满当地特色,富有湿地风情的活动不妨去领略一下。
鸭子湾里看鸭子
西溪景区水网密布,溪、河、湖、港、湾、塘棋布,河港纵横,水塘相连。
坐船从码头出发,沿途会经过一个湾口,叫做“鸭子湾”。这个名字由来有两种说法:一个是由于这个湾口的形状像鸭脖子一般弯曲而得名;另一个说法是因为这里水中生物繁多,鸭子喜欢成群结队来此觅食,在湾里常常能见到或悠闲划水、或忙碌捕食的鸭子而得名。但不管哪种说法,游客都可以看到和体会到这里浓郁的野趣和勃勃生机。
行走在烟水渔庄岸边,你也能在水草丛里发现鸭子的踪影,野趣生动。
登上高台观飞鸟
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西溪湿地登高望远,感受的不是荡气回肠,而是精灵般的小鸟。
西溪湿地是鸟类的天堂,已发现的鸟类有白鹭、杜鹃、黄鹂、喜鹊等89种,接近杭州鸟类种系总数的一半。西溪观鸟主要有两种类型―――高台观鸟和掩体观鸟,一为远观,一宜近窥。
在烟水渔庄有一幢三层的楼阁式建筑―――烟水阁,那里是高台观鸟的好去处,游客在这,可以用望远镜细细欣赏鸟类飞翔或栖息,又可以不打扰鸟类生活。秋雪庵周围的河渚芦荡,借着芦苇做掩护,同样也是观赏鸟类的好去处。
小船悠悠探梅花
杭州历来有几个赏梅盛地,比如灵峰、超山等。在明代中期,西溪与灵峰、孤山并列为杭州三大赏梅盛地。至清代,西溪探梅已成为西湖十八景之一。在西溪观赏梅花,最富有韵致的地方是:水上观梅、摇舟探梅。《西湖志》称: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弥漫如雪。
现在划船进入西溪,除了沿水路能不时看到岸边梅树探头外,湿地东南片的西溪梅墅更是集中了各类梅花。沿梅墅西边的水路由南向北,过春信桥,就能看到满山遍野的梅花。登岸拾级而上,有两个草顶建筑,再前行,就可以看到杏梅园和红梅坞。杏梅园是梅墅土坡最高点,可以倚梅望远;红梅坞以梅树为篱,再现旧时生活场景。
漫步旧时石平桥
西溪湿地,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鱼塘,所以自然也有很多桥。河流是自然,桥梁则是文化。西溪原来有很多古桥,比如问云桥、得仙桥、盈春桥等,每一座桥都有一段传说,但不少桥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消失,只留给后人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西溪湿地里,还有很多三孔条石平桥。它的特点是桥面平直,没有桥栏杆,或栏杆很低。据说这种桥大多是清朝道光年间一位叫张大仙的石匠造的。这样造桥省钱,没有坡,没有栏,也方便了当地农民挑担过桥,免得碰撞。
领略吐翠老樟树
西溪湿地里有包括梅、竹、桑、柳、茶等不同类型的植物200余种,其中保留下来的老柿树在一期工程内有2802棵,观赏各种植物将成为游览西溪的一大乐趣。
深潭口村位于西溪湿地西北部,过去这里有一个很深的水潭,四周河水呈十字形在此交叉相连。沿潭自东北至西南,有三棵百年老樟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夏天坐在树下,几乎感觉不到炙热的太阳。这个地方一定不能错过。
花丛相伴好野餐
“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春天到西溪踏青,一直是杭州人的传统。这时候的西溪湿地,水绿如蓝,花开似火,到处生机勃勃。无论在草滩上漫步,还是驾舟荡漾在碧波上,都会让人神清气爽。
到了吃饭时间,有兴趣的游客可以自己在水边觅一处花丛,以蓝天为顶,绿草为毯,百花为屏,虫鸟为伴,摊开准备好的野餐布,拿出家中带来的各式美味,吃上一顿风味独特的花下野餐,这样一定会使你情趣大增、胃口大开。
品品西溪大碗茶
西湖龙井茶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中外皆知。但很多人不一定知道的西溪茶叶,自古也是声誉很高。
清代著名经学家孙晴川家在西溪,他写的《南漳子》一书就指出西溪地少水多,土地适合种茶,由于没有田种,就用茶叶来换米。西溪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很高。明朝晚期著名的文学家、佛教居士冯梦祯,曾经做过南京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校长)。他死后就葬于西溪,在他的著作里,盛赞了西溪的茶叶,说“西溪茶利之厚,十倍于龙井。”
现在在深潭口,还能品尝到西溪特有的大碗茶。大大白色瓷碗盛上满满的茶水,色泽醇厚,入口甘甜,每碗售价1元。
西溪十三景
【周家村入口】
越过西溪桥就进入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换乘中心——周家村,这是整个园区的主入口。
周家村除了是游客集散和了解园区信息的主要区域外,还设有“西溪问茶”茶室供游人消遣休息,“西溪礼品”出售西溪特有的鸭舌帽等礼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是西溪生态展示馆和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所在,充分体现出园区以生态为重的理念。
【烟水渔庄】
烟水渔庄
烟水渔庄一个三亩大小的鱼塘被烟水渔庄款款而拥。沿路上岸,几株不知名的植
物上飘来阵阵清香,庄内坐落着数家茶室,都由原来的农家两层木结构民居改造而成,幢幢小楼临水而建,品茶、赏湖合二为一。
烟水渔庄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濒临朝天暮漾。这里展示了西溪农事鱼耕活动,也是游客休闲、餐饮的中心。在美丽的渔庄里,我们可以享受到西溪的美味佳肴,吃到各种风味和品种的淡水鱼;大众垂钓区让游客享受到野外垂钓的闲情逸致。
可以与当年西溪曾享有盛名的秋渔庄相媲美。现在的烟水渔庄,就是借鉴前人《秋渔庄》的诗歌意境,将此处原有若干农家民居加以间疏、削层、改造、扩充而成的,以水乡民居风格为主体。烟水渔庄的“烟水”,有三烟之妙:柳烟、云烟、炊烟,人与烟水共处,犹如身临仙境。垂钓于湖边,散步于塘堤,喝上一口本地的米酒,感受一番西溪原住民的生活。
【泊庵草堂】
泊蓭草堂
泊蓭草堂穿过普济桥,水系豁然开朗,一座孤岛长着几棵参天的大树,右边的岛
屿前有一个由木船改建成的小码头。登上码头,走过一条约二十米的竹径,“戴”着浓密茅草的泊庵显现在眼前。“庵”是草堂的意思。它最早是明末邹孝直的庄园,周边芦苇丛生,野趣盎然,整个庄园犹如仙岛泊于水上,故名泊庵草堂。
此为明末清初钱塘人邹孝直(名师绩)的庄园。邹氏读书乐道,不求闻达,与两个弟弟在此耕读自娱,诗礼治家。当时这一带芦苇丛生,野趣盎然,从高处远远望去,整片庄园似仙岛泊于水上,故名"泊蓭"。
这是一组文人别业式建筑。堂屋为草顶,自然质朴,与周边林木融为一体;建筑外部朴实、天然,内部梁架稍见精致,门窗处理带有魏晋建筑构件元素,含蓄地映射隐士们的清高与雅致。泊庵草堂内最中间摆放着一个古式屏风,四周陈列着文房四宝及老式家具,左边则是一间临水茶室,果真是读书、喝茶、赏景的好去处。
【西溪水阁】
西溪水阁
西溪水阁沿着开阔的水岸,曲曲绕绕,穿过两座小桥方至水阁,沿途景域开合,
变化有致,竹林柳烟,屏障掩遮。西溪水阁是一组文人别业式建筑,为文人隐居深泽、藏书读书之地。
水阁由两组建筑组成,东为“拥书楼”,西为“蓝溪书屋”。水阁的墙面,下部山墙为夯土墙,上部为露出梁架的编竹夹泥墙,乡居气息浓郁。东西各有一处埠头,岸边各设一座小亭(东为鹭亭),以方便游人上下与休歇。一座石板桥将东西岸相接通。登临西溪水阁,远眺翠嶂连绵,近闻轻波拍岸;岸上桃红柳绿,水中层波叠影。西溪水阁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阁、水交融之“真阁真水”的无限情趣。
西溪自古多文人。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和足迹,西溪水阁主要用于文人藏书、读书及会友。如今的西溪水阁,有"兰溪书屋"和"拥书楼"两处藏书楼,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避世清闲。
【梅竹山庄】
梅竹山庄
梅竹山庄登岸后踏上一条两边小径,向左跨过一座木桥,邻水架起一艘棕榈覆盖
的仿制渔船,船上的一条粗绳牵着水中的渔网,极具野趣。往右沿着小路向前,便是梅竹山庄的门坊,探头望去,庄内绿意盎然。
梅竹山庄是清代文人章次白所建。如今的梅竹山庄,主要有“梅竹吾庐”、“萱晖堂”、“虚阁”三个主体建筑。进院门先到梅竹堂,再向堂后经小桥按序至四序斋和虚阁。由南而入,沿百米羊肠小道至浮亭,亭西侧有一柿树,亭东又有一松树,浓阴似伞,亭亭如盖。游人站立亭下,举目抬望山庄,但见渡头塘堤横亘前方,梅竹吾庐隐约在绿阴之后,萱晖堂依稀露檐于梅竹深处。
此为清钱塘文人章黼(字次白)(约1777-1857)所建。庄内多古梅修竹,据史料记载,章次白对西溪的挖掘、疏浚工程作出的贡献很大。其为人性高洁,好读书,喜字画,常邀朋唤友至此吟诗作画。故名。
【深潭口】
深潭口
深潭口船过了长春桥,便看到一片宽阔的水面,四棵上百年的大樟树分布在河
岸两侧,枝繁叶茂。这便是深潭口了。
《南漳子》一书记载道:“深潭口,非舟不能渡;闻有龙潭,深不可测。”四周河港相连,呈十字交叉,水面宽广,加上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环境氛围,最适宜龙舟竞划。因此,蒋村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胜会,都设在此处,人来舟往,热闹非凡。竞划龙舟是西溪历代相传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唐,兴于南宋,盛于明清;而“龙舟胜会”一词相传是乾隆皇帝下江南之际得于御赐。流传至今,它为西溪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为西溪的乡俗风情增色不少。如今的深潭口河两岸间隔着两三米就有一个青石板埠头,岸上有数十户民居,夹杂着座座石桥、数个葡萄藤架,江南水乡柔情依旧。
【西溪梅墅】
西溪梅墅
西溪梅墅西溪梅墅位于西溪湿地公园的东南片,毗邻西溪精华区域"秋雪庵"保护
区。西溪的梅花主要在南宋辇道沿线,自古就非常著名,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赏梅。"冷淡生活茶轩"正好印证了古人"竹下映梅,深静幽彻,到此令人名利俱冷"的意境。
与附近的梅竹山庄、西溪草堂、西溪水阁等,共同构成西溪梅竹休闲区的主要内容。西溪梅墅位于小村郎,原是梅农居住的小村落,而不是名人别墅。早在明代,西溪梅墅就成为西溪著名的“曲水八景”之一。
【西溪草堂】
穿过一条长长的竹径,来到一户小庭院前,叩响清脆的铁环声,悬挂着“西溪草堂”匾额的门坊应声而开,一个精致的小院呈现眼前。地上长满了细细的青草,四周由篱笆筑成,青翠的竹子掩盖起白色的泥墙,古井、葡萄藤架、石椅……一幅淳朴幽静的农家图。突然,两只燕子从边上的“快堂”内飞出,看来燕子也喜欢上了这幅农家美景,在内堂筑起了鸟巢。
草堂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明代文人冯梦桢。整组建筑依鱼塘分作南北两部分,南面为正房,二层建筑。前后各一个院子。北面设草亭“绮云亭”,为赏梅玩竹、对酒当歌之处。草堂以环境幽奥、景域深远为特色:东侧堤岸葱茏,视廊深远,北侧野草浅滩,有湿地淳朴野性之美,西侧层叠与堤塘相连,将游人的视线引向远处疏朗的柿丛和带状的白茅,另有一番平远的意趣。
【秋雪庵】
穿过密布的水网,茂盛的芦苇,不时惊飞数只水鸟,船在芦苇荡间穿行,边上出现一个孤岛,那便是秋庵。位于西溪河渚湿地最中心的水域的秋庵,四面环水,只有靠小船划桨才能进入。
因在孤岛之上,向东向南是一望无际的芦苇滩地,一片白茫茫的意境。明代大书画家陈继儒便取唐人诗句“秋蒙钓船”的意境,题名“秋庵”。现在的秋庵,以民国时期老照片为依据,结合周围的自然风貌和前人的文字记载和诗文意境,重新设计恢复。秋庵是“秋八景”的核心景区、也是河渚胜地的静幽之境。
【西溪桑蚕丝绸故事】
位于烟水渔庄的西溪桑蚕丝绸故事展示了南宋蚕丝图中培育蚕种、采桑养蚕、煮茧抽丝、制造成衣等二十二道工序。这些场景既再现了西溪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勤劳的品质,又让游客们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了江南桑蚕丝绸的知识,感受到中国传统丝绸文化的深韵。
【西溪人家】
"西溪人家"(--西溪原居民生活展示屋)是对西溪原居民农家生活场景的再现。"西溪人家"中所展示的物品均是以前居住在西溪的农家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和农耕渔事活动的劳动工具,其中许多东西都是西溪农家所特有的,如:猫气死、瓦盘、瓦圈、砖夹等。
【虾龙滩生态保护区】
虾龙滩生态保护区是湿地公园中最大的一块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拥有众多水生陆生植被和野生动物,更是各种鸟类的天堂,为了让游客欣赏到群鸟纷飞的情景,我们在保护区内设置了观鸟台,鸟儿灵动的生气会不时给游人带来惊喜。
【湿地植物观赏区】
湿地植物观赏区处于烟水渔庄和深潭口之间,这里有大片池塘,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如菖蒲、水茭白、水葱、浮萍、野芹菜等。长长的亲水栈道在塘边环绕,一路走去,幽幽的菏香伴着阵阵水波的清爽,让人乐而忘返。
西溪湿地旅游攻略
线路设计:梅竹山庄-西溪梅墅-西溪水阁-秋雪庵
线路详情:由着船工的性子从内河道进发,周家码头—梅竹山庄—西溪梅墅—西溪水阁—秋雪庵—周家码头,游玩西溪,不可太贪心,想一次游个遍需水陆结合,慢慢晃荡。掩映在茂林深处的西溪水阁是文人雅士们隐居、读书的地方,由两组建筑组成,东为“拥书楼”,是文人居所;西为“蓝溪书屋”,是藏书读书之地。位于中心水域的秋雪庵是西溪最美的地方,四面环水,只有靠划桨小船才能进入。“西溪芦”曾是清代西湖18景之一,而秋雪庵就是西溪观芦的最佳处。坐船靠近秋雪庵时,一群群野鸭会神气地从芦苇丛中钻出,横穿过“河路”,消失在另一片芦苇荡中。顺便说一句,湿地公园附近有一个免费的观赏区,那里有座小塔,登上塔顶便能一览湿地风光,别有一番滋味。
今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横跨西湖区与余杭区两区,离杭州主城区武林门只有6公里,距西湖仅5公里。历史上的西溪占地约60平方公里,现实施保护的西溪湿地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在2012年1月10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荣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环境,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一种湿地景观旅游资源。湿地内河流众多,水渚密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繁多,大面积的芦荡,众多飞禽走兽,到处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景色怡人。在西溪,可以泛舟湖漾港汊,可以垂钓河塘柳荫,秋风中可以观柿听芦,冬日里可以探访梅花,也可以在初春时踏青漫步,在夏日下采菱赏荷,其中的野趣妙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杭州西溪湿地旅游景点
01,烟水渔庄
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濒临朝天暮漾。这里展示了西溪农事鱼耕活动,也是游客休闲、餐饮的中心。在美丽的渔庄里,我们可以享受到西溪的美味佳肴,吃到各种风味和品种的淡水鱼;大众垂钓区让游客享受到野外垂钓的闲情逸致。这里再现了西溪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勤劳朴实,又让游客们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了江南桑蚕丝绸知识,感受到中国传统丝绸文化的深韵。
02.深潭口
又名深潭港,《南漳子》记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因此,深潭口成为蒋村每年龙舟胜会所在地,每逢端午,人来舟往,热闹非凡,为西溪的乡俗风情增色不少。这里以古樟树和龙舟盛会最为出名,古樟树棵棵高大壮硕,每棵都有几百年的年岁;龙舟盛会中蒋村龙舟样式多种,划法也多种多样,颇有“花样”划龙舟的意味,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03.河渚街
河渚是西溪湿地的一处古地名,在西溪东北。恢复的河渚街是游客休闲、购物的场所,展示西溪特有的民俗文化和西溪物产等。在茶馆可品尝被誉为“十倍于龙井”的西溪茶,在商铺可购买西溪小花篮、蓝印花布、西溪米酒、糕米团、古荡盘柿、竹笋、西溪鱼制品等土特产,在蒋相公祠堂可瞻仰蒋氏三兄弟的救济扶贫、乐善好施义举,在古戏台可欣赏越剧表演,在龙舟展览馆可参观西溪龙舟发展史,并欣赏工匠的龙舟雕刻和龙舟模型制作。
04.秋雪庵
秋雪庵始建于宋,初名“大圣庵”。明末西溪沈氏兄弟重整建筑,延请名僧住持庵堂;明末陈继儒取唐人“秋雪蒙钓船”诗意题为“秋雪庵”。1919-1921年,南浔名士周庆云(字梦坡)重修。秋雪庵是“秋雪八景”的核心景区、也是河渚胜地的静幽之境,这里是西溪湿地的绝胜区块,也是优雅古今人世的缩影,更是野趣横生的结晶。
05.高庄
又名西溪山庄,俗称西庄。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至康熙三年(1664)之间,是清代高士奇在西溪的别墅。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瓶庐,又号竹窗。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市)。他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时,曾临幸西溪山庄,并赐“竹窗”二字和诗一首。现恢复的高庄由高宅、竹窗、捻花书屋、桐荫堂、蕉园诗社等建筑组成,再现了当年康熙临幸高庄的历史场景。
06.梅竹山庄
此为清钱塘文人章黼(字次白)(约1777-1857)所建。庄内多古梅修竹,据史料记载,章次白对西溪的挖掘、疏浚工程作出的贡献很大。其为人性高洁,好读书,喜字画,常邀朋唤友至此吟诗作画。故名。现在的梅竹山庄,是在原周小庄的基础上恢复的,主要有“梅竹吾庐”、“萱晖堂”、“虚阁”三个主体建筑,远的环境为特色,形成了西溪最吸引人注目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之一。
07.西溪草堂
为明晚期国子监祭酒冯梦祯(字开之)(1546-1605)别业。梦祯工于诗词,喜好收藏,晚年慕西溪山水幽胜,乃于安乐山永兴寺旁(现留下西湖高级中学)置地筑山堂别业,名“西溪草堂”。现移建于此。冯梦祯深受西溪“冷、野、淡、雅”的气质吸引,他游在细细,学在西溪,住在西溪,创业在西溪,终老在西溪,他的一生与西溪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灵魂飘迹了数百年后,他还将响彻在西溪的上空,在西溪草堂的那张久坐之后依然温暖的板凳上。
08.西溪梅墅
西溪梅墅位于公园的东南面,毗邻西溪精华区域“秋雪庵”保护区。西溪的梅花主要在南宋辇道沿线,自古就非常著名,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赏梅。“冷淡生活茶轩”正好印证了古人“竹下映梅,深静幽彻,到此令人名利俱冷”的意境。现在的西溪梅墅,是一组田园农舍风格的建筑,主要有:西溪梅墅、香雪屋、览香亭等,主体建筑为木板面,土培墙,简朴自然,充满乡居气息;屋顶座悬山顶,高低错落有致,体形参差变化,与自然相生。这一景点以田园农舍为载体,以没文化为内涵,以旷达开。
09.西溪水阁
西溪自古多文人。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和足迹,西溪水阁主要用于文人藏书、读书及会友。如今的西溪水阁,有“兰溪书屋”和“拥书楼”两处藏书楼,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避世清闲。西溪的水阁,西溪水阁是西溪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造型都特,不但是一个实体,更给人一种想象的文化,水阁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提供了方便,也节省了很多在公共河埠排队等候的时间。
10.湿地植物园
总占地约55公顷,是以西溪富有特色的基塘系统、河流、滩渚等生态多样性中的湿地植物的展示以及全国范围内水生、湿生植物的收集、栽培和展览为主要内容,以休闲游览、科研科普教育、水生植物的配植示范和引种繁育为主要功能的湿地植物园。西溪湿地的原生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山地间的沼泽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生长茂盛,种类丰富,湿地植物园包括“一地四区”:绿堤湿地植物群落展示带和包家水生植物群落展示区、西侧水生花园展示区、东侧水生花园展示区、湿地经济植物展示区。在包家隶水生植物群落展示区中部,还有一条目前国内唯一的水下生态观光长廊。
西溪湿地还有:虾龙滩生态保护区、西溪人家、曲水庵、蒋相公祠、交芦庵和厉杭二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