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太湖三白是哪三白(太湖三白是哪三白其各个具体特征是什么)

七月网4550

太湖三白指的是哪三种

太湖三白分别指的是白鱼、白虾、银鱼。

太湖三白是哪三白(太湖三白是哪三白其各个具体特征是什么)

1、白鱼属鲤科鱼类,俗称大白鱼、翘嘴白鱼。体形长,甚侧扁,头背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很厚,上翘,口裂与体长轴几乎成垂直,眼大,位于头的侧下方。

2、白虾属已知共有6种,都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温暖海域或淡水中。多数种生活于近岸的浅海或河口附近的咸淡水域,只有少数种(如秀丽白虾)生活在纯淡水的江河、湖泊。

3、银鱼科银鱼属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见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很少长于15公分(6英寸)。口大,牙大而尖利。

太湖三白是哪三白其各个具体特征是什么

太湖白鱼: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太湖白虾: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虾还可入药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

太湖三白指的是哪三白

就是生长在美丽的太湖里的白鱼、白虾和银鱼。三白的一大共同特点就是“鲜”。

三白当中白鱼的个头算最大的了,但在鱼类中其体积也还是属于“小”儿科的。白鱼是太湖较为名贵的经济鱼类之一。古时就已是上贡皇庭的贡品了。鱼身较为狭长,表面穿着一层密密的银色细鳞。腹部微拢,两头稍翘,因此又叫翘嘴白。那身材和模样也算个美人坯子了。俗话说,一白遮千丑,用在翘嘴拱腹的白鱼身上也不为过。白鱼肉质比较细嫩,一般当地的做法有:清炖、香糟煎、剁成泥以后做鱼圆。我在无锡吃的是清炖白鱼。一只秀珍白盆端上桌来,一路已是香气四溢,鱼肉洁白细嫩,鲜美极了。

二白是白虾。清代《太湖备考》上关于白虾的记载是“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白虾的壳很薄很薄,周身通体透明,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钙和铁。当地的渔民捞白虾的方法也很是奇特,不用网更不用钩。遂成为太湖上一景:用一把干树枝扎成捆然后用根长竹竿插入干树枝中再扎稳,将树枝投入水中,小虾就会自己往树枝里钻。到时候了,一把操起竹竿下的树枝回到船上,一阵拍打,小虾们就纷纷从树枝里落到船上。只可惜,我们在太湖上滞留的时间太短,否则真想择一个暮霭沉沉或淫雨霏霏的天气随那渔夫一起出渔,要么做个孤舟蓑笠翁要么做个姜太公,亲手将那串乱七八糟的树枝插进湖水里,然后美美地坐在船头,面对着烟波浩淼的湖光水色,悠闲的品上一口黄酒,嚼上一块香煎白鱼,静等小虾们乖乖地往我的树枝里钻,最后通通地落进我的肚皮被我大快朵颐。可惜,仓促之间,蓑笠翁和姜太公的美梦都未能如了愿。这白虾,怎么做了都好吃,哪怕就一锅水开了搁点盐进去白灼了,送进嘴里都是一个鲜甜。当地很多都拿它做成醉虾,这边都已经醺醺然了,那边还在不停地蹦弹,粘一只搁嘴里,嫩得要命,又鲜美无比。

三白是银鱼。银鱼大概算三白里大家比较常见的了。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一个名句,这银鱼就与鲈鱼一起成了河鲜中的上品珍品。银鱼简直就是个美人坯子。模样极象那一根俊俏却又有些清高的洁白玉簪。据说,这尤物,个头高点儿的(10公分以上的)在国内属稀罕品,全部出口了。国内能见到的几乎都已是挑剩下的货色了(五公分左右的)。活着时它是通体透明的,体内无刺无骨又无肠,没有一点儿腥味。由于体表无鳞所以不好存放,一离开水面就立刻死去,一死身体就变成了银白色,所以叫银鱼。另有一说法是,孟姜女当年哭倒了长城以后,就跑到太湖边投入湖水中,变成了一条洁白的银鱼。无论哪一种说法,都颇有些“念去去千里烟波”的情份和悲壮。银鱼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什么香酥银鱼、芙蓉银鱼、银鱼羹等。我一般喜欢做芙蓉银鱼,其实也就是银鱼炒鸡蛋,将鸡蛋打碎搅匀,把银鱼放进蛋液里,放些盐,然后锅里放油,一通拼命翻炒就可以了。银鱼煮汤我也喜欢,味道依然只能用天然的鲜美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