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观建国大业有感800字(观建国大业有感800字高中)

七月网2930

建国大业观后感作文

建过大业》观后感范文

观建国大业有感800字(观建国大业有感800字高中)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

祝伟大的祖国60岁生日快乐!!!祖国,我爱你!!!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话题人物齐聚,四大天王中的两位捂婚天王刘德华,黎明,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华表奖的双黄蛋得主陈凯歌,冯小刚,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赵薇,实力派男星姜文,陈道明,陈宝国,葛优等演员纷纷出马,以置于使笔者无法一一列出,这些大腕在影片拍摄和上映的档期,每个人身上出一条新闻,对影片的宣传就不可小窥,更何况中影掌门人韩三平十多年后重新掌镜,众大腕零片酬出演,国产片拷贝又创新高等新闻本身就有着巨大噱头,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

其实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对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观众做过尝试,2005年,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辉,刘德凯分别饰演国-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献礼影片《八月一日》同样选用了吕良伟,李子雄饰演了叶挺和汪精卫,两部影片在这一类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机制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说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这一类型片的宣传,说教的功能大为改观。国共两党人物喜怒哀乐都给予了描写,凸显了人性化。然而影片从皓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则材料,修改剧本,难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挂一漏万,下面是笔者看出的几点,一吐为快。

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阻挠,硬是选上了副总统。片中有一场蒋,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职的戏一闪而过,未做交待。其实当时蒋对李很是愤恨,想让李宗仁出丑,于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职时穿军装。自己反到穿一身长袍马褂。当李宗仁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职典礼时李宗仁站在蒋介石旁边,象极了一个跟班。

片中结尾处斯-大林对中-共的代表慷慨陈词: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国,就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显得很丈义。但是片中也提到过一幕,起初共-产党攻陷南京,苏联的驻华使节并没有留下,而是和蒋介石一同退往广州,事实上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一直是暧昧的。对中国是否划江而治也提出过意见。但是还是毛-主席有远见,有魄力,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词就点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国人的事还得中国人自己作主!任何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并没有无私的援助!

转眼间新中国已经迎来了自己六十岁的生日,国家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再前进,在世界上找到我们应有的位置!

观《建国大业》有感1500字

1今天,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宣传已久的建国大业,晚上看新闻才知道今天建国大业提前上映,就今天的观影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吧。我进入电影院是早上九点半,电影院里就我和一位七旬老奶奶,人很少,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吧。但应主要讲述了从二战结束,到1949年解放前夕的的这段历史,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长里,记述了将四年多的历史事件,本人觉得有点赶,叙事交代的也不是很详细,还有就是冲着主办方说的揭示了一些以前鲜为人知的秘密,不过我没有发现,大部分实事都在以前的学习或看的书籍中了解到过,总之,平淡大过了惊喜!我认为,这还是一部不错的教育影片,有很多发人奋进的场面,更加加强了我对于新中国成立的珍视,作为一个八零后,一名共产党员,多多学习历史,以史为戒,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还是很有效果的。再来谈谈影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名人太多,有点抢了主演的戏份。由于有大量的明星加入,你总是分心去看这位明星演的什么、哪位明星有多少台词,分散了对影片想要讲述的事件的注意力,而且,由于时长较短,在重要事件上,讲述的太简单。例如,北平的和平解放,只有几个场景,把事件解释的太简单,和央视之前演过的《北平战与和》相比,太淡了!还有对三大战役、和谈呀等等吧,都说的太少,但是又花了相当的时间叙述前面的《双十协定》,有点头重脚轻!总之,作为一部献礼影片,能聚集这么多演艺名人来参加,也是一种爱国热情的体现,但是回归影片中,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吧。毕竟观众要看的是影片中的事件,而不是大量明星。星光闪耀虽好,但是抢了故事的戏份,也让人多少留有一些遗憾,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关注国产电影,祖国六十华诞生日快乐!2今天的标题很简单,相信每一个人都写过观后感或者读后感,但是对我来说我确实很愧疚,不是因为我没有写过,而是因为我没有真心写过,都是基于老师留了类似的作业才写,今天是第一次有冲动想写一下看完《建国大业》的感想,确切的说是被感动了,是被震撼了,被深深的触动了。我是个历史的盲人,中学的时候不爱文科喜欢理科,所以上数学物理是我的最爱,尤其是物理大爱,历史政治就会抛在一边看都很少看的,能应付考试就可以了,也就没有兴趣去了解去寻找去获得教材背后的故事。胜利都是来之不易的。以前学历史的时候,经常会把一个战役作为一个小标题,通常会说某某战役由谁指挥、在哪里、对方是谁、两方的实力如何、最后结果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大多数情况是单纯的从字面上看到了两个字--“大捷”,这估计到哪里都是褒义词,值得我们骄傲和欢欣鼓舞的词语,我当时的感受就是我们胜利了,我们又胜利了,从来也没有想过“大捷”那些背后的事情。那是一次次的战役并不是我们经历考一次试,换句话说即便你是全校第一你也没有把握每次都可以考第一,每次考试的时候还是会有压力还是会紧张。那是一次战役,无论是谁都没有把握肯定会赢,每一次打下来都是艰苦的,困难的,决策者下了巨大的决心,执行者制定了严密的计划,实施者奋勇向前。“大捷”来得异常艰苦,只是我们不在其中不知其味罢了,仿佛现在吃一粒米我们的感受和农民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战争有赢家就有输家。赢家就有话语权,说了就算,但在没有开打之前实力悬殊肯定是有的,力量强的一方就占主导地位,当然不会坐下来跟弱于自己的一方谈话,因为没有必要,我强我说了算。可是真正开始战斗之后才发现强者只是外强中干而已,这时候强弱掉了个个。当淮海战役失败后,蒋介石和他的儿子蒋经国坐在门口的是台阶上谈论着未来的时候,我发现原来蒋介石真的很有远见,很通透的了解这个时势,虽然被打败了但是还是个枭雄啊!当“他说:经儿,你在上海做得很好,我很欣慰”时,他就是一个父亲,普普通通的父亲而已,看见了自己的儿子很听话很有能力就很欣慰了,亲情到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的时候。这时候不得不提下宋美龄,人如其名真的很美,能一个人远赴美国寻求援助虽说是迫不得已,但足以体现出她的能力和水平。不敢想象如果是我,丈夫的公司欠了别人很多的钱,资金无法周转,我是否有勇气去找别人借些钱来用呢,答案是否定的。祈求和平,希望和平,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日本占领中国,有识之士奋起反抗,其实没有一个人知道未来会怎样,民族会怎么样,国家又会怎么样,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要怎么样,要斗争,不要沦为亡国奴,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自己的民族,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战斗,未来很迷茫,心里很没底,但是信念却从来没有消失过,理想一直存于心中。还是在淮海战役之后,淮海的胜利让每个人都为之兴奋,大家跳起了舞蹈,扭起了大秧歌,连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都忘情的歌唱,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大家拥抱在一起,泪水从脸颊流过,这可能是伤心的泪水,也可能是高兴的泪水,这是难以控制的,掺杂了太多的情愫的泪水,估计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为什么会哭,压抑了太久了,能够尽情地释放,这是快乐的,胜利来得太不容易了,太漫长了,这条路走得很累很苦。毛泽东虽然没有跟着一起唱,但是我相信他已在心中唱了千百回了,已经微醺的他,静静的靠在墙上,品咂着美酒,体会着其中的滋味......最后以宿雨涵有演唱的片尾曲《红》的一句话最为结尾:我祈祷,我努力,没有战火的消息。以上为我的感想,可能有很多的错误和偏见,我只是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别无他意。以下不是感想的内容,《建国大业》的台词,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两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原来看电视剧都是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现在体味来原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才是最恐怖的啊,整个个凭空消失了,找不到,这属于宣告死亡,永远存在未知性和不确定性,这才是恐怖的事情啊。“报告团长,前面有个地主大院,院墙太高,爬不上去,手榴弹都炸不开,请炮兵支援吧!”“照明弹。”“照明弹!”“报告司令员,报告司令员,突击团已到达北平城下!”---至此我们才知道,那个炸不开的地主大院是北平的城门楼啊。这说明了三个方面:一我们的战士太可爱了,只顾往前冲,不管前面是什么都要解决掉,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胜利不分白天黑夜,速度迅猛都到了北平了都不知道。二有时候不要只顾打,还是要抬头看看的,路灯这个很必要。三北京城门楼的质量太好了,古代的建筑水平非常不得了啊,没有豆腐渣工程。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至800字

写作思路:先回忆什么时候看这部影片,然后写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什么内容,然后选取影片中值得思考一点,说明自己思考的结果,本片示例选取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利呢?然后说明原因。然后再写自己对影片整体感受,并提出倡议做一个有用之才。

范文

在前两年,我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一幅幅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画面仿佛还在我脑海中回荡。

《建国大业》简述了中共与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了内战的全面爆发。共产党人重视各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已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却选择了无视共产党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无视劳苦大众的利益,结果失败了。那么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利呢?

第一,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得民心,二是因为得人才。从电影中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然性始终灌注在电影中,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则十分混乱,各管各的。

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这正是当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代价太大,不能做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他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那时却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

看着电影,想着历史,我的心中无限感慨。我悲哀自己是个热血少年却只能静静的坐在这里,观看着这一幕幕让人心酸,无奈的历史;自责自己身为新一代接班人却没有实力,没有本事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和牺牲。寒窗苦读几年,马上就考上初中。但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却是一片迷茫,甚至不知将来要干嘛。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知识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才,将来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