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谁的诗句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谁说的

七月网2580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谁的诗句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其中有两句被很多人引用,这首诗叫做《题三义塔》。而其中最著名的两句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便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句诗被很多人引用为朋友兄弟之间的关系,比喻原先非常要好的两个人,因为一些矛盾而导致关系恶化,多年之后再次相逢,彼此一笑便可以将以往的恩怨一笔勾销。然而,这两句诗最先指的是什么呢?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谁的诗句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谁说的

上世纪的中国,积贫积弱,也因此成为了许多国家欺凌的对象。这些国家中,不仅有原先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列强,中国北方的沙皇俄国,还有一个国家,他是中国的邻国,长久以来与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次,他也参与到了对中国的侵略之中,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东边,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的日本。

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长久以来都由幕府进行统治,天皇的权力一直都被架空着。经过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军政大权重新回到了天皇的手中,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全国展开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全面改革,并且凭借着改革,一跃成为亚洲的第一号强国。至此之后,日本踏上了侵略别国的路,在这其中,受日本侵略最为严重的就是中国。

在中国与日本自从七七事变开始之后的长达八年的抗战过程中,除了企图将中国吞并的野心家,政治家与军人之外,还有一些人,他们深受战争之苦,爱好和平,并且一直努力反对战争。他们中有中国,还有一些日本人。鲁迅先生的这句诗就和一位日本的反战记者有关,这个人就是西村真琴博士。

鲁迅诗句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上半句是什么

鲁迅诗句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上半句是:度尽劫波兄弟在

本诗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

具体原文如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相逢一笑泯恩仇原自那首诗

“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题三义塔》,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3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题三义塔

【作者】鲁迅【朝代】近代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白话翻译:

日本强盗轰炸上海闸北人民,饥饿的鸽子在瓦砾堆中幸存。

偶然遇到好心肠的日本友人,把这只劫后的鸪子带回东瀛。

鸽子死了还建筑起高塔纪念,日本农民常把它记挂在心田。

如果死去的鸽子从梦中醒回,将化作精卫鸟衔石填平东海。

消除战争种下的仇恨的种子,中日两国人民必将同仇敌忾。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首、颔两联完全是写实。“奔霆飞螵”、“败井颓垣”形象地写出了日寇飞机轰炸上海闸北时的情景:炸弹轰响,烈焰飞腾,墙倒屋塌。

“歼人子”是写死于血泊中的无辜平民百姓;“剩饿鸠”则点出这只“丧家之鸽”,它既是日本侵略者炮火下的幸存者,又是帝国主义野蛮屠杀的证据。然而,日本人民并不同于日本侵略者,他们怀着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把这只“饿鸠”带回国内,精心喂养,死后又“建塔以藏”。

这不是一般的“善心”,不是一般的“人道主义”,其意分明表露了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无声抗议,表露了对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抱有深深的同情和歉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