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搞笑段子有哪些
请看以下关于精神病院的搞笑段子:
1有一位精神病院的医生问患者:如果我把你的一只耳朵割掉.你会怎样?
那位患者回答:那我会听不到。
医生听了:嗯嗯,很正常。
医生又问道:那如果我再把你另一只耳朵也割掉,你会怎样?
那位患者回答:那我会看不到。
医生感觉莫名其妙:怎么会看不到?
患者回答:因为眼镜会掉下来。
2
精神病院,一名精神病患者将另一名即将淹死的患者从浴缸中救出。
院长得知此事,翻阅了救人者的病历,把他叫进办公室。
“詹姆斯先生,您英勇的行为证明您可以回家了。但是,我很抱歉地通知您,您救出的那位患者后来又上吊自杀了。”
“噢,他没自杀,”詹姆斯解释道,“我看他全身湿透,就把他挂出去晾了晾。”
3
精神病院的护士接到一个电话.那人问:小姐,你去看看13房4床的病人还在不在?护士说:请您稍等一下.过了一会儿..............护士:哎呀,他不在了.电话里的人说:看来我是真的跑出来了........
4
精神病院的护士接到一个电话.那人问:小姐,你去看看13房4床的病人还在不在?护士说:请您稍等一下.过了一会儿..............护士:哎呀,他不在了.电话里的人说:看来我是真的跑出来了........
5
精神病院里,一个精神病人每天都在一个空鱼缸里钓鱼.
一天,一个护士开玩笑地问:“你今天钓了几条鱼啊?”
精神病人突然跳起来叫道:“你脑子有毛病啊,没看见是空鱼缸吗?”
6
医院精神科的患者常常会对医生或护士有爱慕的情结.
某日,一位女患者向某男医生走来……
女病患:蓝医生,你爱我吗?
蓝医生沈思许久(为了不伤及病人以免病情恶化)
蓝医生:我们呢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因为你生病了所以我必须要好好照顾你……
(为了不伤及病人,蓝医生解释了半天,终于解释完)
女病患:蓝医生,你的意思是说你不爱我喔?
蓝医生(苦思不语):嗯……嗯……嗯……
患者:还好……我爱的是陈医生……
【这玻璃防弹吗】有个精神病到银行,敲了敲柜台的玻璃,问柜员这玻璃防弹吗?柜员姑娘说这就是防弹玻璃。精神病又问能防炸弹吗?柜员吓得脸色苍白,说应该不能!精神病从兜里掏出一对大小王,贴在玻璃上说“炸”!二十秒后,柜员怯生生的说出3个字:XXX!神经病满意的走了……柜员说的啥,谁知道?……。要不起!!!
1.一个人总是怀疑他妻子精神有问题,便请教精神病大夫:“她总是非常担心她的衣服被偷走。”
医生:“有什么证据。”
这个人道:“有一次我提早下班回家,发现她雇了一个男人在衣柜里面看她的衣服。”
医生:“我怀疑……你精神有问题。”
2.一个人走进心理诊所,对医生说:“我家里人都说我有精神病。”
医生问:“为什么?”
“因为我喜欢丝绸衬衫。”
“这有什么,我也喜欢丝绸衬衫。”
“太好了,您喜欢蒸了吃,还是煮了吃?”
3.在一个精神病院里,有一天院长想看看三个精神病人的恢复情况如何,于是在他们每人面前放了一只小白兔,第一个精神病人坐在小白兔的上面,揪着小白兔的两只耳朵,嘴里嚷着“驾”,院长摇了摇头;第二个人背对着小白兔,拍着它的屁股,嘴里说着“给我追”,院长叹了口气;第三个蹲在那里一个劲儿的摸着小白兔,院长看后,满意地点点头,只听他说了一句:“小样的,放你300米,等我擦好车再追你!”院长倒地晕倒……
一天深夜,一个年轻女子经过一家精神病院时,突然后面传来"哇"的一声。女子扭头一看,一个一丝不挂的男子正在向她追来。女子吓得拔腿就跑,后面的男人紧追不舍。不好,前面是一条死胡同,女子万念俱灰,跪在地上哭着哀求道:"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只求你不要杀我。"男子狡黠地笑了笑说:"真的?那现在你开始追我。"
有一家疯人院。一天,院长想看看有多少人病好了。就让护士在墙上画了扇大门儿。只见一个个病人都疯了一样的往墙上撞。院长很失望,忽然他看见只有一个病人无动于衷。院长很是高兴,忙跑过去问他:"难道你不想跟他们出去?病人答道:"这帮傻帽,我这儿有钥匙!"
精神病院里,有两位在交谈:"我的小说怎么样?""不错,就是出场人数太。"此时护士冲他们嚷道:"嘿,你们俩快把电话簿放回去。"
神经病院有一位老太太.每天都穿著黑色的衣服.拿著黑色的雨伞.蹲在神经病院门口.医生就想:要医治她.一定要从了解她开始.於是那位医生也穿黑色的衣服.拿著黑色的雨伞.和她一起蹲在那边.两人不言不语的蹲了一个月.那位老太太终於开口和医生说话了:请问一下......你......也是香菇吗......?
精神病医院搞笑段子:
一日精神病院长发现精神病院的病人们每天都从山上鼻青脸肿的回来便想调查清楚,就换上精神病的衣服,尾随跟踪,只见精神病人们全都爬上了树,于是他也爬上了树,突然领头的大喊:我们都是成熟的苹果!于是,精神病们一个个全都往下跳,医生胆怯还趴在树上,一精神病大喊:老大,还有一个苹果没有掉下来,我们一起把他砸下来吧!领头的一声令下,无数的石头向医生飞去。吓得医生赶紧爬下了树。
1、一天,精神病院的护士接到一个电话.
那人问:小姐,你去看看13房4床的病人还在不在?
护士说:请您稍等一下.
过了一会儿..............
护士:哎呀,他不在了.
电话里的人说:看来我是真的跑出来了........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2、助手跑进院长办公室激动地说:“院长!简直是疯人院里的奇迹!保罗居然救了同病房的吉米一命!”“噢?怎么回事儿?”院长问道。
“刚才吉米想在浴盆里淹死自己,是保罗硬把他拖出来的。”助手解释道。
院长很高兴:“看来保罗已经恢复正常了,快带他来见我!”不一会儿,保罗来到院长办公室。
“保罗,从你的表现来看,你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你做了一件非常英雄的事情,明天你就可以出院了。”院长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时,助手又慌慌张张地跑进办公室:“不好了,吉米又在卫生间上吊了!”“这个自杀狂!”院长嘟哝道。“他没上吊,我只是想把他晾干。”保罗插嘴说道。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3、哥哥:「医生,我弟弟一直幻想著他是一只母鸡!怎么办啊?」
医生:「我看看。嗯,他看起来很严重!为什么现在才带他来呢?」
哥哥:「我们家的人都在等他下蛋啊7
4、一男子来到医院精神病科。
男子:「大夫,我老婆总以为自己是钢琴,我该怎么办?」
大夫:「那你还不把她带来?」
男子:「你是不是精神有毛病?我一个人怎么能抬动钢琴?
你好,我是保护小丸子,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最喜欢的精神病院搞笑段子。出自冯巩主演的经典电影《谁说我不在乎》
病房对面楼上窗户旁站着两个美女
医生:“哎,你看外面有什么。”
病人:“漂亮,太漂亮了。”
医生:“说心里话,你现在想干什么。”
病人:“我想把她上衣脱了。”
医生:“这已经有了正常人的思维了,后来呢?”
病人:“我..脱她的鞋,脱她的袜子。”
医生:“再后来呢?”
病人:“我脱她的裤子”
医生:“后来呢?”
病人:“我脱她的裤衩。”
医生:“后来呢?”
病人:“我抽出她裤衩里的猴皮筋儿,做个弹弓子打你家玻璃。”
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1、一天在公交车上,由于拥挤一男一女发生了碰撞。
时髦女郎回头飞眼道:“你有病啊?”
男子觉得莫名其妙回道:“你有药吗?”车上人窃笑!
女子觉得生气回道:“你有精神病啊?”
男子冷面对道:“你能治啊?”
全车人爆笑!
公交司机停车,趴在方向盘上大笑!
4、雨一直下。精神病院的病人纷纷冲进雨中,喊着:快来洗澡啦。医生无奈苦笑。医生回头猛然发现身边的一位病友犹如泰山般稳稳地站着。“你为何不下去洗澡?”只见这位病友微微一笑:“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都是一群神经病。”,医生顿时激动:“终于把你治好了?”这时他说:“我等水热了再洗。”
3、精神病人甲把电话号码本从护士办公室偷回病房。问乙说:”你看我最近完成的这本小说怎么样”?
乙看了看回答:”不错不错。不过,就是人物多了点儿”。
这时,精神病院的护士进来说:”你们把电话号码本给我放回去!”
4、有一位病人来找精神科医师。
病人:我一直觉得我是一只鸟。
医生:喔,那很严重喔。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病人:从我还是一只小鸟的时候。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1.有两个神经病患,从病院里逃出来。两人跑啊跑,爬到一棵树上。其中一个人从树上跳下来,滚啊滚的。然后抬起头对上面的人说:喂……你怎么还不下来啊……?上面的那个人回答他:不……行……啊……我还没有熟……
2.一同学,每天上学路过精神病医院时,都有个穿着病号服的人把着栏杆冲他招手,亲切而又神秘的喊他:“来,过来!过来!”每天如此。终于有一天,同学没忍住,想看看他到底叫他干嘛。于是凑了上去。“呸!”一口终生难忘的口水啐在了同学的脸上……
3.美国一群正常人被选中做实验送到精神病院检查,结果发现都被录取了!主治医生证实他们多多少少都有精神病,然后在院中被正真的病人识破其实他们是正常人!
4.有个病人边散步边说,自从得了精神病,我的精神好多了!我在旁边要笑死了
家 里有精神病人,有什么地方能永久托管
这里托管的大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中的大部分正处在疾病的恢复期,与他们接触后我发现他们与我想象中的病人不太一样。
本期声音纪录片的制作人是北京女孩刘逗:
我小时候上下学的路上,经常遇到一位精神不太正常的阿姨,她总是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一边晃晃悠悠地走,一边对着空气破口大骂。我很怕她,每次见到她都绕着走。当时普通人对于精神病患者的认识非常有限,「疯子」「傻子」这样的侮辱性词汇几乎成为了他们的代称。直到今天,提起精神病,也依然会引来人们的歧视或恐慌。2009年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刊登论文,推测我国大约有17.5%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同年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表明我国各类精神疾病人数已超过1个亿。这个庞大而隐形的群体究竟是什么样的?真实的精神病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我来到了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民间精神病托管机构,去和那里的精神病人聊了聊。-下面是本期故事的文字版-
一、精神病人的日常
这家精神病托管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苏家屯村,周围都是平房,行人也不多,离最近的地铁站也要近半小时车程。出入要通过一扇安有门禁的防盗门,里面是两个连起来的小院儿,四周各有一溜儿平房,中间是个小花园。我到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心的杨主任要去查房,于是我先跟她一起走进了病人的宿舍。宿舍里的场景建议你通过音频感受一下02’42
那天晚饭是吃炒饼,闻着挺香,几个吃完了的病人都说好吃。看得出来病人们跟杨主任关系特别好,随口问一句「吃了吗」,就跟是一家人似的。女区宿舍里养的猫这两天刚下了小猫崽儿,病人邀请我们去看,小猫眼睛都还没完全睁开,都小小的、毛茸茸地挤在一起,里面有一只小橘猫是小魅眼,说是跟院子里另外一只叫Mary的猫长得很像。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苏家屯村的精神病托管服务中心
这家精神病托管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北京市的第一家民间精神病康复托管机构。创办人黄峥曾是精神科医生,当时他发现许多精神病人出院回家以后,因为在康复期没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于是就建立了这家康复托管中心,作为患者从医院到家庭过渡的「中途宿舍」。2004年黄医生不幸因心脏病突然辞世,他的妻子杨云开始接手中心的管理工作。
目前中心大约有200名病人,40名医护人员。每位病人每月的收费是2400元,包括了食宿、基本医疗照顾以及各种康复活动。这里托管的大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中的大部分正处在疾病的恢复期,与他们接触后我发现他们与我想象中的病人不太一样。如果不特意说明的话,你几乎感受不到他们是精神病人。
托管中心的病人们平时可以在院子里自由活动,聊天、纳凉、杀棋
我在花园里遇见了一位光着膀子挺着肚子的大哥,旁边一位大爷极力推荐我跟这位大哥聊聊,说是,「那胖子特有意思,没准你们俩聊着聊着就成朋友了」于是我跟大哥聊了会儿。大哥的语气光看文字很难体会,你可以打开音频04’14
光膀子大哥:我们这帮病人都把领导和医生当家人,都可以开玩笑可以聊。你知道吧?就没有在医院那种顾虑,说唉呦这是院长啊,咱们得那什么点,根本就没有这个。你看我现在发福,我刚来的时候140斤,现在200多斤。这跟吃药也有关系,增加食欲,就老想吃。我刚开始来的时候心里特脆弱,那会儿岁数也小,我今年刚31岁。我来这儿五年多了,二十啷当岁数就在这儿。受不了,就站在这儿,狼嚎鬼叫,受不了。那种幻觉出来之后,谁也受不了,没办法,控制不了。二、「因为是精神病人,就会被歧视」
我在这所精神病托管中心一连呆了几天,这里康复得比较好的病人一般会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一天我在厨房遇见了正在和面的小梅,她告诉我晚些时候各区病人要一起包包子,起初我以为她是中心聘请的厨师,后来医生给我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她也是这里的病人。小梅1977年出生,四十岁出头的她看起来很年轻,而在来这儿之前,她曾经是北京一家医院的护士,我跟她聊了聊。详见音频05’38
小梅:来这儿是2013年的夏天,之前也去过别的医院。那时候也抑郁过,个人感情问题处理的不好。但是没有这次住的时间这么长。我最初的诊断是偏执状态,然后来这之前给我诊断叫情感障碍。因为我刚开始第一年在单位上班也不太顺利,那时候是减员增效,就是下岗。还有正好我失恋了。我记得特别清楚,一个下雨的夜晚,我下了夜班在家睡觉呢。我妈就推开门叫我,说那谁谁他爸妈带他来了。别的话我记不太清了,唯一一句就是他爸说,「离得太远了,以后就别来往了」。就这一句话,当时我什么话都没说,他爸那句话真是伤着我了。后来一段时间,我好像情绪上有点不对劲。其实那时候我没想去看病,是我爸的一个同事建议我爸去给我排一个老专家的号。后来我就莫名其妙住院了,这一次住院伤得我真是挺深的。在回龙观住了十个月,在大柳树住了十个月,越住越难受,我跟我妈写了好多封信,住院费还相当贵。我在回龙观那十个月可能得花了将近十万块钱,我在大柳树也花了好几万,都不行。后来2013年7月,我就来这儿了。在这儿我参加过好多活动组,在组里干活的时候,我能找到自己的很多优点吧,就不是跟那儿呆着呢。现在我把很多事儿都看淡了。我在托管中心见到了许多像小梅这样恢复得特别好的病人,如果不是在病区,你很难分辨遇到的是病人还是工作人员。然而这些处于恢复期、病情平稳的病人还是会受到歧视。
今年上半年,一则「面包也疯狂」的报道,把这家托管服务中心带到大众视野
今年7月,网上出现了一则新闻,深圳市宝安区一个小区的业主联合发表公开信,坚决反对当地住建局将17户「精神残疾家庭」集中安排到同小区的一栋保障房中,认为他们会「威胁到小区里公共区域的安全」、「不利于社会稳定」。虽然后来得知了其中有15户都是未成年人和自闭症患者,许多业主还是不依不饶。
杨主任也告诉我,虽然很多病情稳定的病人看起来跟我们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顶着「精神病人」的帽子,他们总是会受到充满偏见的对待。
杨主任:打个比方啊,我们一开会,我们精神这块的就比不过人家。开展活动也不如人家好做。比如孤独症的小孩或者「弱智的」,就再怎么着,小孩嘛也挺可爱的,也好包装、好宣传。但精神病人不行了,因为我们病人都挺大的了,一有什么活动,就说精神病人不能参加,怕出事嘛,那你也没办法。其实精神病人比其他的残疾人更可怜,我们精神病人也不会叙述,他反而倒愿意封闭自己,怕别人知道。他会觉得可耻或者自卑。三、拥有两位「未婚妻」的妄想症病人
康复中心托管的大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重度精神疾病。这个病好发于青年,可能会导致终身残疾并影响病人一生。主要症状是精神错乱、妄想、幻听、幻视、思维和行为异常、情感表达减少等等。但是坚持服药能够明显减轻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并大大减少病情的复发几率。总体来说,就是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中心的王大夫告诉我,这里的恢复得好的病人已经十几年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了。但我也见到了一位恢复得不太理想的患者,他在监狱中首次发病,因为治疗不够及时,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非常严重的妄想症状。杨主任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杨主任:我有一个德国的记者朋友叫卡特琳娜,当时我带她来采访,这个病人就看上她了,说什么也让我给他牵线,他要娶她。他说,「你一定要跟卡特琳娜说,我爱死她了!你赶紧让她找我来,我有100万呢」。我就说好好好,就答应他了。然后那个卡特琳娜也挺有意思的,我就把这个事儿跟她说了,她说「好,我去看看他是谁啊」。她就又来了。我就跟那个病人说,这是外国友人,你不能太那个什么。结果等她走了以后,他就把我警告那些事全都忘了,就说「你还得叫她来呀!」后来我见到了杨主任所说的这位患者,如今他已经转移目标,有了另一位想要结婚的对象,这次他的妄想未婚妻是一位同样在中心托管的女病人。此处建议你打开音频14’36
病人:我跟你说点事儿,我们家给那个梦戴(音)啊,寄了30万块钱,让她跟我结婚,你知道吗?我是童蛋子儿,你知道吧?没结过婚!我们家就说你跟梦戴结婚就完了!说请吃什么呀,请吃红烧牛肉!说让你给办办,好吧,宁拆十庙,不破一门婚,对吧!王大夫告诉我,每个精神病人的病情都不一样,有人在治疗和药物控制后病情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而有的人预后效果却不是非常乐观。因此,在医院诊断和治疗之后,如何在病情康复阶段对病人进行科学的照顾对许多家属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医院或是康复机构之外,很难保证这些精神疾病患者,始终处于稳定状态。这里面确实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了。一个问题是,家属作为监护人,能不能让患者像在医疗或者康复机构里那样按时按量的服药;再一个是,精神疾病患者本身就属于特别易感的人群。很难预测一个病人能持续好多长时间。他们这个特殊人群应该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接纳和温暖,可是当真的回归到家庭中后,又可能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疾病容易复发,恢复起来更困难。我们这个机构是精神疾病的托养康复机构,不是医疗机构。从创建以来这将近20年里,确实有太多病人在这里进行康复和生活,病情比较稳定,基本上就没有复发。照片背景里是生产「疯狂面包」的面包房,相框里是「面包师傅们」的合影摄影|刘逗
四、精神病康复托管中心的困境和发展
因为精神病容易复发,要求按时按量服药,需要精心护理,很多家属难以为病人提供专业的照顾。而刚刚出院的患者社会功能减退,无法完全像普通人一样地去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这就让连接医院和家庭的「中途宿舍」显得格外重要。
遗憾的是,北京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公立康复托管机构,而民营机构也是供不应求。这家机构一共收留了200多名位精神病人,每个月都有新的病人被列入等待名单。为了减轻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中心每人每月只收取2400元的费用,只要能保证基本的运转就不涨价。
然而他们在运营上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实质性帮助,甚至还要面对很多难题。因为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托管中心目前租用的地方要进行「腾退」,房屋腾退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新型拆迁」,指的是公有制集体住房被国家收回。因为是租用的房子,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得不到补贴,而杨主任还被迫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安置这200名精神病人。除此之外,就连申请福利机构,中心也受到了重重阻碍,最终不了了之。关于这段被有关机构「踢皮球」的经历,你可以收听音频21’00
此外,康复期精神病人如何回归社会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杨主任说他们曾经去参观过香港的「新生康复会」:
杨主任:他们是六几年成立的,比我们早了五十年。但是他们起初的过程也很艰难,这是一个要走的过程。他们中心的楼都是政府给的,而且也有基金会的支持,现在做的特别好。香港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采取的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联动式方案。香港社会福利署为患者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住宿和基本医疗照顾;与此同时,香港医管局在2001年推行了「毅置安居计划」,为具有回归社区生活能力的精神科病人提供密集式的康复训练。病人们可以选择在庇护性工厂里做工,生产手提袋等,也可以选择做咖啡或者种植有机蔬菜,然后拿到地铁站里配套的专卖店去卖。
采访的最后我跟杨主任聊了聊之前提到的新闻,我想知道她怎么看待业主抵制17户精神残疾家庭,集中入住同小区这件事。作为一个多年的精神疾病护理工作者,杨主任给我讲述了她想要建立半开放式精神病患社区的终极梦想。详情请收听音频24’25
杨主任:我也能理解,就是这个居民排斥楼里有精神病人。我觉得那真是能理解,因为他回家,如果脑子里老想着旁边有一个精神病人,老想着他要是犯病了怎么办,可能睡觉都睡不好。我就有一个很大的梦想,就是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康复的社区。因为是社区嘛,就可以更社会化一点,比如说有餐厅、洗衣店、图书馆、电影院、菜市场、超市和医疗机构,然后病人们就住在这个社区里,自给自足,能得到一份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同时因为是精神病人,对他们要有一个监管,建立康复档案,吃药打卡,医生定期对病人进行评估。志愿者也可以定期到这个社区里为他们提供帮助。这样话,就能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因为毕竟他是精神病人,你不能说否认它。歧视是不对的,但是你也不能否认他是精神病人。要正确面对这件事,你不能非得让他们就必须得融入社会。我们要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替别人想。其实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似,香港对于精神病人的康复治疗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索,他们也经历了从无人管理、到设立民间康复机构、再到半开放的联动式社区康复的发展历程。就现在内地的发展情况来看,想要实现杨主任的梦想还遥遥无期。因为现在我国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大概有1300多万人,他们之中大约只有5%的人曾接受过专业的精神科治疗,而治疗之后能得到康复机构帮助的更少之又少。
对于外人来说,精神病人和他们的家人所承受的痛苦是我们完全难以想象的。相对于其他身体疾病来说,精神疾病患者还承受着来自于社会的巨大歧视和压力。其实他们跟我们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是生了一场病,原本的生活就被拦腰截断,还因为被强加的羞耻感使得治疗和康复变得更加艰难。
/讲述者/朝阳区精神病托管服务中心
/主播/@寇爱哲
/制作人/@刘逗
/声音设计/@故事FM彭寒
/BGMList/
01.StoryFMMainTheme(AcousticVersion)(未发布)-彭寒(片头曲)
02.出路(未发布)-彭寒(小梅,杨主任,王医生,所有人)
本文由「故事FM」授权转载,「故事FM」是一档由大象公会出品,亲历者自述真实故事的声音节目。每周一、三、五在微信公众号(ID:story_fm)及各大音频平台同步播出。
来源:故事FM
责编:郑华菊
你进入过精神病医院吗神秘的精神病院给你什么印象
我83年至95年,曾经在精神病院工作十余年。刚刚进入精神病院工作的头半年,总感觉会有患者在我背后突然发起暴击攻击,时时刻刻惴惴小心,如临干谷。
半年后,这一感觉突然就没了。而且我发现,精神病院是最安全的:精神病院里的患者及时服药,很快就控制住幻觉、妄想、躁狂,就不再有攻击性,而且你可以预判谁可能攻击你!
而在精神病院外的路上,你无法判断路人甲,还是路人乙是否有被害妄想、躁狂、反社会性人格,他们时时刻刻可能因为他们自己的情绪,或你的虽然是自然的,但是,他认为是危险的眼神儿,而攻击你!
所以,出门在外避免激惹别人,而常怀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以避免招灾惹祸,这很重要!
1.不存在人身自由,常设有两道闸门封闭着,与外界联系只有医生带话通知家属;2.医生对“病人”病情根本没有实质性认知,且对混有其他疾病的病人管理严重疏忽,甚至有耽误治疗嫌疑。但检查诊断机器判断有用,尤其对物理性脑科损伤;3.伙食极差,营养严重不足。加之多数病人自控力低下,不懂得控制饮食。易造成营养不良的肥胖;4.病区日常文化健康活动太少太少,周末处于散养状态。身心容易迅速退化,且半年以上长期病人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更新,尤其是高学历病人,思维认知严重和社会生活脱节;但是,作为现代意义的精神科中心。目前条件已经是好过之前文明监狱数倍。尤其是住院护士的素质很关键,一个病区的好坏在于护士和护工如何对待病人,医生的作用反而不大。因为,此种类疾病在学科上根本就没有相应的硬性的科学证据。甚至仪器诊断证明也适用于普通正常人,很多人其实都有一定程度的脑损伤……只要年龄到一定岁数……还有电疗不是治疗而是惩戒手段,真的会产生后遗症的啊!尤其是生理自控力会变差。
进去过,因为学的心理学专业,算是进去协助做心理康复的,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我们只是普通的心理咨询师,只能在康复后期起到辅助作用,而这里需要的是有用药资格的心理医生。
其实在药物的控制下,住在里面的病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狂躁,大多数时间还是很安静的。
里面和普通的医院住院部差不多,每天有医生查房,护士按时去输液打针让吃药。护士要看着他们亲自把药吃下去,这里没有家属陪护,窗户都有护栏,病房门都是不能从里面反锁的,包括病房里面的厕所都不能从里面反锁。每层楼都设置的有门禁,规定了探视时间,有点儿像监狱,如果家属要带病人出去,得主治医师同意,并在规定的时间回来。
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审核不过。
在里面,医生倒还好,但是大多数护士是相当看不起病人的,甚至是厌恶。这里的病人有些因为长时间服用药物,这种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副作用是很大的,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生理上的问题。
精神病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出现幻觉和妄想,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疯了”。是需要服用药物的,而且这种病是慢性的,得长期服药,有些严重的甚至得终身服药,很多人其实忽略了,精神病算是精神残疾,也属于残疾的一种,可以办理残疾证的。
我们整个社会,谈起精神病人,总是一副歧视或者远离的表情,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痛苦程度不亚于任何一种生理上的肢体残疾,不仅仅是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他们本身的精神痛苦程度就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当然,他们没有自知力,发病的时候,他们是不知道自己处于病理状态的。
善待他们,也希望社会能够慢慢接纳这样一群特殊的个体。
我在精神类病院工作时间很长,大家认为的神秘,可能我们习惯了一点也不觉得神秘。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医院的情况,让大家对精神病院有所了解。
我所就职的医院,有门诊部、住院部及各类相关治疗的部门。一般不太重的失眠、抑郁、焦虑各类轻微症状只是开药,系统的做物理治疗、心理咨询。但是比较重的症状,一般都要住医院。住院分为开放病区和封闭病区,开放病区都是意识比较清晰,没有攻击行为的患者,而且有家人陪伴。就像其他医院住院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外出要跟医生请假。
封闭病区,症状比较严重,同时不用家人陪伴。封闭病区的管理规则就多一些。才入住的病人一般15天以内是不能去探视的,而且每次探视都要提前预约。男女病区是分开的,入住患者只能穿拖鞋不能有鞋带。手机、钥匙、小刀、火机护士都会收起来统一保管,出院时返还。患者平时就在大厅活动,有电视、乒乓球、象棋、麻将和纸牌。病房里也会出现小帮派几个玩的好的,一块打架。不过往往一动手都被护士阻拦下来。恶意违反医院规定的或者躁狂的病人,就会被惩罚一下,把他单独的捆绑在躺椅上,吃饭、喝水都由护士来照顾。护士在规定时间会要求监督患者去洗澡。再就是病区抽烟,烟是被管理起来的,抽烟的时间有规定会发给患者,到指定的地方抽。每天会放风出来活动或是集体做运动。
其实病区就像一个小社会,在这里有共同爱好,趣味相同就能交朋友。有的人住的不想出院,但是有的人呆在里面会很烦躁,一天都忍受不了。有的人出院了两年多,回来开药,还要专门跑到病房里去看一看有没有认识或者熟悉的人。也有一逃跑的案例,一个辅警很高大威猛,他在半夜对这些病人说:想出去的跟我一块儿,然后几脚就把门踢开了,几个护士都瘦弱不是对手。他拿着衣服一晃一晃的出去,后面战战兢兢的跟了一排病人,但最后跑掉的也就一个辅敬。这是第二天给一个病人做咨询时,给我聊了夜里的场景。
其实精神类的患者,都很善良友好,做什么事大家都会相互的帮忙,家里送来好吃的,大家也会分享。除非病的意识不清晰不能自我管理。不要歧视他们,他们跟我们一样,不幸的是他们生病了…
(所插图片已征求本人同意)
实习时参观过一次,刚进去是两个门禁,之后就跟普通病房差不多。只不过病房的保护措施比较好,走廊里不太严重的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医生护士穿梭其中,偶尔还能看到膀大腰圆的护工,据说曾经是特种部队的。他们的擒拿格斗都用不上,医院需要的只是他们的力量和抗击打能力。
大多数精神病人都是安全的,因为吃药之后“疯子”都变了“傻子”,所以真正会攻击他人的不太多。比较可怜的是那种轻度精神障碍患者,他们有些甚至不应该被定性为精神疾病。只不过家属觉得没办法,就送到精神病院来了。如果是公立医院可能还会检查一下,私立医院就没这么严谨了,只要家属同意,他们可以允许“病人”终身居住。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精神科医生了,国内大多数精神科医生都是死脑瓜骨,他们除了开药就是开药,一点也不会用心理治疗,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学过。他们不仅无知,还特别狂妄,很瞧不起心理咨询师。可是他们一年到头也没治好几个人啊,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自信,就是认为只有吃药才能治好病。
许多轻度精神障碍的患者,明明可以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治愈,可是他们却偏偏开药。当初我不理解,后来我渐渐理解了,他们不给患者做心理治疗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不会。国内许多老精神科大夫并没有系统地学过心理治疗。他们的心态就是混退休,所以也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再加上自己名气地位都有了,平时患者也是排大队,所以也就没有额外的精力和意愿去学习新技术了。
2.嫌累。心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消耗治疗师大量的心力,如果没有等额的回报做支撑,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来。而医院心理治疗的收费标准很低,给医生的提成也很少。所以许多人不愿意做心理治疗,不如开药省事儿。
3.怕担责任。心理治疗的疗效不稳定,对有的人来说特别适用,对有的人来说可能就无效。如果治疗师的水平不行,还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为了避免遇到医闹,大多数人都采用了比较中庸比较保守的药物治疗。
其实精神病院与其说是一个治疗场所,不如说是精神疾病患者生活的场所。大多数精神病患者都是治不好的,只不过把他们放到社会上,会造成自身及他人的危险。所以家属不得不将自己的亲人送到这里集中管理,有时大家可以把它看成带治疗的养老院。
更多心理学知识,欢迎关注一明心理。
脏乱差,家属有钱的待遇好点,家里穷的受活罪,被病友欺负的事常有,医生服务态度差,吃的像猪食,还要家人送餐改善伙食。
当然进过。很恐怖。里面的人半人半鬼的。进的次数多了,就不害怕了,觉得他们中不少人很单纯、很可怜、很可气,总之1句话,很受刺激、很不好受、很无奈、很痛苦。
精神病院一点也不可怕,一点也不神秘。都是人们自己唬自己。住在精神病医院里面的人都是可怜的人!天知道他们(她们)经历了什么,所以变成现在这样。有精神病人的家庭里男女老少皆痛苦不堪,毕竟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随着社会发展,随着时间推移,随着人们知识不断积累,现在对“抑郁症——精神病”有了清楚的认识。精神病有什么神秘,在里面上班的工作人员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自己的人生都贡献给了医疗事业,贡献给了精神病人士。祈祷天下所有的病痛都远离我们的亲人!像工作在精神病医院的工作人员致敬。
进去过,曾经有一个月天天去那报到,我家东哥有双向情感障碍,在那里治疗,每天都是我去送饭,探视,给他带烟,带水果,吃的。
其实里面一点都不可怕,很多病人服药后都很稳定,和正常人无异,有个别的有妄想症,和狂躁的一般在病情发作期都是被绑着的,医院也是为了其他病人的安全考虑,所以在那里整体就像老干部病房,都是疗养的,他们就像小孩子一样,看到有家属探视都扒着窗口,可怜巴巴的期盼着家人带好吃的,有时候也会和孩子一样伸手去要吃的,看上去单纯无比,所以他们看起来并不可怕,反而很可怜。
在医院里,他们伙食不咋地,有些病人家属都放弃了,把他们扔在医院让自生自灭,这样的病人是最可怜的,每次看到这些病人,我都会分给他们一些吃的,他们会感谢你,然后悄悄的坐在角落里吃,你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如果他们病情有所缓解,我觉得他们一定会感到孤独,伤心,难过的。
所以我们都不要歧视他们,他们真的是病了,脑子上的疾病很复杂,有家庭原因,有遗传,有些是思想崩塌,精神崩溃,总之他们是病了,他们更需要我们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进过一次。给我的印象是和普通医院没什么两样,都是治病的。
应该叫做心理治疗中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患者,每层楼的门禁非常严,就像坐监牢一样,每天下午四点过到五点过固定探视时间,病人要出去必须向主治医生请假,而且要在规定时间内回来。
每层楼窗户都有防护栏,厕所和病房的门都反锁不了。
其他的就和普通医院一样,医生和护士每天轮值,病人按时吃药输液,做心理治疗,康复到一定程度就能出院了。
里面的病人很多,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
其实并不可怕,可能因为正常人多些。病人的情绪状态都控制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