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扣柴扉久不开的上一句
小扣柴扉久不开的上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
游园不值
作者:叶绍翁(宋代)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望采纳谢谢
小扣柴扉久不开上一句
小扣柴扉久不开的上一句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出自宋朝诗人叶绍翁的古诗作品《游园不值》。
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赏析: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县)人,祖籍建阳(今福建建瓯市)。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有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叶绍翁的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他的七言绝句《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小扣柴扉久不开的上一句是什么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应怜屐齿印苍苔”,“怜”字值得推敲。怜什么呢?从句法来说,怜的对象的屐齿,但是,屐齿有硬度,大概不用太多怜惜,怜的对象应该是“苍苔”,它是屐齿“印”的对象。路上有苍苔,应该是人迹长久不到的结果。被屐齿印出痕迹的苍苔比之屐齿更足可怜、可爱、珍爱。但,怜惜的是苍苔,还是园子内外人迹罕至的宁静呢?或者是二者都一样弥足怜爱?这一切也许不应该过分拘泥。应该认真体会的是,从这个“怜”字中,透露出这个诗人的心理特征:这是个外部感觉很精致、内心也很敏感的人。这种精致和敏感还可以从下面一句“小扣柴扉久不开”体悟。小扣,是轻轻地扣(不是数量上扣得小,不是小睡片刻的小)。但是,久扣不开,是不是要重扣一下呢?诗人没有说后来改变了策略,应该是一直“小扣”。这个人不但是细心的,而且是很有耐心的,是很珍惜园子的宁静的。尽管热爱宁静,但是柴门久扣不开,是不是有些扫兴?诗人也没有交代,或者是来不及交代吧。随即却有一个意外的现象,转移了他的注意:朋友门墙里的红杏冒了出来。这个神来之笔,成了千古名句。原因可能是:一.表现了诗人心理上的一个突然的转折,久扣的沉闷,为一个惊喜的发现所代替。春天已经来了,这么美,这么突然。二.这个发现的可喜还在于:一枝红杏,而不是一树红杏。如果是一树红杏,春天早已到来。而一枝红杏,则是最早的报春使者,最早和我不期而遇,是我的发现。三.这是一刹那的惊喜,没有准备的欢欣,无声的、独自的欢欣,不仅是对大自然的变化的发现,而且是对自我心灵的发现。四.一般地说,诗句的好处,是不能脱离全诗来理解的,但是这两句,却在长期的传诵中,常常被独立的引用。有时表现在外界重?R下,抑制不住的生气或者活力;有时则具有了由格言式的意义衍生的寓意;红杏出墙,用在男女关系上,表示女方有外遇。我们选这篇的目的是为了显示:春天的美好,也有这样偶然地被发现的。这和杜牧的满眼鸟语花香的纵目远眺,是很不一样的,不一样不仅在景色,而且在心情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