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千岛湖下的水下城市 千岛湖 水下城市

七月网450

千岛湖水下城市什么时候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如何形成的

1959年,因兴建新安江水电站,始于汉唐年间的"狮城"、"贺城"一夜间被淹没在这片碧波之下。

千岛湖下的水下城市 千岛湖 水下城市

2011年1月7日,该古城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区。

2011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发了一组水下古城的精美照片,再度引爆了各界对水底千年古城的关注热情。

千岛湖水下古城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被淹没

千岛湖是浙江杭州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却不知在这个景点下,是一座失落的古城,沉浸在湖中。那么这座水下古城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一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水下古城

古城记忆民居展厅这里记录着古城里人们的生活。它优雅舒适,给人一种历尽沧桑的独特感觉。会场设茶食、孝道、劝导、婚宴、漂流、建筑、农耕七大功能区。体验互动吃喝玩乐,给老人们一个追根溯源的记忆,给年轻人一个孝道的学习,给孩子们一个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精准展现了水下古城先民的生活场景。

水下古城的形成

1959年,我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电站建成。始于汉唐时期的石城、鹤城两座古城,27个镇1000多个村落,30万亩良田沉入千岛湖底。29万人迁居他地,造就了千岛湖这个旅游胜地,但也将淳安的古迹掩埋在水下。据当时古城村民回忆,新安江水库蓄水前,县城所有房屋都要拆迁消毒,鹤城基本被毁。由于狮城离水库很远,村民没想到水这么快就到了,搬都来不及。

所以狮城是保存最完整的,现在你在网上看到的所有水下古城的照片都是狮城的。自2001年以来,政府和相关机构多次探索水下古城的布局。潜水员发现,古狮城的大部分城墙都保存完好,私宅的木梁和楼梯砖墙依然挺立,清晰可见。除了书院和民居,还有夫子庙,主城的繁华历历在目。在文渊狮城,有这样一句话“一座城市隐藏在一个湖中,国库拥有数千年的财富”。毫无疑问,千岛湖水下古城的发现,为千岛湖的旅游景点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石峡书院

石厦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惜春元年(公元1174年)。原址位于石霞龙山北麓,因“其地俯瞰石霞”而得名。说起淳安书院,历史上有很多书院,但同时期最有名的还是石厦书院。

原因是南宋时期,淳安人方孟奎进京赶考,是542名进士中的“状元”。被御笔钦准为状元,赐名方。同年,方的弟弟方凤珍也是秀才。就在几年前,方的同学黄吹和何梦贵也获得了第二名,并先后参观了鲜花。宋理宗非常高兴,他亲笔写道:“一扇门是第二扇门,一百英里相当于三元钱”。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浙西著名书院之一。

书院重建

如今,在千岛湖的龙山岛上,还有一座石厦书院,是2001年6月与原石厦书院相比重建的。主要建筑格局由一殿一厅(书院)、一祠(万神殿)和两庙(符离斋和居仁斋)组成。

改建后的石厦书院以徽派建筑风格为蓝本,力求秉承“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宗旨。比如屋檐、梁柱,都要从淳安的民间老祠堂拼装而成,做到简约而不失真实,典雅而不失韵味。很难参观水下的石厦书院,但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蒋家镇的文渊狮城或千岛湖的龙山岛了解一下。

门票价格

成人票:140元

优惠政策

医务人员:景区将在疫情结束后恢复营业至2008年12月3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包括港澳和

千岛湖的水下为什么会有一座千年古城

千岛湖下游古城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西安江水电站选址在了铜官,新安江水截流水库开始蓄水,水位不断上升,导致贺城和狮城这两座两千多年的古城沉到了水下。

这两座古城旁边还有茶园、农户等,在水下形成了一个古代建筑群,建造的十分精美。据说古城约有62个足球场那么大,补充完好的石拱门有265多个,潜水员们在水下发现城内部分居民的房屋结构还完好无损,室内还有雕刻的画。木质城门上的铆钉、把手,花纹都清晰可见。

当年兴建水库没有把这些古遗址进行完好的保存就蓄水的做法有些不妥,当然那时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当时曾经有"多带新思想,少带旧家具"的想法,在那时大家希望去除旧的全新迎接新生活,创建新生活,虽然有些冲动但是也表达了建设新生活的意愿。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科学家等各界非常重视不该历史文明的人研究和发掘,这样我们可以从古人那学习到优秀的思想,同时也可以借鉴以往不适当的做法。

正因为千年千岛湖下有这座古城的存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虽然游客看不到湖底下的古城,但是却可以在千岛湖感受一下2000多年前的历史文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办法去让更多的人探究湖底下的这座古城,让大家亲身感受这座古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