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庚寅年是哪一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庚寅年是哪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明朝庚寅年是哪一年
永乐八年
公元1410年
庚寅年
明成祖朱棣
永乐九年
公元1411年
辛卯年
明成祖朱棣
哪一年是庚寅年
干支戊子、己丑之顺下是庚寅。这个干支庚寅年,正如《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发等待的时机成熟,决定东征,与商纣王进行牧野之战年,胜而克商建立周朝。见如1976干支丙辰为三位伟人逝世年,于陕西省临潼县出土重要文物—青铜器“利簋”,其内腹赫然显出三十二字铭文。32乃是64卦象之半,斯如一盘中国象棋,记录着历史真相。利簋之铭文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其中“夙有商。”意蕴几代人前仆后继革命奋斗之夙愿。其“岁鼎”,就是指《夏历》之庚寅年依《归藏》易《河图》序八卦之则转换成鼎卦象,太岁为地支寅属虎年,对应阳历之公元前1051年。“克昏”意为傍晚攻克、推翻殷商昏暗政权统治。其月、日为《夏历》之己卯二月、甲子日朝早。完全符合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之记载。并且契合《周易》之第五十七巽卦象九五爻辞:“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其中这个“庚”,正是指庚寅年。则庚寅之前三年为干支丁亥年,是周武王发继承文王之位年。周文王逝世于丙戌年,详见《尚书·无逸》记载周公旦说:“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这个“五十”为周年,即五十一个干支年,契合震卦象排序列五十一,震卦比之姬昌,为长子。得30+50=80周岁,为81个干支年。则干支丙戌为文王八年。武王发继位后继续沿用文王年号,则干支丁亥为文王九年。见如《史记·周本纪》记载:“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则庚寅之后三年为癸巳年,是周武王逝世年。如同《史记》记载“武王发在位四年”。周武王发诞生于干支壬寅年,即其父亲36周岁时,同属虎,故以“虎贲三千人”作为纪念番号以自勉。”周武王发于前1048年,对应为癸巳年,即文王十五年逝世,享年五十二岁。则公元前1047年为干支甲午年,是周公旦开始代成王摄政之年,《史记》记载摄政七年后,“七日来复”,归政于周成王为庚子年。很明显,“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不是姬昌作《周易》原有系辞,当是周公旦后来整理添加之辞。故史有“文王作64卦,周公系辞”传说。或许有这层意思了。特别明显修改迹象的还有晋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昼”字创意为“尸人旦”结构,“尸人”为替人死义。意薀如《尚书》记载,周公旦曾代替武王死也。所以“昼日三接。”隐藏”的史实真相是周公旦摄政时“三接”济其弟康侯也。这二个用例,都是发生在姬昌逝世以后之具体事情。很明显,坤方周邦几代人与寅虎年相关,即甲寅虎年公亶父率领姬家族从豳迁回岐山之阳象虎风水环境建立坤方周邦诸侯,丙寅虎年诞生周文王昌,“瑞”应也。壬寅虎年诞生周武王发,庚寅年克商,建立周朝中央政权统治。
庚寅年是哪年
庚寅年是哪年不是固定的哪一年,庚寅年在一个甲子中只有一个,近代庚寅年有1650年、1710年、1770年、1830年、1890年、1950年、2010年、2070年、2130年等等。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庚寅年其实就是在2010年,下一个庚寅年就需要在等待60年,也就是一个甲子的时间。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