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主义的五种精神是什么
革命英雄主义的五种精神是:
1、红船精神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完成大会议程,庄严宣告了党的诞生。这艘游船又被称为“红船”,它托举起了中国的未来。满载着举国人民的希望的“红船”,在历史的江河上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红船”行之所至,皆为波澜壮阔之风景。
2、井冈山精神
在湖南、江西两省的边界,绵延着地势险峻的井冈山。工农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在这一地区恢复发展革命力量。凭借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这支勇武之师一次又一次地经受住了狂风暴雨的洗礼和考验。
在环境恶劣的井冈山,传递着一种顽强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上,每到四五月间便有绚烂绽放的杜鹃花,漫山遍野,像燃烧的火焰。就如同这些火红热烈的杜鹃,红色将成为井冈山永不改变的底色。
3、长征精神
万里长征铸就不朽奇迹。在这首充满大无畏精神的史诗里,红军战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是一片片苍凉无涯的草地,是“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他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书写了历史上的传奇。
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品质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牺牲永远是成功的代价”,在敌人的坚甲执锐和恶劣至极的自然条件面前,红军战士抱定了以死求生的坚定信念。
4、延安精神
伟大的思想在延安孕育,历史的飞跃在延安实现。基于现实考量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5、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军民心系家国、无惧无畏。面对敌军的步步紧逼,英勇的战士和人民誓死卫国,最终用鲜血换来了民族的解放。
东北大学学生苗可秀投笔从戎,在战斗中逐渐成长。后来他不幸被捕,英勇牺牲。在写给弟弟的遗书中,他叮嘱道:“凡国有可庆之事,弟当为文告我;国有可痛可耻之事,弟亦当为文告我。”
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情怀得到了广泛、强烈和持久的彰显。数百万的战士和人民在连天的炮火前奋勇直前、视死如归,以生命凝聚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革命精神的英雄主义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工农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表现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摘自200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主席的讲话)1941年前后,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包围及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抗日根据地出现了极端困难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八路军359旅开进南泥湾屯垦。经过艰苦奋斗,南泥湾成了陕北的“江南”。
邓小平的五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包括哪些内容
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大力弘扬这五种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事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五种革命精神分别是:
1、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2、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
3、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
4、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
5、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扩展资料:
五种精神的重要性:
这五种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历程中所体现的各种崇高精神新的提炼和升华。
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富强是至为重要的因素。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发展起来的不懈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孔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的精神;
孟子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境界;司马迁树立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思想观念;
曹植崇尚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意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
苏洵的“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的崇高气节;秋瑾的“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献身精神;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等等。
这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优秀思想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觉悟和文明的集中表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五千余年并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了不凡的英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