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真正的诗人是燃烧自己(点燃别人是出自 龙族幻想答案)

七月网516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真正的诗人是燃烧自己,以及真正的诗人是燃烧自己,点燃别人是出自 龙族幻想答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真正的诗人是燃烧自己(点燃别人是出自 龙族幻想答案)

真正的诗人是燃烧自己,点燃别人是出自 龙族幻想答案

龙族幻想智慧沙龙问题,真正的诗人是燃烧自己,点燃别人是出自?

问:真正的诗人是燃烧自己,点燃别人是出自?

答:托尔斯泰

林清玄散文舒婷的诗

温一壶月光下的酒(林清玄)

【在潮湿的小站上】

风,若有若无

雨,三点两点

这是深秋的南方

一位少女喜孜孜向我奔来

又怅然退去

花束倾倒在臂弯

她在等谁呢?

月台空荡荡

灯光水汪汪

列车缓缓开动

在橙色光晕的夜晚

白纱巾一闪一闪……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也许】

——答一位读者的寂寞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

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流尽

土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

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这也是一切】

——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风暴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暗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只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失却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

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礁石与灯】

站在我的肩上,亲爱的——

你要勇敢些

黑色的墙耸动着逼近,

发出渴血的,阴沉沉的威胁,

浪花举起尖利的小爪子,

千百次把我的伤口撕裂。

痛苦浸透我的沉默,

沉默铸成了铁

假如我的胸口,不能

为你抵挡所有打击,

亲爱的,你要勇敢些。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致大海】

大海的日出

引起了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的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里是儿时挖掘的沙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啊大海

就算是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散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旋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啊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清

冷夜的岩石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到峻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啊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掳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秋夜送友】

第一次被你的才华所触动

是在迷迷蒙蒙的春雨中

今夜相别,难再相逢

桑枝间呜咽的

已是深秋迟滞的风

你总把自己比作

雷击之后的老松

一生都治不好燎伤的苦痛

不像那扬花飘絮的岸柳

年年春天换一次姿容

我常愿自己像

南来北去的飞鸿

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

不学那顾影自恋的鹦鹉

朝朝暮暮离不开金丝笼

这是我们各自的不幸

也是我们共同的苦衷

因为我们对生活想得太多

我们的心呵

我们的心才时时这么沉重

什么时候老桩发新芽

摇落枯枝换来一树葱茏

什么时候大地春常在

安抚困倦的灵魂

无须再来去匆匆

【海滨晨曲】

一早我就奔向你呵,大海

把我的心紧紧贴上你胸膛的风波……

昨夜梦里听见你召唤我

像慈母呼唤久别的孩儿

我醒来聆听你深沉的歌声

一次比一次悲壮

一声比一声狂热

摇撼着小岛摇撼我的心

仿佛将在浪谷里一道沉没

你的潮水漫过我的心头

而又退下,退下是为了

凝聚力量

迸出更凶猛的怒吼

我起身一把撕断了纱窗

——夜星还在寒天闪烁

你等我,等着我呀

莫非等不到黎明的那一刻

晨风刚把槟榔叶尖的露珠吻落

我来了,你却意外地娴静温柔

你微笑,你低语

你平息了一切

只留下淡淡的忧愁

只有我知道

枯朽的橡树为什么折断

但我不能说

望着你远去的帆影我沛然泪下

风儿已把你的诗章缓缓送走

叫我怎能不哭泣呢

为着我的来迟

夜里的耽搁

更为着我这样年轻

不能把时间、距离都冲破

风暴会再来临

请别忘了我

当你以雷鸣

震惊了沉闷的宇宙

我将在你的涛峰讴歌

呵,不,我是这样渺小

愿我化为雪白的小鸟

做你呼唤自由的使者

一旦窥见了你的秘密

便像那坚硬的礁石

受了千年的魔法不再开口

让你的飓风把我炼成你的歌喉

让你的狂涛把我塑成你的性格

我绝不犹豫

绝不后退

绝不发抖

大海呵,请记住——

我是你忠实的女儿

一早我就奔向你呵,大海

把我的心紧紧贴上你胸膛的风波……

【初春】

朋友,是春天了

驱散忧愁,揩去泪水

向着太阳微笑

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

冲毁冬的镣铐

奔泻着酩酊的芬芳

泛滥在平原、山坳

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

飞溅起万千银珠

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

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

但等着吧

一旦惊雷起

乌云便仓皇而逃

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

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

是还有寒意

还有霜似的烦恼

如果你侧耳倾听

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

战栗的山谷呵

仿佛一起嚎啕

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

如吹不灭的火苗

使天地温暖

连云儿也不再他飘

友人,让我们说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

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

【人心的法则】

为一朵花而死去

是值得的

冷漠的车轮

粗暴的靴底

使春天的彩虹

在所有眸子里黯然失色

既不能阻挡

又无处诉说

那么,为抗议而死去

是值得的

为一句话而沉默

是值得的

远胜于大潮

雪崩似地跌落

这句话

被嘴唇紧紧封锁

汲取一生全部诚实与勇气

这句话,不能说

那么,为不背叛而沉默

是值得的

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身?

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

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

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

假如能够

让我们死去千次百次吧

我们的沉默化为石头

像矿苗

在时间的急逝中指示存在

但是,记住

最强烈的抗议

最勇敢的诚实

莫过于——

活着,并且开口

【中秋夜】

海岛八月中秋

芭蕉摇摇

龙眼熟坠

不知有“花朝月夕”

只因年来风雨见多

当激情招来十级风暴

心,不知在哪里停泊

道路已经选择

没有蔷薇花

并不曾后悔过

人在月光里容易梦游

渴望得到也懂得温柔

要使血不这样奔流

凭二十四岁的骄傲显然不够

要有坚实的肩膀

能靠上疲惫的头

需要有一双手

来支持最沉重的时刻

尽管明白

生命应当完全献出去

留多少给自己

就有多少忧愁

【悼】

——纪念一位被迫害致死的老诗人

请你把没走完的路,指给我

让我从你的终点出发

请你把刚写完的歌,交给我

我要一路播种火花

你已渐次埋葬了破碎的梦

受伤的心

和被损害的年华

但你为自由所充实的声音,决不会

因生命的消亡而喑哑

在你长逝的地方,泥土掩埋的

不是一副锁着镣铐的骨架

就像可怜的大地母亲,她含泪收容的

那无数屈辱和谋杀

从这里要长出一棵大树

一座高耸的路标

朝你渴望的方向

朝你追求的远方伸展枝桠

你为什么牺牲?你在哪里倒下

时代垂下手无力回答

历史掩起脸暂不回答

但未来,人民在清扫战场时

会从祖国的胸脯上

拣起你那断翼一样的旗帜

和带血的喇叭……

诗因你崇高的生命而不朽

生命因你不朽的诗而伟大

普希金.泰戈尔.闻一多等诗人的诗歌鉴赏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篇幅虽短小,但意蕴丰富。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间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第一段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本段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我”沐浴着母爱。

[编辑本段]整体把握

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样一种亲昵,那样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编辑本段]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啧怪孩子。

[编辑本段]教学设计

(一)识字与写字

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

(二)《金色花》

1.朗读。

2.谈整体感受。

3.内容研讨。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向妈妈保密?

(3)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

(4)富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背

[编辑本段]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选自《辞海》,1999年修订版)

二、《金色花》的两重解读(刘真福)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他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而善意的“说谎”。细味之,“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作品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浓浓的意趣。

品读至此,我们已经领略了该诗的丰富、有趣的诗味。然而,泰戈尔创设诗意若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尔了;泰戈尔高于普通诗人之处,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诗人的感觉和思路止步的地方还向前、向深处更进一步,进入妙悟的境地,进入“入神”的境界。“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严羽《沧浪诗话》)。如果我们对《金色花》往更深更远处探究,我们会有更惊奇的发现。

在我们面前展现的,原来又是一幅神灵显形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仍是“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它一动意念,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诗人吟咏此花,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创造了一种宗教氛围。(另外,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保持着一种沉静、安详的性格,也给诗作带来了些许宗教氛围)。小精灵可以忽上忽下,随意摇摆,随意跳舞,随意开花,随意散发芬芳。最后一动意念,又变成人了。它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绝非人间肉身凡胎可以比拟。当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与爱。这种善与爱既然出自小神灵——是来自高风绝尘的天国世界的小神灵,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作的主题,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就是颂神。原来诗人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宗教感情提升了诗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诗作的主题。

这后一幅画面的意味更值得重视。一般人只能实实在在地写儿童对母亲的嬉闹和亲热;只有泰戈尔才能写出人格化的神灵的行迹与心理,而且写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轻灵、巧妙、自然。他写出了东方诗、东方文化的神秘与蕴藉。在这点上,他的诗也与西方诗大不一样。西方诗坛尽管在历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响,但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思想感情已经逐渐淡化、疏远了,还没有见到哪位著名诗人像泰戈尔这种痴迷地信神,并以颂神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的。因为泰戈尔生活在一个佛教为国教的国度中,他是东方文化培养出来的诗人。遍观泰戈尔散文诗,可以处处感觉到浓厚的、神秘的宗教气氛。诗中经常出现神灵的“一鳞半爪”,虽然不点明神灵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词通常明示或暗示着被敬颂的神灵。因此可以说,颂神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基本母题,也是《金色花》的深层主题。

我们当然可以仅从凡间、凡俗的主题来解读这首诗,但那样毕竟流于浅俗,而且与泰戈尔诗作原有的意义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们借助对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体认来解读(尽管我们不是借此宣传宗教),作品的意义将变得深宏,庶几能把捉诗人的情感与理念。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专注的神情,正是表达对妈妈的爱。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这三段连用两个“当你”表现了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他想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孩子调皮又懂事的形象就表现了出来。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变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表现出妈妈惊喜的神情。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表现出孩子撒娇、调皮的神情。

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爱是交流的,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金色花》无疑又是一首充满大胆新奇想象之作,诗人借用“金色花”这一拟物,把童稚之心表现得如幻如真。

通常人们写到孩子的童真和顽皮时,大概只能想到写他怎样的可爱,如何的淘气,怎样的在妈妈面前撒娇作痴,或故意做违拗之语,以引起妈妈更多的注意和关爱。

而泰戈尔的想象却常常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他选取了“金色花”这一喻象来处理这一普通题材。伟大的作家大多都具备这种才能,善于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奇妙之处。

小孩子要跟妈妈来一次调皮。他不采用别的方式,而单单要变作树枝上的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跳着,摇摆着,俯视着他妈妈的一切工作,又让他妈妈找不见他。

变成金色花的孩子是一刻也不肯得闲的,千方百计地给他的妈妈捣着乱、逗着趣。他要让妈妈闻见花香,却不知这香气是从她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他要将自己金色花的影子正投到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欢舞跳跃着伴着妈妈的视点游移,却又不让妈妈猜出这便是她自己孩子的影子。黄昏的时候,玩够了闹够了的孩子这才从树上下来,落到妈妈的面前,缠着要讲故事听。而当妈妈责怪他跑到哪里去了时,孩子却神秘而又自豪地答了一句:

“我不告诉你,妈妈。”

他是在极力将调皮成功的喜悦掩饰着哩!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世界更可爱了。没有什么人对童心的体察比泰戈尔更洞幽烛微的了。这便是一个伟大诗人的高明之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