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蒋家嘴中心幼儿园是公办的吗
汉寿蒋家嘴中心幼儿园是公办的。汉寿县蒋家嘴中心幼儿园,是所乡镇公办园,成立于2013年5月,2014年被评为汉寿示范性幼儿园,占地面积2880平方米,现有幼儿300余名,教职工20多人。
中华诗词之乡在哪里
“中华古诗词,对人们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修养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深入泰来检查诗词之乡创建活动时,中华诗词学会李树喜副会长说:“开展中华诗词之乡评选活动,既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更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社会风气。”
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泰来县,在创建中华诗词之乡过程中,就深刻感受到中华古诗词带给人们意识深处的变化。
县委书记马志军说,通过创建活动,为广大干部群众搭建起学习交流的平台,大家在持久的诗词创作过程中,汲取了古文化的精华,既陶冶了情操,还不知不觉地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于借古寓今中产生的渗透与放大作用,对改变一个地区的习惯与风气大有益处。而这种积极向上的热情与风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与保障。
在这种认识下,历时3年时间的泰来县“中化诗词之乡”创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扎扎实实。组织保障上,泰来成立了诗词之乡创建领导小组,四大班子一把手共同担任组长,这种架构在省内、国内都是少有的;资金保障上,县财政投入130多万元用于建设文化宫、泰湖公园诗词长廊和编辑出版各类文学丛书;载体保障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连续3年时间里,他们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宗旨进行广泛宣传:县委宣传部拟定了专门的标语口号在城乡张贴、在电视台发布;县电视台开辟诗词县创建专栏;县诗词协会主编了《泰湖诗刊》杂志,定期宣传报道和刊载会员作品;创建办公室不定期编发简报;各乡镇、社区也采取多种形式层层进行宣传引导,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学诗、写诗、吟诗、赛诗的热潮,并形成了“以诗为荣、以诗为乐、以诗育人、以诗养德”的良好氛围。
在泰来的创建活动中,最让中华诗词协会检查验收组充分认可的是该县开展的“诗词六进”活动。而“诗词六进”活动中,将诗词创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则是一大亮点。
在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该县强调突出特色,一校一品,并把诗教纳入常规教学之中。县实验小学在开设“古诗词进课堂”校本课程、开展“诵古诗、唱红歌”基础上,力求形式多样化,做到了班班有专攻,形式各不同;县中心幼儿园建立了“诗词书屋”,粘贴了诗词画卷,让家长参与开展“童心诵诗会”活动;县第二中学突出开课程、建队伍、定课题、抓活动,不仅学生背诗、吟诗,还激发出教职员工的创作热情……3年的坚持,该县100所学校都开展了扎实的诗教工作,诗教进校园率达到100%,中小学生创作的诗词作品不时在《泰湖诗刊》上刊发。县第二中学杜校长说,诗词进校园活动不仅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有益处,也影响到孩子的家长更加理解、包容、大度。
在“诗词六进”活动中,诗词进乡村同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克利镇曾是信访重点管理镇,通过3年的诗词创建活动,人们欣喜地看到,干群关系好转了、民心顺了,上访告状的没有了。克利镇党委书记朱清祥说,学诗、呤诗、创作诗,真正改变了干部的情怀,公仆意识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分布于乡村的农民诗人,在乡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情操与境界的提高也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兄弟。
以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为载体的诗词六进活动,已经融入到泰来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每个细胞。这种不留死角的创建活动,得到全国诗词协会的充分肯定。2010年12月28日,泰来成为我市唯一、全省第三家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的县城。
从泰来县喜获“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以及泰来在创建活动中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看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还可以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既需要符合当地实际的载体,更需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这,就是泰来荣获“中华诗词之乡”带给我们的启示。(谭德刚)
汉寿县有哪些小学
汉寿县的小学有:
东正街小学;
南岳路实验小学;
生源实验小学(龙阳大道和芙蓉路交口);
龙池中学小学部。
汉寿县简介:
汉寿县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西滨,现为常德市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甲鱼之乡”、“中国黑杨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珍珠之乡”、“中国苎麻之乡”。汉寿县东临益阳市,西靠常德城,南衔桃江县,北濒洞庭湖,距省会长沙百余公里。境内沅水、澧水通江达海,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穿境而过,319国道横贯东西,省道S205线纵穿南北,常德桃花源机场近在咫尺。
全县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民族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黎族、锡伯族、彝族、布依族、瑶族等15个,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7%。
汉寿古称索县,东汉时期取“汉朝江山、万寿无疆”之意始有汉寿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