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
1、解释词语的语境义:
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3、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意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
1)摘中心句。
2)摘要归纳。
3)并列的,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
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
(1)分析文章标题;
(2)分析文章的结尾;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6、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
(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
(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7、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8、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
(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
(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9、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10、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
11、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
12、标题的含义/作用
含义:可能会有表层义和深层义,要注意联系中心。
作用:
(1)线索;
(2)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感情的触发点;
(4)揭示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
(5)概括文章内容;
(6)用修辞,新颖,吸引读者。
13、开头的作用
第一段的内容+作用(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答题,不要只堆术语)
第一类:作铺垫,引出下文《洗手间的晚宴》
第二类:点题、奠定感情基调、总领全文,设悬念《楼顶上的草丛》《背影》
14、结尾句的含义/作用《菊有黄花》
含义:注意和中心、作者的感情联系。
作用:总结上文;扣题;照应;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5、中间某个句子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和照应。
16、词语的含义(两个词是否矛盾)
本意+语境义;是否用修辞;感情色彩是否变化;化抽象为具体,生动传神;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作者)思想感情;突出强调。
17、品味赏析句子的语言
物:修辞、用词(参见上面4)、句式+效果+物的特点+感情
人:描写方法+人物形象(感情)
18、哲理句的深层含义联系中心;结合题目,加深理解。
19、分析人物形象/物的特点(外形+精神)《一根山药藤的坚持》。
20、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21、插叙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避免拖沓,情节更紧凑;交待情况,为下文作铺垫。
2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事,紧紧扣住核心事件。
23、详略的安排由中心决定。
24、写作手法
全文: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欲扬先抑。
局部:衬托;对比;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结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角度描写。
25、补写、续写
(1)写出某人的心理活动。
(2)设想他是怎样说的。
(3)按照情节发展向下续写。人称要一致。
26、某个情节能否删去观点中心和材料的关系《小扇轻摇》《假币》
考虑和中心的关系;考虑对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作了铺垫。
27、相关拓展
写出你的感悟:一定要写我懂得了我知道了我觉得,写有我之文,不要只对文章的内容或人物形象进行复述;要扣着中心、要点来谈。
语文记叙文答题有什么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思路
1、概括全文的主要事件或某段主要内容。(概括能力)
解题技巧:(1)概括时抓住“谁”“做什么”“结果”三要素概括。(2)概括语言要简洁,力争用一句话,在30字以内完成概括。(3)概括时要注意适当点出特殊的背景、环境和情节。(4)要弄清文章的主人公,确定“谁”。
思路:(怎么样)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结果
2、散文中人称的使用和人称变化的作用。
解题技巧:(1)判定人称时要看叙述者是第几人称。(2)第一人称的使用是为了给读者以真实感,使叙述结构层次清晰,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的使用是为了便于直接抒发作者的强烈的感情。(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回答)第三人称的使用是便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丰富文章的内容。
思路:判定人称——结合文本内容回答作用——思考对中心是否有作用。
3、文章的写作顺序及其作用
答题技巧:(1)顺叙和倒叙用于篇章,而插叙用于段落。(2)顺叙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清楚,事件叙述较完整。倒叙作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情节的曲折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叙述和结构的单调性。插叙作用:补充文章的相关背景等有关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充实。(3)所有的记叙顺序都有可能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一定的作用。
思路:判定顺序——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直接作用——结合中心看看这种顺序的运用是否有利于体现文本的中心。
4、文章中某些段落和内容对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
答题技巧:(1)分析段落的位置,根据位置确定作用。(2)分析语段内容和中心的关系,所有的语段内容最终都是为中心服务。(3)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辅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等。
①开头语段作用:
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首尾呼应;引出下文或总领全文。
内容作用:交代某个内容;为下文的某个情节做辅垫;开篇点明文章的中心。
(如有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某种心情;渲染某种气氛;奠定全文的某种感情基调。
②结尾语段作用:
结构作用:篇末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内容作用:点明深化文章的中心。(一定要具体答出中心是什么)
(如有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某种心情;渲染某种气氛;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③中间段落的作用:
结构作用:过渡;与上文的某个情节或语句相照应;为下文的某个情节或语句内容做伏笔。
内容作用:推动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强调了下文要交代的内容;揭示中心,抒发作者某种强烈的情感。(如有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某种心情:渲染某种气氛。
思路:判定段落的位置和内容——结构作用——内容作用。
5、文章中材料详略的处理和作用。
解题技巧:关注研究材料对于文章中心作用。
材料处理或安排特点:详略得当
作用:本文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利于突出什么中心。
材料选择特点:围绕中心选材
作用:本文围绕中心选择了哪几个材料或事件,这样写有利于突出什么中心。
思路:认真审题答出特点(不可张冠李戴)——分析作用(围绕中心)。
6、文章中人物描写的类型辨析和作用。
解题技巧:(1),如果是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同时又属于细节描写,不要只答细节描写。(2)分析作用要结合语段内容,将人物在这段描写中体现出来的特点分析出来毁即可。(3)人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是: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精神、思想或情感。
思路:判定哪种描写——分析直接作用——分析对中心的作用
7、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判定和作用
解题技巧:议论是文本中评价性语句,而抒情则是抒发感情性语句。两种表达方式常用来揭示文本中心,常出现在文本开头和结尾部分。作用一般是点明深化文章中心,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思路:判定表达方式——分析直接作用(议论常为写出作者对谁或什么的高度评价;抒情常为抒发了作者对谁或什么的热爱和赞美等情感)——点明深化中心。
8、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解题技巧:通常有以下作用(1)在开头:渲染了一种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烘托出人物的某种心情。(2)在中间:烘托人物某种心情;渲染某种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辅垫;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或思想感情;为人物提供典型的活动背景。(3)在结尾:烘托人物某种心情;渲染某种气氛;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思路:环境描写——写出哪里环境的什么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用(将常规作用逐条进行筛选,得出本文中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9、文章中采用了哪些手法和作用。
解题技巧:(1)明确写作手法都有什么;首尾呼应、以小见大、巧设悬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衬托、类比、比兴、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联想和想像、拟人化手法、反复式结构、排比式结构、欲扬先抑等等。(2)明确所有的写作手法的作用都是为中心服务。
思路:判定什么手法——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的体现(例如:对比就要答出文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回答这种手法的直接作用(结合具体内容)——手法对中心思想的作用。
10、文章的线索
解题技巧:(1)主要是以人、物、情感和事件为线索。原则是“有物不找情,有情不找人,有人不找事”。(2)注意以情感为线索时,有两种可能:一是以一种不变的情感贯穿全篇;二是以作者对某人或某物的情感就化的过程为线索。
思路:浏览全篇思考什么贯穿全篇——按照原则进行判定。
11、文章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解题技巧:
题目含义:表层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见);
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为句子时多见)
深层含义——文章的中心思想
题目作用:(1)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2)概括文章情节的某部分。(3)题目是文章的线索。(4)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5)题目具有批判和讽刺效果或具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效果等等。
思路:审题明确问的是含义还是作用——根据常见作用进行分析。
12、文章中过渡段和过渡句的作用。
解题技巧:结构上过渡;如果过渡段采用设问或反问的方式,那么其作用在内容上还有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突出强调了某个内容。
思路:判定——根据过渡段的内容和形式分析其作用。
1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解题技巧:写景散文中写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抓住景物特点写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多感官写景;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对比衬托。
思路:判定方法——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的具体体现——直接作用(生动的写出什么景物的什么特点)——对中心的作用(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结合文本内容,说出自已的启示和情感体验。
解题技巧: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已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已的观点。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紧密结合文本、结合个人经历、表述观点鲜明、语言通顺流畅、字迹公整清晰。
思路:表明观点——结合文本以及个人经历谈出依据——回扣文本中心
15、文章中前后内容、情节和语句的照应分析。
解题要领:紧扣文本,抓住中内容重复出现的语句、抓住文章开头结尾出现的具有概括性的关键词语。
思路:认真观察原句内容和形式特点——在文本中寻找与原句相似的语句——寻找关键词——确定照应的语句或内容情节。
16、揣摩文中重要词语和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解题要领:(1)解释含义一定要抓住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不要只解释词语的本义。(2)分析词语作用也要按照先解释词语——分析直接作用——分析对中心的作用的步骤作答。(3)分析句子含义就是要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句子的深层含义。(4)句子作用要结合中心回答。
词语作用思路:词性和词义——直接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谁或什么事物的特点)——对中心的作用。(具体答出中心)
语句作用思路:找到赏析切入点(修辞、描写、手法等)——分析方法在句中的具体体现——直接作用——对中心的作用。(具体答出中心)
17、概括人物的性格
解题要领:(1)文本中有时会有概括人物性格的词语。(2)文中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都不能忽视。(3)如果直接问人物的性格是什么,可以直接回答概括人物性格的词语;如果问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就必须回答完整的句子,即某人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
思路:审清题目要求——文中寻找依据——根据事件概括——总体归纳汇总——做出正确解答。
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1.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
3.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
关于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和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