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主体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叫城市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是全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一种空间单元。
我国划分的主体功能区有哪些类型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2011年6月初,《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
优化开发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国家建设部网站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全国主体功能区编制规划将于9月完成初稿,并开始征求意见。
《意见》认为,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绩效考评体系。
“全国主体功能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全国国土空间最新布局办法。根据这一布局,全国国土空间将被统一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主体功能区。《意见》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的基本依据。
什么是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和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区域内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功能区,并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所作的分区。
关于主体功能区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