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0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范文,以及2020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点评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浙江省近几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1.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浙江卷作文题
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换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2009高考浙江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
刘欢唱的歌词大意: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3.200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
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你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目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4.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诚信
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
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浙江:人文素养与发展,
05年浙江:一叶、一枝、一世界,
06年浙江: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07年浙江:行走在消逝中
2021年浙江高考作文得与失
得与失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它们出现在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上,无论我们愿意与否,我们唯有坦然去面对得与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浙江高考作文得与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浙江高考作文得与失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题记
人若想有所得,必先有所失。得失的选择,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人生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海鸥选沙滩,蝴蝶选花丛,但在选择的同时,便意味着放弃,便有了得与失。得与失天生的相生相克,纠缠不清,而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的我们,又应该怎样面对呢?
苏轼面对变法派和保守派的拉拢,毅然舍弃高官厚禄,即使被贬出朝廷也在所不惜。纵然是舍弃了许多,却因此造就了一位大文豪,那波澜壮阔的豪放词篇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得?
同样的,陶渊明面对着黑暗的官场,无奈,彷徨。但为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选择了放弃,放弃了物质享受,却因此获得了一份淡然,那点点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得?
爱因斯坦忘我追求科学,崇尚真理,剔除了物质的享受,舍弃了外在的修饰,终于发明了相对论。牛顿致力于定律的研究,废寝忘食,煮表当蛋,闪烁成为科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同样的,没有陈景润在困难中的的忘我工作,歌德巴赫猜想也许早已离我们远去;没有居里夫妇一次次的筛选提炼,不顾安全的接触放射性元素,镭也许还被埋没在某个角落。
好了好了,前辈先哲们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教给我们人生该怎样取舍,得失该如何面对。得与失,常常是一种轮回,在得到的同时,我们也会失去。若要安稳,就要放弃自由;若要闲适,就要舍得充实;若要愉悦,就要忽略他人的评价;若要追求,就要放弃平坦;若想做个奉献社会的人,就得抛开对功名利禄的贪念。
然而,在失去的同时,我们也能得到。
花蕾失去了沉睡的畅快,却给了大地一片灿烂的色彩;白雪失去了飞舞的脚步,却装点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大坝挡住了小溪的脚步,却成就了湖泊的深遂;沙粒失去游离的自由,却成就了珍珠的璀璨……
舍弃奴颜媚骨,放下荣辱兴衰。舍人之难舍,方能得人之难得。唯正直之言语,端正之品行,平和之胸怀,安定之心态,方能拥一方广阔浩淼的天空!
浙江高考作文得与失2
不知怎的,看到这个题目就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话:“没有地狱般的磨练,就练不出创造天堂的双手;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就弹不出世间的绝唱放弃。”一开始的华丽,只为了得到最后的尊贵,失去了最初的柔弱的美丽,只为了得到创伤后的坚强。
古代帝王谁不是一边得到一边失去?得到王位,失去自由;得到嫔妃,失去爱情;得到了无尽的物质财富,却永远失去了那真贵的精神世界。
翻开《资治通鉴》,洋洋万言,悠悠千余年。秦皇赢政雄才大略,横扫六合,泰山巍巍之巅上演着他封禅的大典;周瑜雄姿英发,指挥若定,赤壁滔滔江水荡漾着他儒雅的笑声。每当看到这些,我不禁失笑:任你一生驰驰骋,死后还不是归入一方黄土?何必互相倾轧?何必明争暗夺?
这是地位和权力的得与失。
“路漫漫其修远兮,”屈原曾行吟于汨罗江畔,上下求索;“长风破浪全有时”,李白曾直挂云帆,横济沧海;“先天下之忧而忧”,范文正进退之际,心忧天下。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与常人有异的经历,我们也要耐着性子,去体验着无情的社会,或许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会逐渐成熟,若真能够有所作为,那必然也是以放弃所心爱的东西为代价。
这是成功的得与失。
多少次因“伯牙摔琴”而感动不已,多少次因“桃园结义”而热血沸腾;多少次为“管宁割席”而怕案绝.......生活中,诤友难,教知音更难求。我们在小心翼翼的付出之后,总希望能够有所收获,听到朋友那褒奖溢美之辞,试问有几人能够坦然地面对朋友真诚的劝告,接纳朋友逆耳的指责?
这是友情中的得与失。
“我要好好学习”这是每一个学生最应该说的话。我,当然也会说。可是我明白,这也是最难做到的事。别人说我学习又好,但又似乎不怎么努力,实事实只有我知道。多少个寒冷的.夜里那心无旁骛的专注;多少个酷暑,同学们在家里玩耍、乘凉,而我却在我的书房里做我的好学生。我明白,失去了玩耍和享受,我得到了理想的成绩。
这是学生的得与失。
我们在得到一些时总会失去什么且得到的永远比失去的珍贵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能够懂得这得与失的道理所以我们就会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更何况谁不是一边受伤流泪一边坚强成长所以失去什么并不在意。
浙江高考作文得与失3
生活总是充满了始料未及,你以为你失去了一切,其实你可以得到更好的。别为你失去的感到可惜,走出失去的悲伤,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其实你可以找到更好的。
每一个都应该知道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商店可以买到后悔药。既然已经无法改变,那又为何要沉浸在过去,而为自己徒增烦恼呢?把握好现在,虽然你无法改变过去,也不知如何预料未来,那么就把握好现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不要再抓着过去不放。你在过去得不到的,其实将来还可以重新拥有。其实人生的得与失总是在刹那,聪明的人能够让痛苦随风而散,抓住下一秒的幸福。而愚蠢的人只会在过去中迷失方向,紧接着是一次又一次的失去。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曾经有那么一个故事:有两个女孩一起参加高考,语文试卷发下来了,两个人看着试卷,都很难,当然考完后,两个人都考差了,高考对人的一生也是很重要的。考完,其中一个女孩感觉太难了,很难过,便在收完试卷后悲伤地哭了。而另一个女孩也感到很难过,但她对自己说:“既然已经无法改变,那就努力准备下一场考试吧!”考英语的时候,那位哭了的女孩沉浸在悲伤中,当然她的科目一次接着一次地考砸了。而另一个女孩怀着把握好现在的心态,英语考试只错了两个选择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沉浸在无法改变的事情上,否则你也将错过你本来可以改变的事。其实人生的得与失,本来就是擦肩而过。
佛问弟子什么是最珍贵的,弟子说:“已失去和得不到。”佛什么也没说,很多年后,弟子快要离开人世,才醒悟说:“正拥有。”那些失去的东西真的很珍贵吗?你已经失去,它已不再属于你,那对于你来说,又从何说珍贵。得不到是那些本来就不属于你的东西,为何觉得珍贵?自己现在拥有的可能不是的,可是却是你最珍贵的。不要再为你曾经失去过什么而悲伤,好好把握住你正拥有的,否则你就继续失去。同学们把握好得与失吧!
浙江高考作文得与失4
老子曾经说过:“同于得者,得亦乐得者,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
世间万物,都是如此。松柏放弃肥沃的土壤,扎根于悬崖峭壁之中,换来迎风斗雪的雄姿;梅花放弃安逸的环境,获得傲立风雪的傲骨;放弃绚丽多彩的夕阳,迎来日出的壮丽;放弃万紫千红的春天,迎来金秋的丰收硕果。
我们应该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在二者之间选择其一,是在磨练我们的意志,懂得放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我们面前有美不胜收的风景与通往高峰的路,只能选择其一,这时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有得有失,这是早已决定的,面对得与失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得必有失。商纣因宠妲己却失去了大好江山;唐明皇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而失去了唐王朝;贪官污吏因贪恋钱财而遗臭万年。但是前车之鉴,却不曾让后人有警醒之感。当他们在逍遥自得、衣食无忧过着生活,享受一时之乐时,往往却失去了一片大好河山。换来的却是他们囚禁之时,贪图一时的乐趣,得到的却是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在当代社会中,贪官污吏不在少数,只是因为被“贪”所困,得到的往往却是得不偿失。
有失不必有得。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他宁愿失去功名利禄,也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却换回了神仙般怡然自得的生活。苏轼一生也屡次遭贬,但他语出惊人“一蓑烟雨任平生”,贬到岭南时,他也能富有诗意地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失去的是官职,换回乐观向上的生活。面对失去与得到,他们仍保持一颗平常心,笑傲人生。即使失去,也无怨无悔。他们不愿在官场上争锋相斗,而愿淡泊名利。既然失去始终失去,何不换一种心态来面对生活呢!
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人生便是如此,得与失之间获得的要懂得珍惜。有时候失去是为了更好的得到。但得与失同时也是一种考验,从中吸取认识,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一定要切记不患得患失才是生活快乐之本。
浙江高考作文得与失5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得”与“失”,它们并不是绝对的两个极端,往往是相伴相随的,是一种辨证的关系。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我们而言,固然有得有失。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够坦然面对“得”与“失”的人却寥寥可数。据我的所见所闻,以下例子是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
贪官污吏之猖狂都因太计较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时刻只想在民众身上刮取民脂,民膏,也不想为百姓造福一方。
万千学子都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心态去读书,全然不理会读书的真谛,最后上演的往往是一幕幕发人深省的悲剧。因高考落榜,就服毒自杀;因成绩差忍受不住父母的责备就离家出走,这些已经屡见不鲜了。只看见一时的“得”与“失”,就甘愿放弃一个让我们去奋斗,去拼搏的美好未来。瞬间错误的抉择让我们的心灵承受着无尽的悔恨。
豁达面对“得”与“失”,生活会因此变得永恒星光闪烁。老子曾说过:“同于得者,得亦乐得者: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这就是告诫人们,“你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必然是你失去了必须失去的东西。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到。所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何必在得与失之间苦苦挣扎,轻轻闭上眼睛,宽慰自己的得与失吧!
上述都是一些浅显的道理,为什么人们依然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已有并值得珍视的得,难道这就是人性的贪婪与愚昧。当一个人得到越多,他就会开始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原来追求成功,达到目标的快感就会烟消云散。可是稍微有所失,就会给它挫败感,令他马上变得诚惶诚恐,仿佛害怕拥有的一切会立即离他远去,这简直就是在等待世界末日来临的前奏。其实世间一切总是生息循环,成功者与失败者之所以结局迥然不同,那是因为两人看待得与失的角度不同。失败者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得到越多时不再欣喜;稍有所失,心就悲怨,这和守奴才没有什么区别。而成功者反之,当他所失的越多,就是再失,也就感到痛惜,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这是他懂得珍视得与失的过程,他看透了得与失之间的门槛。
得与失之间所获的东西要珍惜,对失去的不要耿耿于怀,是非得失,都要真诚对待,不患得不患失才是生活快乐的源泉。
2021年浙江高考作文得与失相关文章:
★2021得与失高考满分作文
★2021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2020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浙江卷高考作文5篇
★回首2020展望2021作文800字5篇
★2021年高考满分经典作文
★2021年高考作文解读(全国1卷)
★以回首2020展望2021为话题的作文5篇
★2021年全国高考满分优秀作文欣赏
★2021高考作文800字大全10篇
★2021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试题
2020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浙江高考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
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装、套作。
一
改卷时我们必须思考的是,考生会怎么理解?或者说,怎么理解才是对的?
简单说这道作文题的焦点就在个人的人生理想和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和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你是以个人的理想为准则,设计自己的人生,还是服从他人的意愿,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但是,现在的题目表述,出现了三方:个人、家庭和社会。而且,家庭是预期,社会是定位。而个人更复杂,又是人生坐标,又是美好期望。
什么是人生坐标?准确的表达是人生定位。而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定位,用我们平常表达的说法,就是人生理想。家庭的预期,这也不会出现误读。比较让人纠结的是"社会的定位”。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是社会作为外在于个人的某种力量,对个体的定位。这种力量,是国家吗,是学校吗?如果放在30年前,大学毕业国家包分配,具体由学校斟酌确定,这样的
形式倒是符合这句话的字面意义的。但自从实行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政策再加上高考填写志愿也完全遵从个人的选择,社会已经退出了主宰个体定位的计划经济模式了。所以,“社会的定位"准确的理解,就是每一个个体在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找到的人生位置。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这里的落差是指个人的理想与家庭的期望有差距。这个词是中性的,没有任何褒贬意味,客观表达。错位则比落差程度更深。落差后面加一个错位,我们可以理解成错位是比落差更严重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出卷者不可能把家庭和社会的期待做这样区分的,这更应该认为只是为了文字表达上不至于太重复。
阅读作文题,强调要全面理解,整体把握,不必过度解读或刻意求深,也不一叶蔽目,被局部细节牵着走,要做到抓大放小,以简驭繁。这道作文题其实可以做这样的简化: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体人生理想与家庭、社会对个体的期待,难免会产生差距。
简化后的题目能让我们看出,所谓落差或错位,并非指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而是指个体的人生理想与家庭与社会对个体的期待。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我们对落差或错位不要深入推敲,求出差别来。作文中讨论落差、错位和差距等等,只要含义比较接近的词汇,都是切题的。
二
这道题对作文的观点是预设的。可以写成这样三种观点:
1.(在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中)个人服从社会。
2.(在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中)个人理想最重要,不管
如何,都要努力实现理想。
3.(在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中)平衡个体理想与家庭、社会的期待,作出最佳选择。
这三种观点,本身没有高低,无论选取哪一个观点都行。关键是看考生如何论述。
题目要求考生写对这个问题的体验和思考。加上文体种类上没有严格规定,只要不写成诗歌就行。但”明确文体”的要求是,你必须选定文学类文体或论速类文体中间的一种(可以写实用类文体,但一般考生不会写),而且语体和文体要保持同一,也就是说,写文学类文体,应该用文学语体,写论述类文体,要使用理性语体。今年的作文题,写个体的体验,使用文学类文体比较合适,写个体的思考,使用论述类文体更好。
我们重视考生的审题,有两个原因。第一,审题能让我们区别真假作文。所谓假作文,是指事先准备好的作文,就文章本身来说,应该比考生当场写作的作文水平高,但是,因为事先无法知悉作文题,所以,作文的主题和内容就会和题目有较大的差异。通过我们对作文是否与题目相符的检验,把这类离题作文检测出来。如果明确是离题作文,只能在20分及以下打分。第二,对一些相对难一点的作文题来说,审题也有检验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当然,我们对待上述情况,一定要仔细负责,不能把一个没有作弊的考生误认为作弊,
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作弊的考生。
三
今年的作文着重从这样四个方面评价:第一,审题;第二,文体;第三,思想深度;第四,语言。
1.审题
第一档(50-60分):切合题意。考生能准确理解题目,抓住个人理想与家庭和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或错位立论和阐释。考生的阐释和思维过程呈现一定的思想深度。
第二档(45-49分):符合题意。能抓住个人理想与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或错位进行立论和阐释,但阐释和思维过程的思想深度一般。
第三档(40-44分):基本符合题意。作文对个人与他者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有所提及,但是没有从这一落差展开论述或展开思考,而把重心放在了凭空抒发“我的人生我做主”,或者大谈作为中国人,应该具备社会责任心之类的话题。这一档作文和第一、二档在审题立意上的这一差距,需要阅卷教师细致辨析。因为要注意区分,如果不联系落差或错位谈这些内
容,其宿构或以前做过这类作文的可能性比较大,分数可相应减少。
第四档(36-39分),部分符合题意。
审题如果不做整体审视,就必然会被其中某一句话吸引,仅就这句话展开写作。比如第三句: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然后就大谈个体、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作文就属于部分离题。这是考生的阅读理解偏差,当然也同题目本身的表述有关。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的作文,还是考生到考场后看到题目写作的,与那些宿构甚至背诵作文到考场默写的作文有很大差别。所以,只要文章结构大体完整,语言表述还过得去,即可列入这一档次。
第五档(21-35分)套作成分多,全文各部分之间联结十分生硬,有两张皮之嫌。原来我们认定的套话作文,仍然打30分。
第六档,完全离题。20分以下。
当然,一篇作文不能仅仅依靠审题做衡量标准。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评价。
2.文体。除了审题之外,今年我们对文体的要求不那么强调写论述类文章,但是,首
先要明确文体,其次要符合文体要求,也就是说,要求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简单地讲,一旦考生选择使用论述类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文体和语体要符合论述类文章的要求。同样,如果考生选择文学类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文体和语体也必须符合这种文章类型的规定。要适当关注语体和文体的一致性,关注实际语言运用和文体选择的关联。一旦阅卷老师判定该生所写作文不符合文体要求,总分不能超过49分。反过来说就是,第一档的作文,按照等级评分标准,语体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3.思想深度。高中生的作文,思想深度永远是一项重要打分指标。对考生的作文,我
们不强调四平八稳,面面俱到;一定意义上,我们更应该鼓励考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敢于有自己的看法。有思想深度的作文,即使有些偏激,或者不够周全,也应宽容。关键是考生要理性地思考和表达,善于证明自己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就是好文
章。第一档的作文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第二、三档的作文评分也应该考虑立意的深浅。
4.语言。要求第一档的作文,语言应该达到流畅,第二档应该达到通顺,第三档的作文应该基本通顺。还要考虑理性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差异。文学类文体的语言可以追求文采。
但这文采首先不是指语言华美,而是真实真切、生动传神。
我们鼓励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有真切的体验或深入的思考关注现实生活,反对套话、假话和拟官话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2020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和2020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点评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