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谁能给我一份邪不压正影评?
《邪不压正》是由姜文导演拍摄,讲述了1937年老北京的一幕幕心酸过往。习武青年李天然为了替师父一家报仇,决定追杀凶手,也就是亲师兄朱潜龙,但朱潜龙和日本特务关系挚厚,自己又在美国接受了特工培训,这前后的种种纠葛让李天然和朱潜龙势不两立。
此时出现了一个世外高人蓝青峰,他和朱潜龙、根本一郎关系密切,同时又和李天然的救命恩人亨得利情同手足,他们彼此是敌还是友?随着后来中日关系不断激化,经受不住多放诱惑的李天然错失了很多次杀机,最后终于在关巧红的协助下展开了复仇计划,将整个事件牵扯出的众多人物案底,公布于众。
这是一部非常“姜文式”的电影,依然激情澎湃的高调,依然是沧桑乱世的阴谋,也依然是他难舍难离的北平。只是这一次相比于姜文早期的电影更直接,故事主线更清晰,纯情、深情,不过多的沉醉在自言自语的旁支细节中。
一部用了近10年时间筹备的电影,看的出姜文的胸有成竹。他曾在拍摄前放下豪言壮语,“要用电影还原一个老北京,那个梁思成哭着喊着想要的北京。”姜文做到了吗?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李天然和朱潜龙的血海深仇作为故事主线之外,姜文真的是竭尽全力的往电影细节中插入老北京的元素,朱潜龙的扮演者廖凡在一次弯携采访时开玩笑道:“姜导要是把这种植入北京元素的劲头儿用在植入广告上,他都可以不要票房的钱了。”
相比于之前的作品,姜御指文这次明显更加自信了,开始做镇闹配自己想做的事,并且那个程度把握的更好,能体现出来的,就是他对于那些“老北京元素”的安放角度。如果是以前的姜文,恨不得把镜头贴到糖葫芦上去拍特写,告诉你,这才是糖葫芦,这才是老北京,知道吗小子?这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记忆。但在《邪不压正》里你看不到这种操作了。
姜文把一切的情怀都放到了背景里。胡同里抬头就能看到的天台,是每个老北京孩子的童年,能种花,能种菜,夏天能乘凉,冬天能晒太阳,如果有那个闲情雅致,还可以摆个小桌喝点酒。听着远处各式各样的吆喝声,仿佛真的把观众带回到了那个吹糖人、扎风筝的时代。
另外,姜文还自己过了一把瘾,由他饰演的蓝青峰最爱唱带着京腔京调的英文歌,这在当时那个时代是一种特殊的现象,有点身份的人都这样,尤其这其中还有一个彩蛋很有意思,就是给一个拎着空瓶子打醋的画面来了个特写,在当时的剧情,这个镜头胜过千言万语,姜文这个“细节控”,这次终于让所有人都爽了一把。
总体来说,姜文在这部《邪不压正》里倾注了自己的思想与回忆,历经10年精心打造的一部电影,诚意满满,亮点十足,这种痴迷于怀旧风格的导演和电影,现在真的不多见了,如果你感兴趣,真得推荐你去品读一下八十年前风云北平,到底是怎样一番天地。
那么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不同的评价或见解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如何评价《邪不压正》这部电影?
1、该片通过相对时间和空间的环境的虚构,塑造了一群屋顶上的中国人,体面的中国人,严格来说姜文想写出一种体面猜李旅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评)
2、从来没有一个导演能够从这样一个角度把北平的屋顶意像揭示得这么好,四合院的屋顶,在上面飞檐走壁,还要骑自行车,还要飞来飞去,这种充满了北平的怀旧气穗凳氛,特别好,令人震撼。尤其是体现了姜文导演想象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评)
3、每一部姜文电影中间都有被传媒误解之后姜文真正的内心世界:很敏感,不一定是不自信,姜文用自己的电影抵抗这种现实,他在该片里面不断的找自己对于现实的理解。(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江小鱼评)
4、姜文导演镜头下的老北平令人着迷扰搭,电影中那个不堵车、下着大雪的北平真美。整出电影就是一首屋顶的诗,有劲,深情。(导演贾樟柯评)
5、该片是贴着姜文标签的一壶烈酒,快意恩仇、辛辣有劲,暴力美学恣意于冰雪北平,飞扬于屋顶之巅。(影评人 张鸿润评)
说说你对邪不压正评价
有人说,《邪不压正》是姜文“民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想还是很有些道理的。故事的设定之所以选择在民国,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那是个动乱的年代,那是个杀人不用付太大代价的年代。当公序不能够发挥自己的功能的时候,私人的恩怨也只能私人来解决。
而《邪不压正》说的就是复仇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需要复仇的人有三个,一个是蓝青蜂,一个是李天然,而最后的一个则是关巧红。
蓝青峰在这部电影中是起到贯穿全局的一个人。他在北京有12座大宅院,可以说富得流油。同时,他还是北平特务机关的头头,就连黄包车司机都得听他调遣,可想而知他的能力有多强了。当然了,更重要的是他应该是同盟会的会员,照他的说法白崇禧和阎锡山可能都和他有关系。如此的交际广泛也是朱潜龙和他相交甚好的原因所在。按他的说法,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死在了广州,一个死在了上海。如果没错的话,上海的那个孩子应该是死在了日本人的手下,这也是为什么蓝青峰执意要根本一郎死的原因。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当然了,蓝青峰还是张将军的保护人,而张将军应该就是张自忠将军。所以,蓝青峰骨子里是抗日的。他看不起蒋介石,甚至骂他下贱,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同盟会会员的身份。
再来说李天然。这个十三岁就差点被烧死的孩子在十五年之后重又回到了自己师傅被杀害的地方。内心的激动和紧张是必然的,毕竟复仇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在他复仇的过程中他遇到了神秘的裁缝关巧红。关巧红的存在应该也在蓝青峰的视线之内。
一方面李天然想着要报仇,可另一方面李天然内心的恐惧又无法去除。而恐惧无法去除的话侍肢,怎么又能去报自己的杀父之仇呢?所以,关巧红一眼就看出了李天然的弱点所在,在李天然帮助自己恢复身体的时候,关巧红也帮助李天然放下了恐惧,勇敢的去做,勇敢的面对自己的仇人。
最后,李天然报了杀父大仇,完成了自我的成长。电影的最后,蓝青峰说他做为“爸爸”的身份已经结束了,他要李天然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孩子。意思也很明白,如果李天然还想着抗日的话,他必须要寻找正规军、正规部队,而不是现在的单兵作战。
最后说一下关巧红,这个历史上的传奇女子。这个为了报杀父之仇隐忍了十几年的女子应该是蓝青峰佩服的人物之一。不然,也不会在电影中着力的描述关巧红的存在。她释放了小脚,和自己的丈夫离婚,化身做为一个裁缝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手兆罩刃杀父仇人。当然,她的内心也是充满着恐惧的。正如她说的那般,当仇人真正的出现在她的面前的时候,她不仅动了恻隐之心,更是僵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她鼓励了李族谈闹天然,其实也是在鼓励自己。李天然既然能够报的大仇,她自然也能报的大仇。
不过,姜文在这部电影中炫技的成分多了一些,许多的隐喻不知道如何解释。比如传承了百年的酒,比如影评人为什么要穿一条英格兰的裙子……等等。好在,整体上看来,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还是比较完整的,至少相较《一步之遥》要好很多。
电影《邪不压正》评分很高,这部电影主要讲的什么?有没有什么中心思想?
关于《邪不压正》,关于姜文,一两句话真的说不清楚。
姜文,国内导演界一位独特而神奇的存在
每一部作品都会带来褒贬不一或者两极化的全民讨论,《邪不压正》自然也一样。笔者今天不做网上论调的总结,只是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观后感。
《邪不压正》背景设置在民国,北洋抗战前夕,身负家仇国恨的主人公归国复仇的故事。故事不复杂,但是姜文讲出来就是另外的一种味道。
全片节奏明快,剧情推进富有层次,台词仍然带有姜文电影一贯的的讲究风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大量的动作戏份剪辑凌厉,音响设计出彩,色调搭配和摄影构图都算得上是大师手笔。
本片或者是姜文大多数的电影其实并不在意观众是否看出来中心思想,或者只是你以为分析了出来,笔直更愿意认为《邪》不过又是姜文自我的一部电影自嗨,肆意挥洒自身的艺术天赋和溢出的才华,影片中彭于晏荷尔蒙爆棚的身材。
许晴由内到外的万种风情,周韵的绵里藏针,片尾高肆扮潮戏的独特设计……可以说每一格都是独具匠心,趣味盎然,对裂猜灶于真正的电影发烧友来说,真的是一场视听盛宴。
其实《邪不压正》真的算是一部无需刻意解读的电影
爽,好看,就完了!一直相信那句话,姜文如果懂得收敛自己的才华,“厚积薄发”,每年一部十亿的电影根本不叫事,笔直自己真的既期待但又抱有矛盾。
你之所以有点看不懂,就是因为姜文会故意把起承转合这种套路性的东西拿掉,把脸谱化善恶分明的人物拿掉,把人本身的人性加上。
也许姜文并没有刻意的在电影中表达什么
但我们会记住电影中的人物,正因为电影中的人物有真实人性的部分,所以每个人才会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部电影,其实都是正确的。
当然,《邪不压正》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细节,如姜文让一个影评人史航饰演兆差的管家的那段自述颇具讽刺韵味,这样的小细节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邪不压正》是一部优秀的电影,篇幅有限,不能给大家把所有的内容解析出来,只要大家弄明白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看懂这个电影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