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因三观不正被叫停的《娘道》,它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剧,是否值得年轻人看?
抱歉,真的被目前“最佳答案”里说的“它的出现给观众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表达的主旨是非常有意义的,并且非常适合年轻人看”给惊着了,不得不说两句。
看答主回答的时间是9月10日,而《娘亩卜道》是9月5日首播的,这样一部70多集的电视剧,可能那时候还不够看得清全貌,现在剧早播完了,回头看只能说受到了一万点惊吓。
都已经2018年了,还有这么又臭又长又腐朽的电视剧。
1、《娘道》在豆瓣近2.6万参与评价,评分是2.5分,超过88%的人打一星。坊间有个定律我发现还是很有说服轿罩力的,那就是“豆瓣高分不一定好看,豆瓣低分一定是烂片”。
2、“母爱的伟大和不易”确实毋庸置疑,但《娘道》里刻画的母爱、妇道简直是重回封建王朝。女主也是中老年玛丽苏,遇上过掉进黄河、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坐牢、险些被枪毙、飞身挡子弹、穿越沙漠、徒手爬悬崖……但开挂的她是不会死的。而且也是“所有男人都爱我”,老公的结拜兄弟爱她、土匪头子爱她、老公的孪生弟弟也爱她。
3、女主遇事最常见的行为是下跪,来欣赏一下她的金句:“都怪我生不出儿子,人家才拿我们娘几个出气的”、“没见过世面,又生不出儿子”、“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为继宗生出儿子”、“别为我掉眼泪,为这条贱命不值得”……母爱无疆,但不是说要母亲不要自我、不要尊严啊。
4、《娘道》在电视台的收视挺火(大结局收视率破2%),但现在电视的收视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可能他们牺牲奉献压抑了一辈子,在这样的电视剧里能找到自伤身世的共情和感动,但真的、真的、真的不适合年轻人看。
5、近年国外的女性题材剧作是《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使女的故事》、《大小谎言》、《傲骨之战》、《名迅帆穗姝》之类的,真不希望我们只有《娘道》这种倒转时代车轮的“年代剧”。
[img]如何评价电视剧《娘道》的三观?
在那个年代,“娘道”的确是存在的,甚至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彼时,女性几乎没有任何社会地位,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约束了她们所有的权利和追求。我认识的很多高龄老人至今依然用这样的思想约束自己和家中的女人。例如我有个朋友,其母亲就认为儿媳不该以工作为重,而应该以相夫教子为主,为此小两口还闹过矛盾。如果我们真的用现代思想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那可能才是真正的不符合历史的臆测和杜撰。
我们可以持批评的眼光看待“娘道”所反应的历史,但不能因此批评作者三观不正(作品毕竟是用艺术的手法反映了一段历史)。我们可以由作品反思当粗散今社会,但不能否定曾经的历史存在。老百姓怎么想都可以,但人们批评作者三观不正,我还真挺意外的。按照人们文章的观点,《三字经》有“父子恩,夫妇从”的说辞,是不是该列为禁书了呢?鲁枣知迅写了那么多国人的劣根性,是不是更应该被批判呢?当然不是,因为鲁迅的出发点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作品而倒推作者的三观(如果同样的剧情搬到现在,作者倒的确是有问题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需要弘扬,那是中国人民翻地反封建的伟大成果。但文艺创作是另一回事,作者需要一个合理的创作空间。当年我一直关注《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国际上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认为该作品引起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更深误解,但后来之所以没有写批评文章,主要还是考虑到历史题材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娘道》所反映的历史更值得我们珍惜当下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如今的妇女权益,值得我们继续改善妇女政策凳凳消和妇女工作,这才是我们应该从作品中得到的收获,而不是一味指责作者。
如何评价《娘道》这部电视剧?
作为一部新旧交替的民国年代大剧喊亏正,《娘道》只不过是表现出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而已。如果说这样就是宣扬封建思想,那么很多古装剧,宫廷剧,如环珠格格、如懿传、甄嬛传都是在宣扬封建思想。我们不应该只盯着在那种特定社会背景下,最正常的人物表现,大加批判。而更应该看到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空枣上,和突显出来的人物特点。我想这也是编剧最想表达郑悔的意思。
如何评价电视剧《娘道》?
一看影片的名字,《娘道》“娘之道,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而这才是最让人心寒链做皮的,已经是21世纪了,还在宣扬被制度化胡闭的“母性”。制度化的母性要求女性具有“母性”的本能而不具有智慧,要求她们无私而不是自我实现,要求她们建立同他人的关系而不是创建自我。父权制度要求女性承担延续种族所需要的痛苦合自我否定,而且要求女性对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棚差加质疑。女性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母亲,娘道之前,应该是人道。这部剧无论收视率多高,无论流下多少眼泪,都绝不应该献给天下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