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你有哪些能很好诠释“爱情”的电影推荐?
看到这个提问,脑海里第一闪现的还是我最爱的两部电影:《海上钢琴师》和《美国往事》。每当回答电影类问题我总是逃不掉这两部,因为它们涵盖了太多人与人之间的情怀。
《海钢》
我想看过本片的童鞋一定对主题曲还记忆犹新吧,那首贯穿整部影片的playing love就像1900对女孩朦胧的爱恋,一种羞涩而不敢开口诉说的真情。本以为1900会因为遇到真命女孩而改变他的一生,然而留恋于轮船的他最终只能把这段没有结局的暗恋深藏在心中,和弗吉尼亚号一同沉入海底。
《美往》
估计很少有人看过这部传世佳作了,本片最著名的桥段当数汪银12岁的珍妮弗康纳利在面粉仓里,在氤氲中跳着曼妙的芭蕾舞。当观众们爱上这经典的一幕时,本片的主人公“面条”也被天使一般的她吸引了,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恩怨情仇。35年后他们又一次见面,物是人非,现实带给他们的伤痕不禁让人唏嘘。
接下来说说另外几部爱情片吧~
《罗马假日》。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和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绅士记者之间擦出了天使与凡人的火花,爱情不需要太久,还好曾经拥有。
《纸人》paperman,这是部短片,今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动画,很有创意。
《阿甘正传》。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还很小,不太明白阿甘困尺宴和珍妮之间究竟是友谊还是爱情。后来长大了买了碟,再看,才发现,阿甘一辈子遇到了两个最好的女人:一困侍个是妈妈,一个是珍妮。
《飞屋环游记》。影片前面开头部分几乎没有对白,讲的全是弗兰克森和艾莉之间的爱情。这样温馨的爱情画面直到亚洲小胖罗素的出现就暂时告一段落,开始了后面的冒险之旅。
《艺术家》。第一次这么完整的看完默片,虽然听不到台词,但我完全是被它的剧情打动了。我记得有一篇影评写得好:
与其说《艺术家》是对默片艺术的讴歌礼赞,不如说它是一场我们和默片的邂逅和重逢。
它说的是爱情,是乔治为佩皮点上的一颗痣,是佩皮在车里看到孤独的乔治流下的一滴泪,是乔治在大火中死死抱着不松手的,那么一段美丽的邂逅光影。
上图中的经典电影我想大家都会写的,所以我就没写。
暂时先写这么多,想到了再补充。
[img]如何评价一天?改编的成功么?
《一天》评价是一部美丽的电影,而且不是电影式的美丽,是生活式的美丽。影片拍得真实残酷而美丽,有让人微微触动的力量。片尾闪回两人相识的第一天是最动人的一笔,物是人非而生活继续的感觉悄悄传达给观众,改编很成功。
导演充分尊重了观众,没有说教,而是让观众体会那轻轻招手的所有苦涩。这酷似“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结尾,何其完美。
1988年7月15日,艾玛(安妮·海瑟薇饰)和德斯特(吉姆·斯特吉斯饰)在毕业晚会上一见钟情,一夜缠绵之后,他们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临行之际,他们约定成为好朋友,并在之后每年的7月15日那天见面。工人家庭出身的艾玛梦想着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而有钱的花花公子德斯特则希望游戏人间。20年中,曾经朝气蓬勃、怀揣理想的他们也不得不向残酷的现实低头。艾玛的工作际遇和感情生活都不理想,德斯特成了一个小众的电视名人,终日沉溺在酒精、毒品中,婚姻也岌岌可危。
当他们的人生道路不断交汇时,他们的关系也随之改变,友情和争吵,希望和失落,泪水和欢笑。轮瞎在这段人生的旅途中,两人蓦然回首,终于发现一直寻寻觅觅,最好的其实早在身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影片改编自大卫·尼克尔森的同名小说,小说展现一段感情在长时间洗礼中的起起落落。大卫·尼克尔森用了2年多的时间完成小说的创作,前期需要很长的准备过程就像完成一幅拼图。想好每个7月15日那天发生的事,小说中人物对话和虚构情节敏郑很多。
这也使得这部小说本身就带有电影性质。在影片的制片人妮娜·雅各布森读了这部小说后,便决定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桥桐颂本,并搬上大荧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天
电影One Day与简·奥斯汀
我有个习惯,看完一歼蔽部电影,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盯着手指或者窗外或者天花板,把整个故事在脑子里再讲一遍,去思考能想起来的所有有意义的细节。
有些电影刚刚坐下就可以马上站起来,可以马上回到自己的生活。而看完One Day,我独自沉默地在黑暗中坐了一整晚,直到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
电影以时间为线,讲述了艾玛与德克斯特二念首十年间的故事。
艾玛美丽聪明,言辞犀利又不失幽默,是那种稀罕的女孩。然而她同时也是含蓄矜持,自我克制,甚至可以说是刻板的。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即使她早已对德克斯特心存爱慕,却没能在毕业的那晚把自己托付给他。
而那时的德克斯特英俊多金,谙于情调,却又不免年少轻狂。最开始的时候,他拥抱艾玛,或许只是出于毕业的狂欢带来的狂热和她的与众不同。
在这之后,他们约定只是做朋友,各自努力去过没有对方的生活,努力去爱不是对方的别人。艾玛坚持理想,却迫于生活,挣扎在底层,爱情事业都不得意。德克斯特则游戏人间,在低俗节目与虚幻爱欲中虚度时光。
只是艾玛没有发现,她无法再全心投入任何一段感情,而德克斯特也没有发现,他所谓的爱情只剩下爱欲。
艾玛在与德克斯特通话时说:
'I miss you, Dexter.'
回想起来,她思念的也许不仅仅是远方的那个人,还有曾经的德克斯特的意气风发,还有曾经的她自己的远大理想。
其实,他一直是她心中的影子,是她对理想生活的定义。而她不仅是特别的,更是唯一,是唯一能给他真正的爱,能让他回归人生正轨的人。
他们在每年的7月15日都会见面,但只是聊聊彼此的生活,而他们都是要强的人,在这种时刻都在尽力隐瞒自己的不如意。
终于,德克斯特不再年轻,又遭遇一系列人生变故,心灰意冷的他拖着满身疲惫找到艾玛。
此时的艾玛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在异国他乡结交了新的男友。生活似乎变好了许多。
我喜欢这个时候的艾玛,剪了清爽的短发,穿着优雅的小裙子,面带自信的微笑,自有一段高贵气质。我觉得这样的艾玛举手投足间竟有种赫本的韵味。
但就像所有的过去一样,她的氏高州心中一直给德克斯特留着位置。终于她无法再维持微笑,追上德克斯特,在分别之后第一次明确地向德克斯特表达了自己的心意,终于留住了他。
他们相爱、同居,隔了二十年漫长的岁月,他们终于拥抱彼此,确认彼此。
他们曾一起参加过同学的婚礼。
那时德克斯特即将迎娶那个金发女孩,她和以前那些放荡的电视小妞不一样,但也和艾玛不一样。她不懂幽默,但确实很美,更重要的是,她家境殷实,这对于当时事业受挫的德克斯特已经足够了。
艾玛穿了一袭旗袍,在别人的婚礼上不住落泪。
当德克斯特告诉她他就要结婚了,她自然衷心祝福他,尽管她表情落寞。
跨越苦难与时间,他们终于也要结婚了。只是在庞大悲怆的命运面前,幸福过于短暂。
突如其来的灾难夺走了艾玛,他永远失去了她。
每当我回想起艾玛的结局,就会同时想起她参加同学婚礼时的场景,于是更加感觉悲伤的深重。
但我是这样的观众,我一边悲伤,一边暗自欣赏甚至庆幸着这样的结局。
在艾玛生命中最后一个早晨,她莫名失控,与德克斯特大吵一架。如果她没有死去,如果他们结婚,会不会终有一天失去感觉,会不会终将因为各种平淡的琐屑而厌倦彼此?
'I love you, Dexter. So much. I just don't like you anymore.'
艾玛曾经这样对德克斯特说。
有人在知乎上提问过,如何理解艾玛的这句话,我记得有个回答是这样的:
就像你喜欢吃辣,你的胃却不好。
我一直觉得,爱和喜欢是不同的,喜欢是时间问题,而爱是要赌上整个生命的。
我想起《东京喰种》里呗先生脖子上刺着这样的拉丁文:
“ 我爱你,我们不能生活在一起。 ”
或许艾玛的这句话,恰恰暗示着她会用一生去爱他,也早早地预示了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也许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这样一个人,渴望着却又不敢付出努力去争取,得到了却又害怕失去。
她永远离开了他,但她教会他珍惜身边的美好,教会他温和地好好生活。
我想或许我更喜欢这样的收梢。
电影结束,我坐在黑暗中,一个又一个艾玛从我眼前闪过。我忽然想到另一个人——
简·奥斯汀。
我喜欢看电影,但从不喜欢看影评,因为那或多或少会干扰我对电影的回味。
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过和我一样的联想。我是容易胡思乱想的人,但这样的联想或许也不是毫无根据。
饰演艾玛的安妮·海瑟薇正是另一部电影《成为简奥斯汀》的主演,而简也写过一部叫做《艾玛》的小说。更重要的是,她们是同样美丽聪慧、善于言辞的,同样怀揣着作家梦,甚至同样专情。
在简的少女时代,在风景如画的英国乡村,她邂逅了爱尔兰男孩汤姆·勒弗罗伊(以下简称罗伊)。罗伊同样是聪明狡黠、伶牙俐齿,在棋逢对手的喜悦中,他们爱上了彼此,在树林之中私定终身。
然而简的牧师家庭希望她嫁给更加富贵的家族,罗伊的父母希望他能与有权势的大小姐联姻,以获得做法官的资格。
最终罗伊屈服于命运,他离开了简,回到爱尔兰迎娶了富家小姐。
那之后,简遇到不少条件优越的追求者,甚至差点就成为一座大庄园的女主人。
但即使是在那样一个“ 婚姻为女性第二次生命” 的时代,她选择终身未嫁。
电影的最后,时间回到现在,德克斯特带着他的女儿走上一片山坡,他和艾玛曾经来过那里。
他的女儿金发碧眼,外表更像前妻。但她十分聪明,言语犀利又不失幽默,深爱着他却在面对他的时候不坦诚得可爱,这些都像极了艾玛。
罗伊回到爱尔兰后,政治生涯一帆风顺,并最终当上了大法官。
他会为大女儿温柔地系上发带,他的大女儿,也叫简。
电影的最后,闪回第一个七月十五日,他们一起走过山坡,在街角分手,画面永远定格在艾玛离去的背影,就如同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对幸福的期待中。
尽管物是人非,生活还是要继续。德克斯特没有让艾玛失望,他会带着可爱的女儿和对她的回忆,好好地生活下去。这样,他们便真正地留住了彼此。
第一次写影评,纯粹个人见解,只要大家觉得我的理解有那么一点点的道理就好。谢谢。
观《one day》有感
昨晚在被窝里看完了《one day》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强忍着没快进,虽然中间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强烈地吸引到我,但是我还是担心自己会错过什么,因为以往看悬疑片的经验告诉我,不要轻易错过中间任何一个小的细节,不然结局就没有意思了。这个习惯让我忘记了《one day》其实是部爱情片了。然而结局是,我哭到鼻塞,在凌晨一点半!
钻出被窝,盯着眼前的漆黑一片,我纳闷自己在哭什么!要说悲情,韩剧当属鼻祖啊,但是在很多韩剧里面,主角很早就暴露了病情,也让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心理准备,最后在结局时我反而只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但是在欧美电影里面,悲剧往往是毁灭性的,总是在双手快要碰触到幸福的时候突来一笔,这其实是很现实的,但却现实到让人憎恨,现实到让人惋惜。
这部电影描述的是一个横跨20年的关于一男一女的故事,在豆蔻年华里相遇相识,暧昧却没能成为恋人。在往后的数年间,他们各自经历自己不同的人生,遇到不同的人,创造不一样的精彩故事,跌落不同深度的黑暗深渊。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里,沉迷声色,远离亲友,于纸醉金迷的光影里迷失自己;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里,脚踏实地,等待爱情,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欺骗自己。网上有很多影评说女主角其实就是一个备胎,单从故事的角度上来看,确实是这样,Emma先爱上Dex,甚至是一见钟芦敏肆情。我也相信,在最开始的时候,Dex对Emma也是有好感的,但是这中好感还不足以让Dex认为是爱,他还年轻,还有许许多多的激情与青春等着释放、挥霍。在后来的几年间,Dex收获了名利,但是却也在这些名利中迷失自己,掌声渐息,他发现自己很不快乐,他想与Emma见面,想找回平静、找回自己。而此时的Emma,在爱情的战场上,女人永远都是战败者,除非男人自愿投降。Emma对Dex,有失望,有怨怼,也有爱情,当Dex来找她,她亲眼看见Dex的轻浮堕落,她愤然离去,可又在Dex的声声道歉中颓然拥住他,对他轻喃爱语。而Dex,为这一切感动却不心动,这个阶段的他,Emma对于他来说,是抱怨诉苦的蓝颜知己,是迷茫拿闹无措时的避风港湾,但却不是一生所求的心灵归处。当他经历人世间的冷暖与浮浮沉沉,他慢慢开始意识到Emma之于他的意义,他去找Emma,在机场,当Emma问他这次将停留多久的时候,Dex回道是:“这取决于你!”这是一个男人的表白与承诺,Emma投降了,兜兜转转十几年,他们终究是在一起了。虽然这份幸福没能延续,但是Emma和Dex都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虽然这个故事很折腾人,但是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故事。我觉得作者最好的安排,就是没让他们太早地在一起,因为年轻的热情与狂妄会毁灭这一切,年轻的我们会让真正美好的爱情变成遗憾的青春。而我想说的是,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留在我们身边的都是最好的,不管未来他们是否还会继续留在我们身边,但是至少他们是原谅了我们于现在之前的轻狂,陪轿而那些离开了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归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错的时间和错的人,时间永远是对的,身边的人也永远是对的!
如何评价David的《One Day》原著?
影片《一天》改编自英国作家大卫·尼克尔斯的同名小说,由罗勒·莎菲执导,安妮·海瑟薇和吉姆·斯特吉斯联袂出演。影片于2011年8月19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故事的起点是1988年,刚刚从学游轮橘校毕业的德克斯特(吉姆·斯特吉斯饰)和艾玛(安妮·海瑟薇饰)初次相识,然后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们每一年的这一天都会见面,只见一面聊聊彼此的生活。挺感人的一部电影,漫漫长情神团缱绻了20年,女主对男主一往情深,尽管每年都只见一面,桐掘尽管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在两人的感情似乎一直牵绊着,那可能就是所谓soul mat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