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星堆发现罕见青铜器,三星堆文物是如何被发掘的
三星堆最初是在上世纪29年的时候经人偶然发现,继而一步步展开发掘的。三星堆位于四川广汉,1929年那一年当地有一农户在淘沟时偶然挖出玉石器。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农民对于历史文物的认知也不多,所以这些玉石器的发现并未引发太多关注。时隔两年之后一位前来广汉传教的英国人董笃宜听闻了这件事情,他不仅找来驻军对该地进行保护,还将发现的玉石器交至“华西大学博物馆”进行保管。
华西大学博物馆在这之后曾组织过一支考古队,并对发现玉石器的所在地进行了十天左右的挖掘。仅十天时间,这支考古队便从这里挖掘出了大量文物,而这些文物后来均被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整理到了《汉州发掘简报》之中。不过继这之后三星堆的挖掘工作便陷入停滞,后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三星堆才又迎来考古队。
再次光临三星堆的考古队其实一开始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三星堆的庞大规模,早期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现三星堆遗址的北部与南部这两个地点。后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考古队发现此处遗址的规模远比想象中要大,所以待进入八九十年代之后考古队便对三星堆展开了大规模且长时间的挖掘。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挖掘过程中越来越多文物被发现,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三星堆遗址的高度重视。
其中在八六年这一年,考古队从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两座大型商代祭祀坑。随后,他们又从这两个祭祀坑中挖掘出了金、铜、玉等多种材质制成的历史文物。比如说,在其中的一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一件金杖。这根金杖原本是金皮包括木杖的样式,但是里面的木杖经由数千年的变更早已炭化,所以出土时仅剩金皮。这根金杖长1.42米,直径为2.3厘米,重量大约只有500克。杖上刻有人头像、鸟、鱼等图案。
除了金杖之外,三星堆遗址先后还出土了商戴金面罩铜人头像、商铜立人像、青铜神树、商玉戚形璧以及商金箔璋形饰等珍贵文物。得益于这些文物的出土,学术界对于古蜀文明的了解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考古界对于三星堆的考古工作一直不曾停止,近段时间三星堆的文物家族也是再一次迎来“新人”。此次新加入三星堆文物大家族的“新人”有黄金面具、鸟型金饰片等,这些“新”文物对外公开之后也是引发了高度关注。
二、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器与中原青铜器艺术有什么异同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年代约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至迟为商代早期。
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有尊、盘、戈,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
其中,出土的青铜人像群尤引人瞩目,是同时期中原文化所没有的。
82件青铜人头像、青铜八面具、兽面具、青铜大小人像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
特别是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均为高鼻阔目、方颐大耳。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在此之前,中国史前时代的面具尚无实物出土。三星堆遗址的发现,震惊世界。
而且所有的青铜器上都没有留下任何铭文,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1、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具有宗教意义。
制作目的是用于宗庙和宫殿的祭典,为宗庙祭祀活动的重器。蜀人把想象的自然鬼神铸成“百物之形”青铜像或兽面具,代表各种自然神灵,陈放在宗庙里,目的是让人们在祭祀的烟火燎烧中祈祷和献祭,迎接神灵降临,祈求神灵护祐。
三星堆被埋入祭祀坑的这批青铜像,还具有“祭天”、“祭地”、“祭山”、“迎神驱鬼”、“迎敌祭祀”等祭祀的功用。又具有“人殉”、“人祭”的雕塑代用品的某些特征。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雕像主要为浇铸,有的又具有锻压效果。浇铸过程普遍采用商代中晚期中原地区普遍流行的“分铸法”。
在祭记坑中发现了红砂石碎块,在部份铜人头中还发现有泥芯,都说明青铜像均采用翻模制造。先制出泥胎再浇铸而成。焊接、铆接等方法都达到了较高的工艺水准。
3、三星堆青铜雕像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无沦人像、人头、面具、人面像均显示出装饰效果。如,小型青铜人像,可能是挂在某种器具上的装饰物;跪在铜树下的三尊小型青铜跪人,是铜树的装饰附件;
兽面具.人像面具底部呈倒三角形,是插在某种构件上,组成一体的,客观上也赋予铜头装饰功能。
4、三星青铜人像群具有丰富的抽象思维观念。
青铜人头像均是采用夸张的手法,夸大局部细节,强化视觉效果。
“纵目”、大耳、宽嘴、楞眉、鼓眼,部分青铜人头像头顶部没有天灵盖。这些现代抽象艺术的表现手法在青铜雕像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三星堆青铜雕像的寓意十分丰富,显示出较高的理性化观念。
出土的40多个青铜雕像中,还有有6个带有金面罩。用箔金贴附在青铜人头像上,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它是显示尊崇,还是巫术含义,仍是一个谜。
戴黄金面罩在中国确属罕见,但3300多年前埃及鼎盛时期的法老图坦卡蒙王陵的葬殓面具就是黄金面罩。西亚和埃及许多雕像也是饰以金箔。反映出这两种文化的联系。
三星堆青铜雕像及黄金面罩,年代虽然比西亚和埃及稍晚,但其大小和制作工艺完全不比后者逊色,三星堆文物中出现了西亚和埃及的文化因素,确实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谜。
三星堆青铜器是早期蜀文化的遗存,其久远的年代,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中国乃至世界均属罕见。满意吗?推荐最佳答案吧!
三、三星堆与殷墟遗址比较,谁铸造青铜器的水平高
先说结论:论铸造水平,三星堆的青铜器完胜殷墟的。主要从青铜器复杂度,用途等角度来分析,大家已经分析很多了。
1.商灭夏,殷商的很多青铜器应该是劫掠夏的,并非殷商自己有这个青铜器水平。
2.殷商青铜器实用,三星堆为礼器,祭祀仪器,精神水平不在一个层次。
3.殷商和夏共存很长时间,三星堆应是夏晚期的皇权代表。逐渐没落。
4.三星堆的匆匆填埋,说明三星堆的人感知危险,隐藏礼器和国家重器,不希望被发现。部分隐藏山林,部分匠人被俘虏,带动了殷商的青铜器水平。
5.三星堆祭祀的应该是代表的朝代的开国始祖禹。既然是匆忙埋藏,禹夏管辖范围应该很广。
6.金沙,三星堆有象牙海贝,要么迁徙来,要么经商换来。但广西广东并无通商口岸,西部并无更多历史遗迹,因此,三星堆应该迁徙而来。
7.三星堆里面大量和历史记载符合,说明三星堆代表了华夏文明,华夏文明范围远远大于当今中国地区。就好比唐朝管辖了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政权范围现在缩小了。
8.四大文明古国的统治者都是黄种人,其他种族大都是被统治者。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均是如此。四大文明必然有联系,应该是一个大的种族。
9.华夏文明的核心是观星历法,指导农业和祭祀。具体就是夏历,置闰,二十四节气等待表的历法。
10.华夏文明的文化程度很高,这点从工匠水平,历法,祭祀精神文明均可以看出。
11.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华夏黄种人文明整体应是从非洲走向东亚青藏高原地区,在东亚积累了丰富观星历法经验,又回到中亚和西亚,统治了其他各种族(炎黄合并统治,炎帝应该是炎热的非洲地区,皇帝御龙,应该是水源丰富的地区。炎帝管辖范围非洲地区逐渐脱离华夏文明统治),环境变化再返回东亚。
12.华夏文明只有在新中国地区的到延续,其他地方逐渐没落,这点值得骄傲。科技文化基因牢牢写入,我辈当自强,荣耀华夏先父!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