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土壤盐碱化,以及土壤盐碱化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土壤盐碱化是什么
一、什么是土壤盐碱化
干旱地区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可溶盐类,在强烈的地表蒸发作用下,使盐分向土壤表层聚积,各种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聚的过程叫土壤盐碱化。
当土壤表层含盐量超过0.3%时即属盐土。盐土最主要的特征是含有大量易溶性盐,一般包括Na+,Ca2+,Mg2+等3种阳离子和Cl-,
,
,
等4种阴离子所组成的各种盐类。碱土最主要的特征是表层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或重碳酸钠,胶体中富含代换性钠,并具有强碱性反应,其形成是由于盐土发生碱化作用的结果。例如,含有大量Na2CO3(苏打)的盐土,即可发生碱化作用,这是由于Na2CO3水解产生大量的碱而造成的,其反应式如下:2Na2CO3+4H2O→4NaOH+2H2CO3其次,中性盐(NaCl,Na2SO4)含量高的盐土当淋溶作用加强时,也可发生碱化作用,尤其是含钠盐较多的土壤更易发生,其反应如下式:土壤(Ca2+,Mg2+)+4Na+(盐分)→土壤(4Na++)+Ca2++Mg2+土壤(2Na+)+2H(OH)→土壤(2H+)+NaOH土壤(2Na+)+H(HCO3)→土壤(2H+)+Na2CO3盐土和碱土在其形成和分布过程中往往很难区分,盐化和碱化现象往往是同时存在的,所以盐土、碱土又通称为盐碱土。
二、土壤盐碱化能造成哪些危害
盐碱化主要的危害是土壤盐含量太高(超过0.3%),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三、土壤盐碱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
我国的盐碱土大多分布在北方,主要有新疆、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宁夏的一些低洼地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的西部及滨海地区,总面积约1亿亩。
四、土壤盐碱化发生的原因
(一)自然地理因素
1.干旱气候是盐碱土形成的重要条件
新疆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决定了土壤上行水流为主的水分运动,使土壤可溶性盐上升积聚于土壤表层,造成土壤普遍积盐。地层和土壤母质含盐高也为盐碱土形成提供了盐源。
2.封闭式的地貌水文特点是形成盐碱土的强化因素
新疆的河流大多为四周高山环抱的内陆河,都以盆地中心低洼地为归宿,使盐分不断汇集于盆地之中。
3.地表和地下径流是形成盐碱土的主要动力
地表、地下径流流经含盐高地层,溶解并携带大量盐分,使流经地区土壤盐渍化或通过强烈蒸发使土壤表层盐分积聚,形成大面积盐渍土。
4.盐生植物是形成盐碱土的促进因素
其根系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同时,将深层土壤或地下水中的盐分带入体内,残体分解和散落时,将盐分积于表土。
(二)人为因素
灌溉不当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是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根本原因。
1)渠道和平原水库渗漏大以及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
2)重灌轻排,排水出路不畅,使地下水位难以降低。
3)上排下灌,恶化的水质进入农田。上游排水就近排入河道,下游再引灌,使盐分重新带入农田。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有什么区别
1、意思不同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次生盐渍化亦称“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措施而引起耕作土壤盐渍化的过程。主要因灌排系统不配套,过量灌水,排水受阻,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所致。
2、分布范围不同
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1亿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
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蒸发作用强烈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3、改良方法不同
土壤盐渍化是化学改良措施,是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及矿质化肥改良盐渍土的方法。
生物改良措施,植物地上生长部分具有遮蔽作用,能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地表积盐速度植物吸收盐分能降低土壤盐含量植物根系穿插土壤中能改变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脱盐且植物根系的生化作用还能改善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次生盐渍化是健全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位是防治自流渠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关键。在建设大型自流灌溉工程时,需要同时考虑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提高灌溉效率。控制地下水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灌溉计划和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效率,缩短输水时间,减少渗漏,避免地下水位上升。
积极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农业节水措施,做到既高产又节水,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和防止渠道渗漏,一般采用混凝土、砖石、黏土或塑料、沥青等防护材料护面或用压实、人工挂淤等方法,减少渠道的渗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土壤盐渍化
百度百科-土壤盐碱化
百度百科-次生盐渍化
土地盐渍化和土地盐碱化的区别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土地盐渍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不合理的措施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如果确切地说,还是有差别的。
以我目前的水平,盐碱化是土壤的盐化和碱化的统称,而盐渍化和盐化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
然后来说说盐化和碱化的差别,盐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升高,超过一定阈值的过程。但由于土壤本身特点、地下水、气候等因素不同,土壤中的盐分离子种类和组成是不同的。当土壤中含有碱性较强的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时,土壤中盐分离子含量升高会造成pH值的明显上升,这个过程叫做碱化。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