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2个月宝宝15天没大便,以及两个月的宝宝15天没大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个月吃母乳的宝宝,一天排多少次便是正常的
宝宝出生之后,医生们总会说,孩子只要吃、睡、拉都正常,没有异常的哭闹,精神状态好,就是健康的。婴幼儿期(婴儿期:出生至1周岁之前,幼儿期:满1周岁至满3周岁前,婴幼儿期:出生至三岁),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大便的性状会一直变化。
孩子出生之后,前6个月基本是纯母乳或者奶粉喂养,6个月之后要加辅食,1岁以后饮食内容逐渐接近家庭饮食,随着孩子的饮食结构的变化,食物的种类、数量、性状的不断改变,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也会出现腹泻、便秘。那么从出生到孩子1岁这段时间,孩子的大便到底有多少种“呈现方式”?
新生儿的大便--胎粪
婴儿出生后几天会排空肠道内积攒的第一批粪便,称为“胎粪”。这种黏稠的黑色或者深绿色的物质在婴儿出生前就积聚在肠道中,胎粪完全排空后,婴儿大便会转为黄绿色。正常胎粪需要在婴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排出,约3~4天排空。超过24小时未排胎粪,需要排除消化道畸形等疾病。
1,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
新生儿出生几天后,母乳婴儿大便很快会变成淡黄色粘稠状,中间夹杂着一些细小颗粒。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偏稀,次数多,但不一定是腹泻。
母乳喂养婴儿可能会每天大便6~12次,因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具有“轻泄”作用。加上母乳儿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占优势,所以母乳喂养儿大便偏稀,次数偏多,所以母乳喂养极少出现便秘的情况。
母乳喂养儿3~6周之后,有些母乳婴儿也有3~4次天排一次大便,甚至一周排1次,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母乳中的成分亦容易消化吸收,母乳在消化系统里留下的固体残渣很少,最长的也有7~10天排一次大便,因此,排便次数少不一定代表婴儿便秘,只要排除的大便性状(软稠度类似花生酱)是正常的,就不需要担心。
母乳喂养的大便多为金黄色或者偏黄色,偶尔有偏绿色大便,粪便的颜色和偶尔质地变化都是正常的,绿色偏稀的大便可能与着凉有关,如果婴儿某天吃了过多的食物,消化过程会减慢,粪便可能出现偏绿色。另外奶量不足,饥饿原因也会出现偏绿的大便。如果婴儿服用了补铁的药物,粪便可能变成深褐色。
有或者没有奶瓣。由于婴幼儿的胃肠道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当胃肠道无法消化所有的奶量的时候,会出现奶瓣。都是正常的现象。
腹泻的婴儿,除了排便变稀,次数突然增多,水分多,还会出现异常的哭闹,精神差,饮食少、睡眠不安等其他不适症状,体重增长也会受限。需要与母乳大便次数多,大便偏稀进行区别。
对于没经验的新手爸妈来说,宝宝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警惕,就连大便这种日常细节也一样。宝宝大便的次数多了或者少了,都会怀疑是否不正常。
那么一个月吃母乳的宝宝,一天排多少次便是正常的?吃母乳的宝宝,一天大便的次数要比吃奶粉的宝宝多。这是因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叫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偏稀,次数偏多。
正常情况下,宝宝每天大便2-6次的情况居多,但也有一些宝宝吃的多,拉的也多,每天大便7、8次也属于正常的,爸爸妈妈不要过于担心,这叫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等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放屁带大便正常吗?由于新生儿肠胃功能还没发育完善,消化能力比较弱,再者母乳喂养的宝宝,拉的大便比较稀,放屁的时候,负压增大,就会有便便出来。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中有奶瓣正常吗?同样,由于婴幼儿肠胃道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当肠胃道无法消化所有的奶量时,就会出现奶瓣,这是很正常的。
对于母乳喂养的小宝宝,大便次数多是否正常?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没有经验的新手爸妈,看到宝宝大便次数比较多,就会怀疑宝宝是否拉肚子。
其实只要宝宝精神和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的情形都是正常的,爸妈没有必要担心。
记得叮叮月子期间,通常每日大便3-4次,但是经常会放屁带出一点大便出来。月子期间负责洗尿布的叮爸苦不堪言。
那一个月的母乳宝宝每天排掉多少次呢?
通常情况下宝宝排便次数2-5次,也有些宝宝会达到7-8次。随着月龄增加,排便次数减少,2-3个月以后大便1-2次,或者两三天一次。
还有很多宝宝每次放屁的时候都会带一些大便出来,不要担心,宝宝肠胃没有发育完全,放屁的时候肚子胀气,放屁用力带出一点大便很正常。
有的宝宝母乳后立马拉臭臭,也是因为宝宝肠胃没有发育完全,消化系统不完善,属于生理性腹泻,我们这边都说宝宝“直肠子”。
那母乳宝宝大便正常什么样子的?
①母乳宝宝大便正常下,呈金黄色,偶尔会带绿色且比较稀,或者软膏状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但是没有泡沫。
②大便墨绿色。新生儿出生后6-12小时通常拉墨绿色大便,是胎便,持续2-3天。属于正常情况。③如果大便呈淡黄色、糊状、油润、带有奶瓣和脂肪小滴漂浮在水面上,便量次数都比较多,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主要原因是,母乳妈妈饮食太油腻。
④如果大便黄褐色、稀水样、带奶瓣、次比的臭鸡蛋味,可能是蛋白质消化不良。主要原因是母乳妈妈饮食“大补”蛋白质摄入过高。⑤如果大便绿色,可是是宝宝冻肚子了或者母乳妈妈吃了寒性冰凉的食物。
⑥如果大便颜色发暗,量少或者排便次数少,可能是母乳不足导致的。
注意,母乳妈妈一定要饮食清淡,月子期间补身体,也忌油水太大,太过油腻!!
宝宝大便是健康的晴雨表,那么一个月内母乳宝宝怎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
次数:性状:胎便:为墨绿色,出生6-12小时内会排出
母乳充足大便:经过2-4天随着母乳摄入会逐渐转变为普通黄绿色或金黄色大便,性状为膏状或粘稠糊状;
母乳不足大便:如果大便呈暗绿暗褐色黏液状,则可能是母乳不足导致。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一个月吃母乳的宝宝,一天排多少次便是正常的?
我们家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是纯母乳喂养的,在月子里平均每天小便10次左右、大便5~6次。个人觉得主要是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孩子排便次数有差异也是很正常的,不可以直接确定一个标准,说是在这个标准内就是正常的,在这个标准外就是不正常的。比如朋友家的宝宝,在月子里的时候一天大便十几次,也没有什么问题的。
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一天的排便次数只是个参考,如何通过排便来判断宝宝是否正常呢?1、排便的性状
一般说来,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便便颜色大多呈金黄色,可能会有少量奶瓣,便便并没有十分明显的臭味,质地成糊状。
由于母乳中富含可溶性的纤维素,再加上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含量丰富,可以很容易消化母乳,所以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多偏稀,而且次数也偏多,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母乳性腹泻”。因此,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大便偏稀是正常的,大家不用太担心。
2、排便的颜色
一般来说,一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其排便的颜色是逐渐变化的。
新生儿胎便呈墨绿色,这种墨绿色的胎便,需要2~3天,随着母乳的加入,胎便慢慢排清,颜色才会慢慢变浅。
在新生儿出生2~4天后,宝宝的大便颜色慢慢由墨绿色变到黄绿色,这种大便表明宝宝已经开始消化最早吃到的母乳,宝宝的肠道功能能运转正常。当胎便排清,宝宝的大便颜色会进入金黄色的正常阶段。
如果宝宝是纯母乳喂养,他的大便会是糊状或凝乳状,颜色是金黄色或有点儿发绿。
3、排便的气味
由于母奶中含有丰富的寡糖,能够充分地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便的情形,也不会有明显臭味;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
H:一个月母乳宝宝排便多少次呢?
正常情况下,初生宝宝排便都是比较多的,为3-6次/天,也有些宝宝7-8次/天。具体次数有些差异,因人而异。
宝宝刚出生时,排出的便便一般是黑绿色的,这就是宝宝的胎粪。胎粪粘性特别强,帮宝宝擦屁股时往往需要使用湿巾才能清理干净。
随着日子过去,宝宝的便便会慢慢过渡,纯母乳喂养的话,宝宝的便便会是水样糊状,颜色是黄色又带点绿。
有些没有经验的宝妈,可能以为宝宝拉稀,其实不是的。宝宝拉稀的话往往伴随宝宝的屁屁发红,而宝宝也会睡不香,有些哭闹无常等。
母乳喂养也有些方法需要讲究,特别对于一些奶量特充足的宝妈,哺乳时尽量让宝宝吸一边的时间稍长一点。最好吸完一边乳房的前后奶。忌频繁变换左右乳房哺乳,因为后奶是比前奶更有营养的。
刚才说了,一个月宝宝的排便次数,因个人而异,少一些或多一些次数问题不大。初生宝宝每天睡眠时间比较多,只要宝宝吃完了睡,睡醒了吃,不妨碍宝宝的生长发育,都是正常的。
如果发现宝宝便便颜色异常,泡泡又比较多,频繁放屁,PP也红,吃完了不愿意睡觉。可能是因为便秘、胀气、消化不良引起的。这时候就需要给宝宝补充一些益生菌了,笔者在这里推荐使用妈咪爱,效果还是不错的。
最后,祝这位宝妈哺乳期顺顺利利!
宝宝出生后的12个小时内宝宝会排墨绿色的胎便。
不到1个月的宝宝大便次数通常是1天5至7次。
当然,这有个人差异。有些宝宝非常能吃,拉得也多,一天拉10次以上都有。也有些宝宝一天拉2-3次,或两天拉一次。
如果宝宝没出现什么不适,精神好,这都正常的。
刚出生不久的吃母乳的宝宝,大便是金黄色或偶尔带绿色,软稀带些许酸味儿。
吃奶粉的宝宝的大便颜色偏茶色,比母乳得稍为硬一些。
生后一个月后,大便次数一天变成25次左右,生后五六个月后会变成泥状偏茶色的软便。
吃母乳和吃奶粉的排泄状态不一样。一般来说,与奶粉相比,吃母乳的宝宝的大便次数会比较多。
如果喂奶量不足的话,尿尿、大便的次数会变少,大便颜色发暗。
(吃母乳宝宝大便的正常形态)
需要注意的情况1天拉大便约120ml超过一次以上有可能是乳糖过剩。这种情况下,大便会混有血迹,呈暗红或黑色。
乳糖过剩一般被认为是过敏或母乳过多。
如果新生儿有以下症状,就有便秘的嫌疑了。拉大便间隔时间长,一般超5天不拉就是便秘了。
拉大便看起来很痛苦,心情烦躁。
肚子发硬发胀。
便秘的原因1.水分不足
大便和尿尿的次数都显著减少的话,可能是由于水分不足导致的便秘,要给宝宝喝点温开水。
2.婴儿的肠胃受凉
如果宝宝是吃母乳的,宝妈饮食过于油腻或吃甜食,宝宝的肠胃也会受凉。所以饮食要均衡,少吃脂肪过多或糖多的食物。
如果宝宝是吃奶粉的,喝了太凉的奶粉会令宝宝的肠胃蠕动变差从而造成便秘。
如何帮宝宝消除便秘?1.按摩腹部
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给宝宝按摩腹部。为免伤着宝宝娇嫩的皮肤或带来不适,按之前,洗干净手,用BB霜擦下双手在按。一天按三次左右,每次按5分钟左右,要在宝宝觉醒的状态下按摩。
2.喂白开水
每天可以喂适量白开水给宝宝喝。
3.用棉签帮助宝宝排便
在宝宝有便意又拉不出的情况下,我们要帮宝宝一把。先按给宝宝腹部按摩一下,然后用棉签蘸点茶籽油或花生油给宝宝屁股眼先润滑一下,然后按顺时针轻轻转动刺激宝宝的肛门。但这办法不能经常用,最好让宝宝自然排便。
4.宝妈调整饮食,忌油腻食物和甜食。
全母乳喂养的宝宝,到了生后一个月,因为肠胃消化功能提高,吸收好,产生的废物少,所以大便的次数会突然减少。
到了生后3~4个月,也有一个星期只拉一次大便的宝宝。
还是那句老话,只要宝宝精神好,拉大便时顺畅,家长就不用太过担心。
一个月吃母乳的宝宝,一天多少次便是正常的?
吃母乳的宝宝通常大便次数都比较多,如果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大便次数就会更多。我二宝那时候一天最多能拉十次,最少也有五六次。经常都是屁里带着一点屎,大便里有奶瓣,还比较稀,月子里纸尿裤一天最多会用10来片。
而我朋友的宝宝,他家混合喂养,一般情况下三四次,有的时候也就一两次。跟我比差很多。
所以不同饮食方式,不同的宝宝大便的次数也会有差异,母乳宝宝大便次数比较多的原因在于
1:宝宝乳糖不耐受,造成母乳性腹泻。大便的性状没有改变,是金黄色的大便。我家闺女经常就会这样,一拉好几天,屁股都红了。这个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处理。也可以买点乳糖酶给宝宝吃。乳糖酶必须在喂母乳前15分钟吃才有效。
2:拉肚子,比如宝宝拉的是水样便或者蛋花便,就要注意。应该是病理性腹泻,要观察宝宝的状态,去医院看医生。
3:绿色大便,有可能是饥饿性腹泻,也有可能是拉肚子。如果妈妈给宝宝多喝点奶,就可以缓解腹泻的话,那就没有问题。如果不行就要看医生。
本期话题,你们家宝宝一天会拉几次呢?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排便3-5次是正常的。
新生儿期,妈妈要关注宝宝每天大小便的次数,但尤其要关注宝宝大便的质量。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12小时开始排便,胎便呈深绿色、黑绿色或者黑色粘稠糊状。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吞咽入羊水中的胎毛、胎脂、肠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一般3、4天即可排尽。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通常是金黄色的糊状便,一天排便3-5次,有时候甚至会有7、8次。只要颜色、形状都正常,宝宝精神状态很好,多两三次都是正常的。
如果宝宝每天大便次数很少,甚至没有或者宝宝大便的时候比较吃力,以及颜色和形状不对,爸妈就应该注意了。1、宝宝每天大便次数只有一两次,甚至没有,小便次数明显减少,这可能是宝宝吃不饱的症状哦!
2、宝宝大便次数少,且明显吃力,除了可能是便秘,也应该排除肠道其他病症。
3、大便中大量泡沫,颜色比较深,酸臭味明显。这可能是母乳中摄入过多淀粉类食物导致。
4、大便稀,颜色黄绿色,还带有粘液,有时候像豆腐渣。这可能是真菌性肠炎,这样的情况,宝宝也很有可能伴有鹅口疮。应带宝宝及时去医院就诊。
5、大便白色或陶土色,并且伴有黄疸、瘙痒等症状,应考虑是胆道梗阻,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6、血便,不管颜色深浅、大便性状如何,都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诊治。
宝宝的大便与喂养情况是密切相关的,从宝宝的便便就能反映出肠胃功能和相关疾病。因此,妈妈们应该学会观察宝宝大便的次数、颜色、形状等。
一般来说,一个月吃母乳的宝宝每天的大便次数在3-8次,因为母乳喂养是按需哺乳,而母乳又是非常好吸收消化,宝宝喝奶次数多,就直接造成排便次数增多。
那么,怎么观察宝宝的便便是否正常呢?
1.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多为均匀糊状,呈黄色或者金黄色。
2.如果母乳的质量没跟上,或者宝宝肠胃消化不良,那宝宝拉出来的便便就比较稀并略带绿色,偶有奶瓣,有酸味但是不臭。
3.宝宝放屁有时候也会带些大便出来,因为宝宝肠道功能还不完善,括约肌也在发育中,不能自主控住排便。这个是正常现象,妈妈不用担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长时间出现异常大便,比如水样便、蛋花样便、带血便等,则表示宝宝生病了,应该及时去医院咨询并就诊。
同时,宝宝每次排便后要用温水和专用毛巾擦洗宝宝的两腿皱褶和生殖器附近,女宝宝要从前向后清洗哦,避免把便便细菌带到尿道口引发感染。
照顾宝宝就要细心和耐心,宝宝的一些疾病往往就是家长护理不当造成的。
2个月大的宝宝3天没拉粑粑了应该怎么办
引起宝宝便秘的原因很多
第一,宝宝饮食不当。宝宝吃奶时,由于配方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容易导致宝宝上火,造成大便干燥。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容易发生便秘,奶粉喂养要多给宝宝补充水分。
第二,母亲饮食不当,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吃太多辛辣、燥热的食物也会引起宝宝便秘,所以建议母亲不要吃太多生冷、辛辣、燥热的食物。乳量不足,宝宝的还小,消化道肌层发育尚未完全,如果吃奶太少,或呕吐较多,就会引起暂时性的无大便。
第三,排斥排便训练,如果宝宝对排便训练有压力,他可能开始憋住大便,导致便秘。第四,活动不足,运动有助于血液流向宝宝的消化系统。如果宝宝不爱活动,可能造成排便困难。
第五,精神因素,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如惊吓、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宝宝也会出现暂时性的便秘现象。
宝宝出现便秘情况
第一,多给宝宝补充水分,或给宝宝喝些茴香茶,注意观察几天,如果是奶粉喂养的,还没有改善的话,建议换款奶粉试试。
第二,药物治疗,适合宝宝口服药物有妈咪爱、整肠生、四磨汤口服液等。
第三,按摩通便,让宝宝仰卧,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每天3次。
第四,外用药物通便,如果便秘严重可以选择开塞露(建议少用,有依赖性)、甘油栓为宝宝通便,但动作要轻,以免弄疼或弄伤宝宝。
宝宝4天没大便了,该怎么做
3-5天内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宝宝能吃能睡,拉小便便正常,就没有多大的问题。
婴幼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病症,其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功能性便秘,这一类便秘经过调理可以痊愈;另一类为先天性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这种便秘通过一般的调理是不能痊愈的,必须经外科手术矫治。绝大多数的婴儿便秘都是功能性的。
如果婴儿饮食太少,消化后的余渣就少,自然大便也少。奶中糖量不足,可以便大便干燥。如长期饮食不足,则形成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缺乏力量,不能解出大便,可出现顽固性便秘。大便的性质与食物成分有关,如果食物含有多量的蛋白质而缺少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则大便干燥而且排便次数少;如果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则排便次数增加且大便稀软;如果食物中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则大便润滑。某些精细食物缺乏渣滓,进食后容易引起便秘。有些小儿生活没有规律,没有按时解大便的习惯,使排便的条件反射难以养成,导致肠管肌肉松驰无力而引起便秘。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可使肠管功能失调,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可出现便秘症状。
婴幼儿一般每天1--2次大便,便质较软,若两到三天不解大便,而其他情况良好,有可能是一般的便秘。但如果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情况,就不能认为是一般便秘,应及时送医院检查。幼儿一天一次大便属于正常,但有的小儿两到三天解一次大便,而且大便质软量多,也属正常。小儿发生便秘以后,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粪硬刺激肛门产生疼痛和不适感,天长日久使小儿惧怕解大便,而且不敢用力排便。这样就使肠子里的粪便更加干燥,便秘症状更加严重。
婴幼儿便秘的预防治疗
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便秘较人工喂养儿少。如果出现便秘,可在人乳喂养的同时加橘子汁、糖或蜂蜜。
牛乳牛奶喂养的婴儿发生便秘,可酌减牛奶总量,在牛奶内增加糖量至8%--10%,还可以加橘子汁、菠萝汁、枣汁或白菜水,以刺激肠蠕动。
目前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便秘已经不多了,主要是营养过剩和食物搭配不当导致的便秘。很多孩子的父母一味地增加孩子的营养,让食物中的蛋白质量很高,而蔬菜相对较少。当今儿童食品工业飞速发展,许多高级的儿童食品都是些精细粮食制品,缺少渣滓,小儿很少吃粗纤维及含渣多的食物,容易导致便秘。
对婴幼儿来说,合理的食物搭配不仅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而且对便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食物中鱼、肉、蛋与谷物的比例要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让孩子吃一些玉米面和米粉做成的食物。要训练小儿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对于发生便秘的孩子,可用如下几种简便方法:
1、按摩法:右手四指并拢,在孩子的脐击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
2、肥皂条通便法:用肥皂削成铅笔粗细、3厘米多长的肥皂条,用水润湿后插入婴儿肛门,可刺激肠壁引起排便。
3、咸萝卜条通便法:将萝卜条削成铅笔粗细的条,用盐水浸泡后插入肛门,可以促进排便。
4、开塞露:将开塞露注入小儿肛门,可以刺激肠壁引起排便。这种方法尽量少用。
由于便秘引起的排便困难常常令宝宝痛苦难言且哭闹不安,宝宝便秘该怎么办?父母又该如何做才能有效防止宝宝便秘呢?
如何预防便秘
均衡膳食
宝宝的饮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谷杂粮以及各种水果蔬菜都应该均衡摄入,小宝宝则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肠道内的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通畅排便。
定时排便
训练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帮助他逐渐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了。从3个月开始,每天早晨喂奶后,父母就可以帮助宝宝定时坐盆,注意室内温度以及便盆的舒适度,以使宝宝对坐盆不产生厌烦或不适感。
保证活动量
运动量不够有时也容易导致排便不畅。因此,要保证宝宝每日有一定的活动量。腹部按摩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小宝宝,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适当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长时间把宝宝独自放在摇篮里。
适合便秘宝宝的口服药
适合婴幼儿服用的治疗便秘的口服药有妈咪爱、整肠生、金双岐片、四磨汤口服液等。具体用药及用量请遵医嘱。
爱心提示
除上述便秘的一般症状外,如果宝宝还有明显的腹痛、腹胀、呕吐、便血等症状出现或长期便秘(4~5天排便一次),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检查,确诊引起便秘的确切原因,以防延误其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婴幼儿便秘是一种较常见的症状,根据引起便秘的不同原因可分两大类,一类属功能性便秘,这类便秘较多见,经过饮食、生活作息等的调理可以痊愈。
另一类则是先天性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这种便秘通过一般调理是不能痊愈的,必须经外科手术矫治才可彻底治愈。绝大多数的小儿便秘都属功能性便秘。
宝宝便秘信号
●大便量少、干燥;
●大便难于排出,排便时有痛感;
●腹部胀满、疼痛;
●食欲减退。
宝宝是否便秘,不能只依据排便频率为标准,而是要对宝宝大便的质和量进行总体观察,并且要看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每个孩子各自身体状况不同,因而每日正常排便次数也有差别。例如,完全食母乳的婴儿每日排便次数可能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喂养的婴儿则可能每日排便1次或2~3日1次,只要性状及量均正常,宝宝又无其他不适,就是正常的。
宝宝便秘4原因
造成宝宝便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饮食不当
功能性便秘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宝宝饮食过细,纤维素摄入不足,对肠壁刺激不够容易导致便秘;高蛋白摄入过量,容易使肠发酵菌相对减少而影响发酵,进而使大便干燥致密;饮食量不足时,由于肠道内残渣较少,腹肌、肠肌张力不足、蠕动无力,也容易引起便秘。
便不规律
由于排便时间不规律且缺乏相关训练,没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时虽有排便的感觉,但由于贪玩或其他事情干扰,宝宝可能会有意识地抑制便意,时间一长,肠内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积于肠内,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燥,因而不易排出,就形成了所谓的习惯性便秘。
先天性生理及解剖缺陷
有些宝宝出现便秘是由于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肠狭窄、肠梗阻、直肠或肛门狭窄、幽门痉挛、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均可引起便秘。
精神因素
另外,有一些精神上的刺激因素也可引起宝宝出现便秘现象,如生活环境的改变,或者因肛周病变(如肛裂)引起排便疼痛而使孩子惧怕排便,这些都可能导致宝宝出现短期的便秘。
便秘了怎么办
宝宝出现便秘后,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粪便刺激肛门会产生疼痛和不适感,宝宝惧怕解大便而不敢用力排便,大便总不能排出,便秘也就会越严重,大便长时间存留在体内还会使毒素淤积体内,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产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那么,如何尽快让便秘宝宝积存的大便排出体外呢?
按摩法
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这不仅可以加快宝宝肠道蠕动进而促进排便,并且有助于消化。
开塞露法
将开塞露的尖端封口剪开,管口处如有毛刺一定要修光滑,并先挤出少许药液滑润管口,以免刺伤宝宝肛门。让宝宝侧卧,将开塞露管口插入其肛门,轻轻挤压塑料囊使药液射入肛门内,而后拔出开塞露空壳,在宝宝肛门处夹一块干净的纸巾,以免液体溢出弄脏衣服或床单。同时嘱咐宝宝要尽量等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排便,以使药液充分发挥刺激肠道蠕动、软化大便的作用,达到最佳通便效果。
甘油栓法
将手洗干净,然后将圆锥形甘油栓的包装纸打开,缓缓塞入宝宝肛门,而后轻轻按压肛门,尽量多待片刻,以使甘油栓充分融化后再排便。
肥皂条法
洗净双手,将肥皂削成长约3厘米、铅笔粗细的圆锥形肥皂条,先用少许水将肥皂条润湿后再缓缓插入宝宝肛门内。同样尽量让肥皂条在肛门内多停留一段时间,以达到充分刺激畅道蠕动的作用。
如果以上方法均不奏效,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是由于其他疾病而引起便秘。
小儿便秘食疗方
便秘是经常困扰家长的儿童常见病症之一。小儿大便干硬,排便时哭闹费力,次数较常明显减少,有时2~3天甚至6~7天排便一次,即为便秘。由于小儿肠道功能尚不完善,临床一般不宜用导泻剂治疗,如果导等,以防引发肠道功能紊乱;而中药又因其味苦,多数婴幼儿不予配合,所以食疗无疑是一种简便易行之法。临床按便秘的伴随症状不同,将其分为暂时性便秘和习惯性便秘两种。前者较常见,多因饮食停滞,燥热内结,或热性病后耗伤津液造成,治疗宜清热通便;后者多因脾胃虚弱所致,治疗宜健脾运脾,滋润通便。
1积热便秘特点是大便干燥,坚硬如羊粪,排便困难,可伴有腹胀痛、口臭、手足心热等症。治宜清热润肠。
(1)菜汁汤:鲜菠菜或白菜适量,煮汤饮用。
(2)萝卜汁:红心萝卜捣成泥状取汁(或榨汁机取汁),白糖适量,共煮2~3分钟,温服。
(3)松子仁粥:大米100克煮粥,熟前放入松子仁30克,煮至粥成,加糖食用。
(4)每日早晚空腹食苹果半个~1个。
(5)番泻鸡蛋汤:番鸡叶5~10克,鸡蛋1个,菠菜少许,食盐、味精适量。将鸡蛋磕入碗中搅散备用。番泻叶水煎,去渣取汁,加入鸡蛋、菠菜、食盐,煮沸加味精即成。
(6)黄豆皮100克,水煎服,日3次。
(7)蜂蜜30~60克,芝麻油10克,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
2虚证便秘特点是大便时秘,排便困难,或大便先干后稀,并伴有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
(1)韭菜汁:韭菜叶捣烂取汁1小杯,温开水送服,早晚各1次。
(2)新鲜土豆去皮切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日晨起空腹服1~2匙,酌加蜂蜜同饮,连用半月左右。
(3)萝卜籽10~20克,炒黄研细粉,加糖,开水冲服,每日分1~2次服。
(4)黑芝麻15克,捣碎,水煎,空腹食。或黑芝麻10~20克,炒香,打碎,与鸡蛋同煎或夹入馒头、面包内,日1~2次。
(5)地瓜煮食。
(6)黄芪苏麻粥:黄芪10克,苏子50克,火麻仁50克,粳米250克。将黄芪、苏子、火麻仁洗净,烘干,打成细末,倒入200毫升温水,用力搅匀,待粗粒下沉时,取药汁备用。洗净粳米,以药汁煮粥。适用于气虚便秘。
(7)杏仁羹:杏仁10~20克,山药50克,胡桃肉20克,蜂蜜适量。将前三味洗净去皮打碎和匀,加蜂蜜,加水适量煮沸,频服。
(8)家庭常备中成药:偏于热积便害阀愤合莅骨缝摊俯揩秘者,可服小儿七珍丹、小儿保赤丸、通便灵等;偏于体虚者,可备启脾丸、灵菇合剂等。
爱心提醒:
1、不要给便秘的宝宝提供过多温热性的食物如虾类等。
2、不能随便给宝宝长期服用金银花露等凉性药物,以免损伤宝宝幼嫩的脾胃功能。
3、有持续便秘的宝宝应至小儿外科进一步检查。
造成幼儿便秘的原因较多,大多与饮食的质量密切有关:
一是摄入食物数量不足,经过消化后大便形成量少,不能刺激直肠壁引起便意;
二是饮食不合理,挑食偏食较严重,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较多,如鱼肉、禽肉、鸡蛋、牛奶或奶粉、巧克力等,而淀粉类、糖分、蔬菜和水果吃得较少,食物中的纤维素不够,这样,大便会很干很臭,造成排便困难或便秘;
三是水分摄入不足,有些父母没有养成每天给幼儿喝温开水的习惯,另外在夏天出汗很多,或秋天气候干燥,或其他原因损失较多水分时,未能及时补充水分,都会使大便干结造成便秘。
除这三个原因外,不少幼儿没有从小养成每天按时排便的习惯,总是2-3天大便一次,由于缺乏按时排便训练,不能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也可导致便秘。
针对上述这些原因,父母首先要使幼儿养成天天排便的习惯,一般宜安排在早晨起床之后。倘若父母能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幼儿多数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其次要调整好幼儿的饮食质量,下面一些建议可供父母参考:
建议一:幼儿饮食的食物结构要合理。
每天应提供牛奶、鸡蛋、粗杂粮、蔬菜和水果、荤菜及豆制品等。要纠正幼儿只爱吃荤菜,不爱吃蔬菜、水果的不良饮食习惯。可以采用以荤带素或荤素合一的方法来增加蔬菜摄入量,如提供荤素肉丸子、菜肉馄饨或包子、罗宋汤、炒三丝、炒五丁等。有些蔬菜如西红柿和黄瓜可以洗净后生吃,幼儿食谱中要增加蔬菜的品种,一般来说每天蔬菜与水果的品种宜保持在5-7种。
建议二:要基本保证幼儿每天各组食品的摄入量。
2-4岁幼儿食品摄入量范围如下:粮食组150-200克,蔬菜组100-150克,水果组75-100克,肉禽鱼组85-105克,蛋50克,牛乳200-400克,豆制品25克。可适当扩大粮食品种,如提供多谷面包、杂粮面包或麸皮面包、全麦片、玉米、红薯及豆类食品,但要注意不要天天吃,每次量也不宜过多。便秘幼儿不宜多吃河虾或海虾等温热性食品。
建议三:每天要补充充足的水分。
尤其在夏天或运动时大量出汗后或秋燥天气时,要注意补充水分,一般来说1-2岁每公斤体重需水130ml,2-3岁则需120ml。幼儿除了从一日三餐饮食中获得水分外,每天还应让幼儿单独饮水1-2次,每次100毫升左右。
温开水、蜂蜜水或鲜果汁水都适宜于便秘幼儿。请注意平时不要用充气饮料代替凉白开。幼儿发热时,水分需要量多,更要多饮水。
建议四:要少吃油炸食品。
幼儿胃肠功能稚嫩,油炸食品较难消化,可能引起大便干结。但也有一些含油脂多的食品如芝麻、核桃仁、桃仁等都有润肠作用,可使大便变软,容易排出。
建议五:进食焦米粥也是一种办法。
孩子口里有难闻气味,提示孩子消化功能差,可能是肉吃太多,有积食,除了减少肉类的摄入外,可以进食焦米粥。其方法是将小半碗生大米,不用淘洗,放入铁锅内用小火炒至金黄色(约20多分钟),然后放入另一锅内加水煮成焦米粥。让孩子吃一天,能明显改善肠胃功能,也可使大便通畅。此粥也适合疾病恢复期的儿童食用。
此外,要让孩子适当地活动,四肢肌肉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有助于孩子肠道肌肉的发育。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少吃膨化类小食品如薯片、三角脆及巧克力糖果等零食。
对于发生便秘的孩子,可用如下几种简便方法:
1.按摩法:右手四指并拢,在孩子的脐击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
2.肥皂条通便法:用肥皂削成铅笔粗细、3厘米多长的肥皂条,用水润湿后插入婴儿肛门,可刺激肠壁引起排便。
3.咸萝卜条通便法:将萝卜条削成铅笔粗细的条,用盐水浸泡后插入肛门,可以促进排便。
4.开塞露:将开塞露注入小儿肛门,可以刺激肠壁引起排便。
如比较严重的话,可以用肥皂条或开塞露,但要注意不要养成习惯,造成依赖。
平时注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不要用水果替代蔬菜。多喝水,也可以每天冲一点蜂蜜水喝,注意不要用开水冲。
用萝卜切片煮水喝也很有效,不妨一试。
还有一个偏方,用白萝卜和梨切片一起煮水给宝宝喝,梨核放在水里一起煮。一般吃两天见效。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