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巾帼不须眉是什么意思,以及巾帼不须眉是什么意思呀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巾帼不须眉“的意思
巾帼一般是指妇女(是从女性的头饰来称的);
须眉则是指壮年的男子(也是从头饰的样式而得的称呼)
;
胜则是说,女子未必就比男子差,或是不比男子差。
巾帼不让须眉的意思是什么
巾帼不让须眉: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
含义:指女子亦可为有所作为者,不一定比男子差。
出处:《三国志·魏志·明帝睿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
翻译:诸葛亮数次派遣使节递交战书,又送给司马懿头巾之类妇女穿戴的服饰,以此来激怒宣王。
扩展资料
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1、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高宗武丁的王后。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小国。
2、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有说苗族),四川忠州人。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明思宗曾写下了四首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3、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李渊嫡妻窦氏所生。嫁给武将柴绍为妻。李渊起兵后,平阳公主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响应李渊。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巾帼不让须眉
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的意思: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现代多用作成语。
源出《三国志·魏志·明帝睿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汉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书》相互混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
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关于巾帼不须眉是什么意思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