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怎么改变命运
1、千万要坚持自己,不要为了合群就丢掉本心。大学是不合群的开始。坚持阅读和跑步。此刻我坐在湖边阅读村上春树,还有微风和粼粼的湖面,柳树低着头…
2、这个放着我来答1、成绩。大学生首先还是学生,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学有余力再言其它;2、目标。搞明白自己要干啥。如果搞学术,那就趁早去实验室做实验发paper,为了以后保研保博方便。如果打算以后工作,那就学那些工作的必备技能,比如口才、英语口语等技能。当然,啥都不知道的话可以寒暑假去实习了解(都啥年代了别发传单了);3、多看课外书多走走。出门在外,历史、政治、文学、地理、大好河山等啥都要知道一点,慢慢涉猎,每天一点点;4、锻炼身体,没颜值你还不锻炼?;5、明白“积少成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
求 真正令人爆笑的笑话(不要太恶心的)
小姐向警察解释自己没有卖淫:我只是把两元的避孕套卖到了二百元,最多算抬高物价。警察:后来呢?小姐说:教他如何使用,属于售后服务。
演出结束,领导上台拉住漂亮的蒙古族女演员的手嘘寒问暖不放手,还一个劲地问叫什么名字?女演员激动地说:玛勒格碧
生日派对上蛋糕只剩下一块,上面恰好写着生日两个字。男孩大方地拿起刀一分为二,温柔地对女孩说:“我负责‘日’,你负责‘生’,好吗?”
人生感语:当工作和爱情不如意时,可掏出小弟弟,凝视它、静思它所蕴含之精神:能长能短,能粗能细,能伸能曲,能软能硬,学学它,眼前的困难算个鸟!
一幼儿园的小破孩躲在厕所里吸烟,被老师抓到,老师问他为什么吸烟,他低下头,深沉的回答:祖国未统一,心情很郁闷!
处长与漂亮的处女跳舞,舞曲高潮时处长有点激动,下面挺了起来,处女察觉后好奇地问:你下面是什么?处长:我下面是科长。处女:官不大还挺硬
女市长和男书记共同赴宴,席间高兴之余,书记说:书记一般都干过市长!女市长机灵地应答:是的,书记一般是市长生(升)的!
局长聘秘书,四美女应征。题:女人两张口有何不同?甲女:一横一竖。乙女:一毛一光。丙女:有牙无牙。丁女:一张本人用,一张局长用。丁被录取!
有人说:聪明的女人可以激励男人,秀美的女人可以迷惑男人,有才华的女人可以吸引男人,有地位的女人可以玩转男人,什么都有的女人可以搞惨一批男人!
有一对男女过桥,桥上有一只老虎怒目而视,女略思索后脱衣而过。男也学脱衣而过,却被老虎扑倒。男不解?老虎说:你以为你有根小棍儿就是武松了?
老师让学生用“皱纹”造句,一学生写:我爸爸的蛋上有很多皱纹,老师批评家长不该啥地方都让孩子看。家长解释说:这孩子从小粗心,少写一个“脸”字
三只蝙蝠一起去茶馆喝茶,它们刚落座,其中一只蝙蝠说:老板来杯“血”,顿时另两只蝙蝠大笑,这年头谁还直接喝啊。于是第二只蝙蝠说了:老板来杯柠檬味的“血”,接下来第三只蝙蝠说:老板来杯100度的白开水,第一和第二只蝙蝠见状哈哈大笑,就在这时只见要白开水的蝙蝠突然从兜里掏出个“卫生巾”往杯里一放,说:你们懂什么啊,这年头流行泡茶喝。
原文出自:http://www.laifu.org/wangwen/4725.htm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
①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
②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
③萤囊映雪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
④凿壁偷光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
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⑤童第周,字慰孙,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扩展资料: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1948年2月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福州英华高一上春季班。
1950年夏高三上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
1949年至1953年,他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由政府分配至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
1953-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
1954年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5年2月经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推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6年,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
1957年9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1960-1962年,转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
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
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等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
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任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8年被定为一级研究员。
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
主要成就:
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
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他发起创建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中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表达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
参考资料:
陈景润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