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菲律宾的文化
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90多个民族。主要民族有比萨扬人、他
加禄人、伊洛克人、比科尔人、卡加延人等,共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少
数民族有华人、印度尼西亚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国人,还
有为数不多的土著民族。居民约85%信奉天主教,5%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
信奉独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土著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华人多信奉佛教。
菲律宾群岛上的阿埃塔人的祖先是菲律宾最早的居民。其次是约在公元
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自亚洲大陆由水路迁到菲律宾的原始马来人,他们
带来了新石器文化。新马来人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6世纪分批迁入菲律宾,
他们带来了金属工具和拼音字母,是后来比萨扬人、他加禄人、伊洛克人的
祖先。总之,从史前时期的矮种人、马来人的混合中逐渐形成了今天菲律宾
的众多民族。在这些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后来又移入了华人、印度人、阿拉伯
人等亚洲人,此后又和欧洲白种人相互通婚,吸收了其他民族以及人种的成
分。
平原地区各民族人数最多,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占主导地位,
最早受到基督教及其文化的影响。西方文献称他们为“基督民族”。其数量
上占全国的90%,所在地区是菲律宾群岛最富裕的地区。正因为如此,平原
民族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也高,因而大民族多。而山区的民族由于条
件艰苦,虽然出生率也高,但自然增长率却不高,因而都是小民族。
菲律宾文化特点
菲律宾文化特点
礼节礼仪
菲律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间时,无论男女都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与熟人或亲朋好友相间时,一般都很随便,有的男女之间相逢时,常以拍肩膀示礼。年青人与长辈相见时,则要吻长辈的手背,以示对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见长辈时,则要吻长辈的两颊为礼;如果晚辈遇见长辈时,说话前要把头巾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并称呼长辈为“博”(意为大爷)。伊斯兰教徒见面时,要施双手握手礼,在户外相见若没戴帽子,则必须用左手捂头。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的方式很独特。他一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是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他们认为这才是真诚的、真正的握手。
信仰忌讳
菲律宾人大多数信奉罗马天主教;还有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民族多信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鳄鱼和鸟类,认为有一种神鸟是伟大全能的创造之神,它创造了天、地和人,称为巴塔拉。
菲律宾人很忌讳“13”数。认为“13”是“凶神”,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是令人极为厌恶的数字。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用左手是对人的极大不敬。他们一般都不愿谈论政治、宗教及本国状况和腐化问题。伊斯兰教徒忌讳猪。他们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也不喝牛奶和烈性酒。菲律宾人不爱吃生姜;也不喜欢吃兽类内脏和腥味大的东西;对整条鱼也不感兴趣。
饮食习惯
菲律宾农村人一般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副食以各类蔬菜、海鲜、蛋禽及肉类为主。菜肴喜多放调料,尤喜香辣调味品。菲律宾三宝颜市沿海及苏禄海域的巴交族人,惯以木薯、鱼类为食。他们很少吃大米。虽然不忌食牛肉、羊肉、猪肉,但多数人却厌食用肉类。他们喜食各类水果,尤其偏爱甘蔗。菲律宾人在日常生活中嗜嚼槟榔。在他们待客中,也总少不了以槟榔来招待。伊戈罗人除有此俗外,还喜欢咀嚼烟叶。他们习惯吃西餐,但对中餐也感兴趣。上层人士用餐惯使刀叉,农村人及穆斯林信徒惯用右手抓食。
菲律宾有哪些民族文化
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口主要分布在吕宋、米沙鄢和棉兰老三大地区。菲律宾有90多个民族,主体民族为马来族,包括他加禄人、伊洛戈人、比萨扬人、米沙鄢人、维萨亚人、比科尔人等;他们大多居住在平原地区,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最早受到基督教及其文化的影响,西方文献称其为“基督民族”。在吕宋岛的北部和南部、民都洛岛的东部、棉兰老岛等地的山区还居住着50多万少数民族,包括邦班牙人、帮加锡南人、卡加扬人、伊富高人、马拉瑙人、阿埃塔人等。此外,还有外来的华人、阿拉伯人、印度人、欧美人,以及为数不多的原住居民。
菲律宾群岛的民族与文化丰富多样,史前的尼格利陀人是菲律宾最早的居民,南岛民族的迁徙和宗教贸易的发展,陆续带来了马来文化、印度文化、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菲律宾有70多种语言,国语为他加禄语,英语为官方语言。菲律宾的风俗、艺术等方面渗透着多元文化的风格特色,菲律宾的舞蹈艺术也受到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具有多元文化的舞蹈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