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上几内亚共和国的地理资料
几内亚共和国(TheRepublicofGuinea),简称几内亚,来源于柏柏尔语,意为“黑人的国家”,位于西非西岸,北邻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马里,东与科特迪瓦、南与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接壤,西濒大西洋。
几内亚地形复杂,全境分4个自然区:西部(称下几内亚)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中部(中几内亚)为平均海拔900米的富塔贾隆高原,西非3条主要河流——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冈比亚河均发源于此,被称为“西非水塔”。东北部(上几内亚)为平均海拔约300米的台地。东南部为几内亚高原,有海拔1752米的宁巴山,为全境最高峰。
几内亚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内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纬度较高,湿度适中。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雨量充沛,全国年均降水量为30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4~32℃。
几内亚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粮食不能自给。铝钒土、咖啡、可可和橡胶是几经济的主要支柱。
几内亚哪年建国
公元9至15世纪,几内亚是加纳王国和马里帝国的一部分。1870—1875年民族英雄萨摩利·杜尔统一境内各小王国。建立乌阿苏鲁王国。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侵入几内亚,随后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接踵而至。1842—1897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同各地部落酋长签订30多个“保护”条约。1885年柏林会议划几为法国的势力范围。1893年命名为法属几内亚。1957年几内亚民主党领导人艾哈迈德·塞古·杜尔组织半自治领地政府。1958年9月几内亚人民通过公民投票反对法国戴高乐宪法,要求立即独立,拒绝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同年10月2日正式宣告独立,成立几内亚共和国。杜尔出任共和国首届总统。1984年3月底塞古·杜尔总统逝世,4月3日以兰萨纳·孔戴为首的军人发动政变,接管了国家最高权力,几内亚首任总统塞古·杜尔
宣布改国名为“几内亚共和国”(亦称几内亚第二共和国),孔戴成为几内亚独立后的第二位总统。1994年1月,成立第三共和国。2003年12月,几内亚举行总统选举。此次选举是几内亚实行多党制以来举行的第三次总统选举。当时69岁的孔戴以95.25%的得票率蝉联总统。2008年12月22日,孔戴总统病逝。23日,以穆萨·达迪斯·卡马拉上尉为首的部分军人发动政变,成立“国家民主与发展委员会”,接管国家权力,同时推举卡马拉为该委员会主席。2010年11月,几内亚举行大选,阿尔法·孔戴赢得选举,成为几内亚第一位民选总统。
★几内亚共和国 有多少人口
1280万(2019年)。
几内亚全国有20多个民族,其中富拉族(又称颇尔族)约占全国人口的40%以上,马林凯族约占30%以上,苏苏族约占20%。
几内亚共和国简介:
几内亚共和国(英语:TheRepublicofGuinea;法语:LaRépubliquedeGuinée),简称几内亚,位于西非西岸,北邻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马里,东与科特迪瓦、南与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接壤,西濒大西洋。
几内亚系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粮食不能自给。自然资源丰富,有“地质奇迹”之称。铝、铁矿储藏大、品位高,其中铝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
此外还有钻石、黄金、铜、铀、钴、铅、锌等。水利资源丰富,是西非三大河流发源地,有“西非水塔”之称。可耕地600万公顷,其中80%未开垦,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