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漳浦县赤岭初中学校怎么样
1、根据漳浦民族中学官网资料,漳浦民族中学是赤岭畲族乡唯一一所初级中学,创办于1969年,原名为漳浦县赤岭中学,1985年元月更名为福建省漳浦民族中学。师资力量相对比较坚强,学校会安排专业教师定期进行授课,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学校每年还会组织各种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由此可见,该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2、漳浦民族中学50年来,学校秉承勤朴敬业、奋发自强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办出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理念,培养了近50届共7000名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二、漳浦一中有校服吗
漳浦第一中学是一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省级文明学校,自创办于1926年4月,至今已有90年办学历史,原校址在绥安镇东门外明代乡贤黄道周先生讲学处,1927年春迁至现址。学校前身为“漳浦县立绥安初级中学”,曾改名为“漳浦县立初级中学”等。1953年扩大为完全中学,1981年升格为省级重点中学,1992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2002年转型为漳州市第一所完全高级中学。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连续九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被选定为“福建省青少年道德建设研究实验学校”,荣获“省教育常规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省五四红旗标兵”等荣誉称号,被誉为“东南名校”“人才摇篮”、八闽大地盛开的一朵教育奇葩。
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的漳浦一中,先后有20位社会贤达、教育专家担任校长。悠久的历史奠定了她丰厚的文化底蕴,八十四年的办学经验铸就了她今日教育教学的辉煌。八十三年风雨兼程谋发展,八十三年辛勤耕耘育英才,文明的圣火在这里不断燃烧、传承、延展。
学校占地面积71992平方米,建筑面积48217平方米,绿化面积26200平方米。有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各两幢,厚德楼教学综合楼、育才楼、丰泽楼、科学楼(已拆,新科学楼已建成)、逸夫图书馆、师生食堂各一幢,教师宿舍楼四幢,怀恩楼,实验楼,合计建筑面积38000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错落有致、动静分明,树木葱茏,鲜花争艳,绿草成茵,幽静清雅,自然美与人文美有机结合,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学校办学条件日臻完善,运动设施完善;教学设备齐全,每间教室都配有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阶梯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备课室;理、化、生多媒体演示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一应具有。校园百兆网、“校校通”管理平台、“国之源”教学资源库等一应俱全。
校训:“严谨、勤奋、求实、进取
校风:“文明、求是、创新、向上”
教学理念:“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质量兴校、品牌强校、求新制胜”
办学思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发展战略“争当品牌教师、创建品牌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281人。其中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有21人;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有221人,包括省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3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6人,45名市研究型名师,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7人,市级骨干教师24人。现有教学班58个,在校学生3248人,生源素质良好。
2007年10月以来,以陈荣龙书记、胡少吴校长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班子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严谨、勤奋、求实、进取”的校训,牢固树立“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质量兴校、品牌强校、求新制胜”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牢牢把握学校改革和发展方向;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思想,提出“争当品牌教师、创建品牌学校”的发展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在重师德、铸师魂、练师功、精师艺、创新招、出成果上下功夫,打造学校教师的品牌;校园环境建设在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人文化上下功夫,打造育人环境上的品牌;在德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手段、学科教学、体育竞赛、文化艺术表演和特色教育等方面开拓创新,独树一帜,形成品牌系列。学校管理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化管理,形成特色鲜明的管理文化。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千方百计地唤醒人的追求、增强人的自信、振奋人的精神、挖掘人的潜能,为实现培育合格人才的崇高目标而奋斗。学校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校风、校貌建设,推出“三项工程”(形象工程、优教工程、乐学工程),加强三个阵地(课堂教学主阵地、宿舍生活副阵地、课外活动活阵地)的教育与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三化”(制度化、标准化、序列化)要求,形成了“文明、求是、创新、向上”的校风、“德高业精、敬业奉献”的教风和“爱国、明礼、奋发、有为”的学风。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省市各级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学生中有一大批省市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学科尖子脱颖而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年年刷新历史记录,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办学效益蒸蒸日上,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从创办之初的“漳浦县立绥安初级中学”到“漳浦县初级园艺职业中学”,从建国后的“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到“城关‘五七’中学”、“城关中学”、“漳浦中学”再回归到“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学校在历史的浪潮中几经波折,但团结进取、务实求真的一中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主,多育人才,育好人才,向漳浦的父老乡亲呈上一份份满意的答卷。进入80年代后,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和教育形势的好转,学校迎来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辉煌。在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日益提高,校园建设也日趋完善。1992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从1995年开始,学校高考上省专人数年年稳居漳州市同类重点中学第二位,奠定了成为名校的基础。2002年,学校转型成为漳州市第一所完全高级中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年年创辉煌。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漳浦一中高考本科上线率分为95%、98.5%、99%、95.3%,稳居漳州市第一位;三年来,学校高考本一线数分别为465人、495人、533人,年年递增;胡毅森、洪跃镇、赵文腾、林三春、肖世泽、陈文龙、林艺城、李荣华等同学考上了清华大学,郑艺明、徐丹慧、胡臻闲、徐鸣、陈小香、陈逸鹏、洪艺华等同学考上了北京大学,陈弘同学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林三春同学在第23届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中荣获福建省一等奖;2011届陈小香同学在北京大学保送生选拔考上中脱颖而出,成为漳州市理工类考生参加北大保送生选拔录取的第一人,2011届理科考生林艺斌以703分勇夺漳州市理科高考状元…
2012年高考本科一批上线数多达647人,应届本科一批上线率高达51.08%,;本科上线数达1449人,本科上线率达98.13%,连续十年名列漳州市第一名;理工类应届考生王煜同学以总分679分荣膺漳州市亚军;文史类考生刘必麟同学以635分名列漳州市第4名。此前何康同学参加北京大学保送生考试已被录取;蓝维玲同学参加国际生考试已被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录取。
2013年高考本科一批上线数606人,本科上线数1371人,连续十一年稳居漳州市第一位;理科600分以上43人,理科580分以上85人,理科550分以上多达194人;文科580分以上11人,文科550分以上多达58人;考生张春龙、陈宇枫高考成绩居漳州市理科前5名,考生何婧居漳州市文科前3名。文史类林嘉珩同学参加北京大学保送生考试叩开北大之门之后,张春龙被清华大学录取,陈宇枫、张雪莉、魏玉虾被北京大学录取。至此,漳浦一中2013年高考共有五位学子问鼎清华、北大。
2014年高考张昆贤、邱志维、黄培宏三位学子被北京大学录取,本科上线人数再创佳绩。
2015年高考本科一批上线人数660人,本科上线数1028人,连续十三年稳居漳州市第一位;理科650分以上4人,理科630分以上29人,理科600分以上89人;文科640分以上2人,文科620分以上15人,文科600分以上48人,并夺得漳州市文科状元;再创佳绩。
福建漳浦人,毕业于漳浦一中。中共党员,研究员。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研究生班,获文学硕士学位。历任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工人、干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干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室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副主编,研究员。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泥土与蒺藜》、《缤纷的文学世界》,专著《王蒙论》,文学论文集《生活的痕迹》等。论文《论鲁迅与林语堂的幽默观》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99年中科院物理所理学博士,获“院长特别奖”,博士论文获得2001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999-2003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美国能源部Ames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 2004年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获“择优支持”,2008年终期评价为优秀。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年获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现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L01课题组组长,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兼职教授。任EPL Co-Editor,《光学学报》、《科学通报》和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编委。 2014年入选Thomson Reuters Highly Cited Researcher。
1942年8月生,福建漳浦人。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1965年8月参军,历任铁道兵第11师医院军医,1971年5月调解放军304医院工作,1983年任第304医院副院长,1989年5月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卫勤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任解放军医学图书馆首任馆长(副师职),1992年10月任总后勤部人民军医出版社副社长,1995年11月-1999年12月任总后勤部人民军医出版社社长(正师职),2001年1月任总后勤部人民军医出版社编审。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2003年12月晋升为专业技术三级。
柯云瀚,笔名梦北,梦山斋主人,男,汉族,1958月生于福建漳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拔尖人才、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总评委、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供职福建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黄坤生,笔名笃林,别署风来山馆主人,福建漳浦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漳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传略编入《中国现代书法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法根基唐宋,上溯魏晋,下及明清,于真、行、隶、草、篆诸体皆有涉猎。以行草书最得会心处。 1991年以来,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青展、全国展、行草书展、楹联展等国内重大展览,作品、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有作品被国内外多家艺术馆、博物馆收藏。
林仲文,1957年生,福建省漳浦县人,斋号海云山馆。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漳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政协海云墨会书画家、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书法作品1995年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入展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1997年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展、1998年世界华人书画展、1996年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1999年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2000年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等。
谢荔梅,福建人,中国女子田径队运动员,1986年出生,女子三级跳亚洲纪录保持者。2008年6月19日,福建三级跳女将谢荔梅在曼谷以14米73打破了黄秋艳保持6年之久的亚洲记录,这是福建运动员在国际体坛又一项重大突破。2010年11月25日晚,广州亚运会女子三级跳远比赛中,凭借14米18的成绩获得银牌。2012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第一站南京站比赛中,以14米21的成绩获得女子三级跳远冠军。2006年福建十佳运动员、泉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学校曾被编入《中国著名中学》一书,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连续十二届被评为“省文明学校”,被省教育厅选定为“福建省青少年道德建设研究实验学校”,荣获“省青年教师创优评优活动先进集体”、“省教育常规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省民主制度建设先进单位”、“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省新风杯奖”、“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省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漳浦县的社会事业
南北朝时期,境内已用牛耕作、船网捕鱼,手工纺织和土建等技术亦初具水平。唐代建置漳浦县(县治附州治)后,漳浦县成为闽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文化科技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尤其是农作物种植技术提高更快,其他行业也均有发展,技术人员不断增加。宋代,土、木、石、瓦结构的建筑技术达到相当水平,出现佛昙古石桥、大坑兵营、绥安威惠庙等大批雄伟建筑物。明清时期,境内的陶瓷玉器制造、手工纺织、民间医学等行业技术均已达到较高水平,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技术人才。明末清初的赵彦衡能制造定时自鸣钟和指南针,精确度极高。繁荣的海外贸易也促进沿海造船技术的迅速提高。农作和制糖、酿酒等手工作坊技术也达到相当水平。清末至民国时期,出现农垦企业公司和近代机械制糖、碾米、磨粉和机械电力厂家及汽车运输业,从外地聘来和本地自学成才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增多。但由于私有制度的约束,各行业均为个体经营,加上科技人员有限,科技事业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和科技人才的使用。各级科技研究机构相继建立,科技队伍迅速壮大。全县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建立健全四级农科网络,培养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的农、林、牧、渔、果技术专家,创造丰产技术经验,使农村种植、养殖业产量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950年以后,各专业技术部门逐步地、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工人和老农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到1965年,全县有科学技术人员500多人。科研活动十分活跃,促进全县的经济建设。“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机构瘫痪,但科技人员排除“左”的干扰,积极投入生产第一线,与干部群众一道开展科学种田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10多万亩的旱涝保收高产田和一批中、小型水库及水渠配套设施,同时也取得一些科技成果。1978年后,政府对科技工作和科技人员更加重视和关怀,科技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智慧和才干,获得累累硕果。1988年,县人民政府配备科技副县长,各乡(镇)相继配备科技副乡(镇)长,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到1989年,全县有5463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20个专业系列的377个企事业单位。1978~1985年,全县获奖科技成果50项;1985~1989年,获得科技进步成果奖80项。其中获得省、部级重大科技奖4项,市(地)级科技进步成果奖17项。
2008年,漳浦县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6个,获得立项13个,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
2011年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8个,完成省市科技项目结题6个。唐至清末共有文武进士164人,有579人中举;文职七品武职五品及以上官员502人。明清两朝共有进士145人。其间,涌现出高登、探花林士章、大学士黄道周、蔡新及收复台湾的杰出将领与治台杰出人物蓝理、蓝廷珍、蓝鼎元、黄性震等一大批政绩显赫、影响深远的政治、军事、教育家。但在封建社会里,县人受文化教育的普及率极低,全县有97%人口是文盲,到1949年全县文盲率还达87.3%。到1989年,全县有中学34所,小学304所,在校学生9.46万人,教职员3659人。同时积极创办成人、业余和技术教育学校。1989年全县有1075名科技人员被评上高、中级职称(其中高级职称70人)。已知在外地担任党政军科文的县(团、处)级干部134人(另有民国时期16人);在外地工作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94人。
2008年投入353.6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学。
2011年实施中小学校舍重建项目68个,面积9.97万平方米。全县本科上线2805人,超过市下达目标244人,漳浦一中荣获漳州市“高考功勋奖”。全县先后兴建影剧院7座,共7800座位,新建文化馆、儿童乐园、图书馆、博物馆,各乡镇均成立文化站。组建芗剧、潮剧、木偶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49个。漳浦芗剧团的唱腔歌曲被灌制成唱片和戏剧录像片销往香港、新加坡等地。木偶艺术家杨胜教授等艺人多次率团出国访问传艺。漳浦剪纸艺术名扬四海,被誉为“剪纸之乡”。
2011年举办黄道周诞辰425周年纪念活动,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建成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清光绪以前漳浦县人民医治疾病都采用祖国传统的中医、中药。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才传入西医。民国26年(1937年)县始设卫生院,民国31年后相继设立旧镇、佛昙、杜浔、石榴等卫生院(所)。卫生院设备简陋,医务人员缺乏。由于缺医少药,卫生防疫措施不力,自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至民国37年,50年间全县死于鼠疫者共达21669人,霍乱、天花及其它急、慢性传染病也经常流行,毁于血吸虫病的村庄就有66个。
至1989年全县有县属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20家,机关、企业、学校医疗室25所,行政村保健站(室)341个,医务人员共1055人,平均每千人口有医务人员1.4人。
2008年投入5144万元建设县医院住院大楼、县疾控中心综合楼等卫生基础设施,县医院成为全国首批“温暖中国行动”定点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2.8万人次参合农民获得2805万元补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86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89人;17312名城乡困难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2011年实施县医院扩建及中医院搬迁新建工程,推进9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提高新农合报销补偿标准,扩大门诊特殊病种报销范围,有5.17万人获得住院补偿,补偿金额达7600万元,有效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漳浦体育活动项目甚多,民间武术活动更为活跃。新中国成立后,积极组织推广全民健身体育运动。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按计划组织开展各项体育运动比赛,办好少年业余体育学校。1987年漳浦获得省体育先进县称号,1988年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1950~1989年,全县为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24人,有2人3项3次获得世界、全国冠军,并有2人2项5次打破全国记录;有57人75次(项)打破省、市体育比赛记录。 2008年漳浦籍运动员谢荔梅两度打破亚洲女子三级跳远纪录,王苏鸿获全国帆船赛冠军。
文章分享结束,漳浦县教育网和漳浦县教育网官网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