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生素K3简介
目录 1拼音 2亚硫酸氢钠甲萘醌药典标准 2.1品名 2.1.1中文名 2.1.2汉语拼音 2.1.3英文名 2.2结构式 2.3分子式与分子量 2.4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2.5性状 2.6鉴别 2.7检查 2.7.1磺酸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2.7.2水分 2.8含量测定 2.8.1亚硫酸氢钠 2.8.2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2.9类别 2.10贮藏 2.11制剂 2.12版本 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说明书 3.1药品名称 3.2英文名称 3.3维生素K3的别名 3.4分类 3.5剂型 3.6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药理作用 3.7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药代动力学 3.8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适应证 3.9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禁忌证 3.10注意事项 3.11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不良反应 3.12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用法用量 3.13维生素K3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4专家点评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已经自动替换为维生素K3,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拼音
wéi shēng sù K3
本品为维生素K3与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按干燥品计算,含(C11H9NaO5S·3H2O)应为63.0%~75.0%;含NaHSO3应为30.0%~38.0%。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臭;有引湿性;遇光易分解。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1)取本品约50mg,加水5ml溶解后,滴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即发生甲萘醌的鲜黄色沉淀。
(2)取本品约80mg,加水2ml溶解后,加稀盐酸数滴,温热,即发生二氧化硫的臭气。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457图)一致。
取本品0.1g,加水5ml溶解后,加邻二氮菲试液2滴,不得发生沉淀。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应为9.0%~13.0%。
取本品约1.5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5ml,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碘滴定液(0.05mol/L)25ml,密塞混合,放置5分钟,缓缓加盐酸1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3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5.203mg的NaHSO3。
避光操作。取本品约1.0g,精密称定,置200ml量瓶中,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ml,置分液漏斗中,加三氯甲烷40ml与碳酸钠试液5ml,剧烈振摇30秒,静置,分取三氯甲烷层,用三氯甲烷湿润的棉花滤过,滤液置200ml量瓶中,立即用三氯甲烷40ml洗涤滤器,洗液并入量瓶中,水层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提取液滤过,并用三氯甲烷20ml洗涤滤器,合并提取液与洗液置量瓶中,用三氯甲烷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用2%三氯甲烷的无水乙醇溶液作空白,在25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另取甲萘醌对照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同法测定,计算,并将结果与1.918相乘,即得供试品中含C11H9NaO5S·3H2O的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甲萘醌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甲萘醌;维他命K3;凝血维生素三
2.注射剂:2mg(1ml),4mg(1ml)。
维生素K3与维生素K11比较,显效较慢,作用较弱。其他参见甲萘氢醌。
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即维生素K3)为水溶性,口服可直接吸收,且不依赖于胆汁,活性也较强。维生素K3被吸收后在肝内迅速代谢,经肾脏及胆道排泄,不在体内蓄积。
1.用于止血,如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广泛肠切除所致肠吸收功能不良患者、早产儿及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原血症)、香豆素类或水杨酸类过量以及其他原因所致凝血酶原过低等引起的出血。
2.预防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维生素K缺乏缺乏症。
3.用于镇痛,如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引起的胆绞痛。
1.新生儿出血症不宜用维生素K3,而以维生素K11治疗较为合适,因维生素K3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和溶血。
2.药物对妊娠的影响:临产妇女不能用,除非用于防止新生儿出血。
3.用药期间应定期测定凝血酶原时原时间,以调整维生素K3的用量及给药次数。
1.维生素K3较大剂量可使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溶血(且发生率较维生素K11高),可诱发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
2.维生素K3可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2.肌内注射:(1)止血:每次2~4mg,每天4~8mg;(2)防止新生儿出血:孕妇在产前1周使用,每天2~4mg;(3)胆绞痛:每次8~16mg。
1.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代谢。两药同用,作用相互抵消。
2.较大剂量水杨酸类、碘胺药、奎宁、奎尼丁等也可影响维生素K效应。
3.维生素K3肌内注射后遇堿性药物或还原剂可失效。
二、维生素k3的用途是什么
促进凝血酶原的形成,加速凝血,维持正常的凝血时间,另外还具有利尿,强化肝脏的解毒功能,除低血压。维生素K3不足将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出血不止,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挫伤也可能引起血管破裂,出现体表可观察到的皮下泛发性出血,以及肌肉、脑、胃肠道、腹腔、泌尿生殖系统等器官或组织的出血或尿血、贫血,甚至死亡。而且还可以作为着色剂和营养两用的食品添加剂。
三、维生素K3有什么作用
人体维生素K的需要量非常少,但它却是维护血液功能的正常的重要维生素,不但能促进血液正常凝固,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还可防止内出血及痔疮。经常流鼻血的人,应该多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维生素K。
预防维生素K缺乏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吃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K在烹饪过程中受损程度极轻微。
维生素K又称氢化甲萘醌,属脂溶性维生素。共有三种,K1、K2由肠内菌制造,K3则是合成物质。
其主要功用:1、防止新生婴儿出血疾病;2、预防内出血及痔疮;3、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4、促进血液正常凝固。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