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什么意思
原文: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壮举。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口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潇潇雨歇”是什么意思
“潇潇雨歇”意思:急骤的风雨刚刚停歇。
潇潇
拼音:xiāoxiāo
释义:
1、形容风雨急骤。
2、小雨貌。
3、凄清、冷寂貌。
4、头发稀疏貌。
5、清高超俗貌。
6、象声词。
引证解释:
1、指风狂雨骤的样子。
《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毛传:“潇潇,暴疾也。”
唐·许浑《送薛秀才南游》诗:“遶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2、小雨貌。
南唐王周《宿疎陂驿》诗:“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潇潇古驿中。”一本作“萧萧”。
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3、凄清、冷寂貌。
唐刘长卿《石梁湖有寄》诗:“潇潇清秋暮,嫋嫋凉风发。”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一行塞雁,落隐隐沙汀;四五只孤舟,横潇潇野岸。”
4、头发稀疏貌。
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潇潇白发,家园暂安,馀生聊寄锦江边。”
明晏振之《步步娇·秋思》套曲:“瘦损孤吟黄花貌,髩短短,发潇潇。”
5、清高超俗貌。
清戴名世《涛山先生诗序》:“名世尝读先生之诗,潇潇不覊如其人。”
6、象声词。
元张可久《一枝花·秋景》套曲:“火龙鳞红叶潇潇,金兽眼黄花冉冉。”
清姚鼐《乌江阻风》诗:“镫火连樯底,潇潇杂语庞。”
歇
解释:休息,延伸为停止、中止活动等意思。
"潇潇雨歇"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扩展资料: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白话译文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此词约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也有人认为作于绍兴四年(1134)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
参考链接:满江红·怒发冲冠-百度百科
潇潇雨未歇的歌词大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莫等闲臣子恨何时灭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你不必惦记着我的约
漫长路总让人不能歇
任你轻描淡写我能了解你未言说的坚决
北边有风正吹的野
南方有千层浪等你穿越
八千里路尘与土傲骨以赴
生死间拈花一笑
八方风雨云和月保国土未曾歇
掬一片丹心朝天阙
你不必惦记着我的约
我爱慕你的真你的倔
与你心意相连我愿意学坦坦迎接这一切
此情胜过月光皎洁
此爱要比那初酒还浓烈
八千里路尘与土傲骨以赴
生死间拈花一笑
八方风雨云和月保国土未曾歇
掬一片丹心朝天阙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莫等闲臣子恨何时灭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白了少年头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