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七月网2100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以及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意思:天干的第一位

拼音jiǎ,注音ㄐ一ㄚˇ。

部首田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5画。

五笔LHNH,仓颉WL,郑码KIB,四角60500。

结构单一,电码3946,区位2855,统一码7532。

基本字义:

1、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2、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3、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4、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甲。甲兵。甲士。

5、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甲板。装甲车。

6、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甲。

7、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甲。

8、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甲。甲长。

9、植物果实的外壳:甲坼(外表裂开)。

10、古同“胛”,肩胛。

相关组词:

甲虫[jiǎchóng]

(名)昆虫有硬翅的一类,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是角质,厚而硬,后翅是膜质。如瓢虫、天牛、金龟子等。

甲鱼[jiǎyú]

鳖的别名。

指甲[zhǐjia]

手指或脚趾尖上所生的角质物。

弃甲曳兵[qìjiǎyèbīng]

丢掉铠甲,拖着兵器,指打了败仗狼狈逃窜。

披甲[pījiǎ]

穿上铠甲。

铠甲[kǎijiǎ]

古代军人打仗时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片缀成。

甲胄[jiǎzhòu]

(书)(名)盔甲。

装甲兵[zhuāngjiǎbīng]

以战车为主要作战火力的战斗兵种。

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甲”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总面积约27809平方公里,2000年末人口约为483.60万。桂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壮、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秀丽的山水与浓郁的民俗风情相结合,使原已妩媚的山水更有了几分生动,也使纯厚的民俗风情增添了几分清丽和脱尘。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据地质研究,大约在三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后经风化和溶蚀,形成了神姿仙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这些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并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桂林因“玉桂成林”而得名,每年农历八月秋风宋爽的时节,就会闻到扑鼻的桂花芳香,真是:“芬芳丹桂满山城、花市端宜赐今名”。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不过秦朝时设的桂林郡,郡治不在现在的桂林,而在现今的桂平西南(一说在贵县)。现今的桂林,魏晋南北朝时叫始安;唐代改称桂州,在这里设置桂州都督府,后因静江军节度使驻在这里,宋高宗赵构曾做过静江军节度使和桂州牧,又把她升为静江府。桂州被称为桂林,首见于杜甫<寄杨五桂州谭>一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明清以后,桂林这一名称就固定了。桂林的别号"榕城",则源自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7年)李靖在桂林筑城后,明代杨基一诗"兰根出土长斜挂,榕树城门却倒生"。

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谓之两江四湖。两江四湖景区遍植名树、名花、名草,造榕树、银杏、雪松、水杉、木兰、棕榈诸园,以改善桂林中心城之生态;架设名桥19座,以增加江湖之灵气;恢复、修建古之名楼、名塔、名亭万余平方米,以增桂林城市之亮点;发掘、修缮文物古迹50余处,以昭然桂林之历史文化;建高科技之升船机、船闸各一处,以方便舟船之通行。今天的两江四湖,襟江接湖,飞湍瀑流,奇峰倒影、清波拍岸,芳草缤纷,佳木繁荫。沿湖岸线,斗折蛇行,座座新桥,景趣相融,各呈异彩,楼亭台榭,错落有致,交相辉映,更有,船闸济舟,山环水绕,名胜尽揽。如夕阳西下,万盏齐明,灯火阑珊,双塔映月,桥跨银河,宋街连城。游客日夜可乘船游环城饱览桂林秀色,那些岛屿、绿树、亭台水榭、曲桥衔引、湖光山色在奇幻彩光下,变得色彩斑斓,扑朔迷离,月光、灯光与实景,浑然一体,四湖成了人间仙境。

桂林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有以甄皮岩为代表的丰富的史前历史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秦代水利文化,以靖江王墓、王府为代表的宏伟壮观的明藩王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诗词为代表的异彩纷呈的山水文化。

往往是还没有到桂林就被她“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所吸引,总想精心准备一个假期、一份心情去细细体味这里的山水、人情、风俗和悠闲舒适的生活。泛舟漂游在如诗如画的漓江上;月上枝头时到象山欣赏水中映月;徜徉在龙脊梯田中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把自己慵懒地放在阳朔,悠然地放纵思绪,融入到中西文化的交汇中;或者在桂林的小街上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桂林米粉……桂林总是能给人无穷的回味。

桂林山水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

七星岩在市东普陀山西侧山腰,原是地下河,现为以洞景制胜的风景游览点。洞内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高出中层8到12米;下层是现代地下河,常年有水;中层距下层10至12米。供人游览的中层,犹如一条地下天然画廊,游程长达800米,最宽处43米,最高处27米。洞内钟乳石遍布,洞景神奇瑰丽,琳琅满目,状物拟人,无不维妙维肖。主要景点有石索悬锦鲤、大象卷鼻、狮子戏球、仙人晒网、海水浴金山、南天门、银河鹊桥、女娲殿等。景物奇幻多姿,绚丽夺目。

芦笛岩在桂林市西北7千米处的光明山上,因洞口长有芦荻草,其可制牧笛而命名。芦笛岩是一个地下溶洞,深240米,长约500米,最宽处约90米,其游程虽比七星岩短,但景色却比七星岩更奇。芦笛岩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玲珑多姿,景象万千,由此所组成的雄伟“宫殿”、高峻“山峰”、擎天“玉柱”、无边“林海”无比雄奇瑰丽,耀眼夺目,因此芦笛岩享有“天然艺术宫”之美称,与七星岩并列为“桂林两大奇洞”。芦笛岩洞内主要景点有狮岭朝霞、石乳罗帐、青松翠柏、盘龙宝塔、云台揽胜、帘外云山、原始森林、琉璃宫灯、远望山城、幽景留听等。

独秀峰在桂林市区王城内。它平地拔起,孤峰独秀,人们早用“南天一柱”来形容它的挺拔。由于它在朝霞或夕阳辉照下,犹如巨人批上紫袍,腰系金带,故又名紫金山。从西麓拾级而上,登306级石阶即可到达峰顶,在此俯瞰,桂林数十里奇山秀水一览无余。故游览桂林的游客,一般先游独秀峰,鸟瞰一下桂林全貌。独秀峰山麓还有读书岩(岩即洞)、月芽池等景点。读书岩相传为南北朝文学家颜延之读书处。

叠彩山在桂林市北部,面临漓江,远望如匹匹彩缎相叠,故名。相传过去山上多桂树,所以亦名桂山。又因山麓有奇特的风洞,人们又称它为风洞山。叠彩山是市内风景荟萃之地,包括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和仙鹤峰。上山,一路古木参天,山色秀丽,与园林建筑叠彩亭、于越亭、秀山书院、仰止堂等相融成趣。顶峰拿云亭是观景的好去处,古人赞美这里是“江山会景处”。山上石刻很多,太极阁的摩崖造像和石刻,艺术价值很高。

伏波在桂林市东北伏波门外,东枕漓江,孤峰挺秀,风景迷人,有“伏波胜景”之称,有遇阻回澜之势。伏波山主要名胜有唐代摩崖石刻、还珠洞、试剑石等。东麓的还珠洞分上下两层,互相连通,上洞曲折高朗,壁上多唐代造像。下洞临水伏波,明朗开敞,洞中有试剑石。试剑石乃是天然的钟乳石,它与地面间有一间隙,仿佛被剑坎过一样,故名之。试剑石旁有石凳、石桌、石前有伏波潭,潭水如镜,游人在此赏景别有一番乐趣。

我的朋友们.还没有来过桂林的一定要找个机会来这里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指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

甲,在天干中排第一位,通常表示居第一位。比如富甲一方,表示拥有的钱财在一个地方居第一位。甲冠天下,甲冠:第一。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如甲等。

文章分享结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