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威海卫战役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威海卫被侵占是哪一年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威海卫被侵占是哪一年
威海卫被英国侵占是1898年,被日本侵占是1938年。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集结军舰25艘,陆军2.5万余人,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
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
扩展资料:
威海卫名称由来:
汉初时,威海叫“石落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后来又称为“落柑村”,据后人推测,之所以改为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这里遍地布满了柑橘树的缘故,至于是否如此,无从考证。
到了元代,改为“清泉夼”。改名原因无从知晓,但从字面看“清泉”是“清清的泉水”的意思,作为威海这样一个沿海而多薄山的地方来说可以想见水的重要。
另据《威海卫志》(清乾隆本)记载:“在环翠楼东南石窟中,泉洁而甘,大旱弗匮。邑人咸取以酿,号‘小惠泉’”,不知这“小惠泉”对于这个名字有无历史渊源。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立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来。1945年,设威海卫市,建国后改威海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海卫
威海卫战役发生了什么,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威海卫战役发生了什么,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1840年之后,中国一直处在一个被剥削的地位,面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围击,清政府内忧外患,有一些政府官员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来谋求自身实现。1860年到1890年之间,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富国强兵,他的主要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求富的第一步是实现自强,只有把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上,才有可能自己拿主意,中国当时引进很多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办了许多新型的军事工厂,如江南制造总局和安庆内军械所,这些军事工厂生产了大量用于前线的武器。包括后来威海卫战役所使用的武器。
为了富强,中国社会出现了民族企业,他们新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等新型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中国教育出现改革,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这里的学生学习的更多是西方的文化。清政府还选派留学生到外国求学。
1894,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在这之前,包括外国列强在内的国家都是比较看好中国的,可是结果出人意料,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惨败。这标志着进行了35年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为什么清政府进行了那么多年的洋务运动,还会失败,小编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1、统治阶级腐败,贪污军款,当时清政府腐败不只是发生在政治方面,甚至蔓延到了军队,为了追逐个人利益,而将国家抛在脑后,2、日本准备充分,而北洋水军仓促应战。
威海卫战役中___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
威海卫战役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1月下旬,日军侵占旅顺(今属辽宁大连)后,其大本营鉴于渤海湾即将进入冰封期,不便于登陆作战,遂决定暂缓执行直隶(约今河北)平原作战计划,而将战略进攻方向转至山东半岛,海陆配合攻占威海卫,企图歼灭北洋海军。为此,陆军在其第2集团军基础上组成"山东作战军",下辖第3、第4旅和原属第6师的第11旅,共计2.5万余人。清廷因对日军主攻方向判断错误,集重兵于奉天(今沈阳)、辽阳和京津一带,山东半岛防御薄弱。
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遥对旅顺、大连,建有拱卫渤海门户的北洋海军基地。北洋海军各舰艇于旅顺失陷前即撤返威海港,尚有大小舰艇27艘;港区陆上筑有炮台23座,安炮160余门,守军19营;烟台、酒馆(今牟平东)、荣成(今旧荣成)等处另有驻军41营。此时慈禧太后起用恭亲王奕欣,令其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共筹和议。当得知日军企图后,始作迎战准备。李鸿章令北洋舰队水陆相依,陆军固守大小炮台,舰船依托岸上炮台进行防御。
日军为避开从威海港正面进攻,决定在荣成登陆,由陆路抄袭威海卫之背。1月20日晨,日"山东作战军"在联合舰队护送和支持下,于荣成湾龙须岛登陆,占荣成。21~23日,清廷命北洋海军乘间出击,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守港待援,未予执行。25日,日军分兵两路进攻威海卫。26日,总兵孙万龄率部2000余人阻击南路日军于桥头以东,但北路日军已进至鲍家村、崮山后。28日,山东巡抚李秉衡令戴宗骞率所部北岸炮台守军协同孙部夹击北路日军,戴军未进,孙部孤军力战后退却。南路日军占桥头,逼近温泉,于30日晨同北路日军夹攻南岸炮台。守军奋勇抗击,丁汝昌率"靖远"等5舰在港内以舰炮火力支援。日军多有死伤,少将旅长大寺安纯被击毙。战至13时,南岸炮台失守。2月1日,日军向威海卫以西迂回攻击孙万龄部,孙率部抗击,但因部将阎得胜临阵脱逃,被迫撤退酒馆。日军遂占威海卫城。同日夜,丁汝昌令敢死队登北岸破毁炮台,以免资敌。2日凌晨,日军占北岸炮台。坐困威海港的北洋舰队遂陷于日军海陆包围之中。从4日起,南岸炮台日军和联合舰队连日轰击北洋舰队各舰及日岛、刘公岛炮台;并在夜间以鱼雷艇小队连续突入港内实施袭击,装甲舰"定远",巡洋舰"来远"、"靖远",练习舰"威远",布雷船"宝筏"等,先后被击沉、击毁。7日,北洋海军鱼雷艇11艘擅自从北口突围逃跑,遭日舰追击,或搁浅,或被掳。洋员瑞乃尔等劝逼丁汝昌投降,丁严正拒绝,仍坚持战至船没人尽。9~11日,右翼总兵刘步蟾、提督丁汝昌、护理左翼总兵杨用霖等先后自杀殉职。陆将戴宗骞、张文宣亦自尽。洋员马格禄等怂恿威海营务处候选道牛昶昞于12日假丁汝昌名义向日联合舰队投降。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威海卫海军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此役,日军从侧后登陆,成功地对威海卫实施水陆夹击。清军由于兵力单薄,陆海军缺乏协同,北洋舰队困守港内,终遭全歼。
关于威海卫战役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