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孕妇妊娠糖尿病怎么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妊娠遭遇糖尿病该怎么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孕期得糖尿病怎么办
孕期得糖尿病怎么办
孕期得糖尿病怎么办,在怀孕期间控制好血糖,也是能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任务之一,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糖尿病应该要怎么办呢?接下来一起来了解孕期得糖尿病怎么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孕期得糖尿病怎么办1第一、要控制进食量。
主要控制糖类食物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米饭、面食等均不宜超过每日的标准供给量。动物性食物可多选择含脂肪相对低的鸡、鱼、虾,少选择含脂肪量相对较高的猪、牛、羊。此外,还应适当增加豆类食物,以保证蛋白质的供给。尽量少吃油炸及坚果类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总之,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出适合的饮食方案。
第二、要进行适量运动。
因为运动不仅对母子的健康有利,还有益于控制糖尿病。因此,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一定不要只顾着睡觉,还要进行散步等适当的户外运动,好与医生一起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
第三、如果经过严格的饮食管理和运动疗法。
孕妇的血糖仍不能有效控制,就应立即与医生沟通,进行进一步治疗。
得了孕期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体形肥胖。
肥胖不是一天养成的,与长期的成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肥胖者体内的脂肪细胞肥大,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较低,这就加重了胰岛的工作负荷,久而久之胰岛会被累垮,血糖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女性在怀孕后吃的太好控制不住体重容易患上糖尿病,本身就肥胖的女性更是如此。
第二、遗传原因。
种族、地区和家族病史对产妇是否换糖尿病也有一定影响。据统计,每个大洲、每个人种和每个国家,孕妇患妊娠糖尿病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如果再将人口进行细分,这一数据可能会更有代表性。同样,有家族病史的孕妇患病的可能性更高,经济、环境、文化程度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此结果产生影响。
孕期得糖尿病怎么办21、饮食治疗:
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不论糖尿病属何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在用胰岛素治疗都应严格执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多吃粗粮、膳食纤维,补充蛋白质等。但要注意,应该避免过分控制饮食,否则会导致孕妇饥饿性酮症及胎儿生长受限。
2、药物治疗:
有些孕妇即使调整了饮食习惯也无法控制糖尿病,当饮食控制失效时,最好应用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水平早孕后胰岛素的用量进行性增加。妊娠不同时期机体对胰岛素需求不同,妊娠32~36周胰岛素用量达最高峰,妊娠36周后胰岛素用量稍下降,特别在夜间。
3、孕期母儿监护
若患了妊娠期糖尿病,在整个怀孕期间无论病情是否严重,都应在医生监督下严格控制饮食并定期检查身体,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才能避免疾病恶化,造成严重后果。孕早期每周检查一次,直至妊娠第10周。妊娠中期应每两周检查一次,除调整胰岛素用量外,还应同时进行眼底检查。妊娠32周以后应每周检查一次,除了注意孕妇的情况外,还应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胎盘功能等,必要时住院。
若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程度较轻,用药后获得控制,情况稳定,胎盘功能良好胎儿不过大,则可妊娠至足月,经阴道分娩糖尿病患者决定引产或经阴道分娩者,当产程达12小时应结束分娩,除非确定在其后4小时内能经阴道分娩因为产程超过16小时,孕妇的糖尿病就难于控制,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胎儿情况,必要时宜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
4、分娩处理
(1)分娩时机
首先要确定适当的分娩时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原则上应该通过方法尽量推迟终止妊娠的时间。血糖控制良好,孕晚期无合并症,胎儿宫内状况良好,应等待至妊娠38~39周终止妊娠。如果血糖控制不满意,并且有其他的并发症出现,经过及早抽取羊水,了解胎肺成熟情况,促胎儿肺成熟,胎肺成熟后应立即终止妊娠。
(2)分娩方式
妊娠合并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指征,有巨大胎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或其他产科指征者,应行剖宫产。有大于10年的糖尿病病史,同时伴随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应该放宽剖宫产指征。
(3)分娩期处理
一般要注意休息,给予适当的饮食,并且密切关注血糖、尿糖及酮体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加强胎儿监护。对于经阴道分娩的孕妇,应严格控制产时血糖水平,临产后仍采用糖尿病饮食。产程应在12小时内。剖宫产孕妇应在手术前一日停止应用晚餐前精蛋白锌胰岛素,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术后每2~4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饮食恢复。
孕期糖尿病怎么办
孕期是一个需要好好护理的时期,这样才能生一个健康的小宝宝,但是在孕期,很多孕妇都会出现一些健康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妊娠糖尿病了。在怀孕后患上糖尿病,而威胁着孕妇的健康,还会对胎儿造成影响,那么,孕期糖尿病怎么办?孕期糖尿病怎么预防?
1、监测血糖
怀孕期间应继续控制好血糖。在怀孕的前3个月,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可确保胎儿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在后6个月,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防止婴儿长得过大,出现巨大儿。总之,整个怀孕期间应尽可能把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
1型糖尿病患者在怀孕的前3个月可在饭前测一次血糖,在中间和最后3个月内,应在三餐前后各测一次,睡前、凌晨2点左右再各测一次,并在锻炼或体力活动(包括性生活)之前测一次血糖。
患有2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且仅靠饮食来控制血糖的患者,可在三餐前后和睡前各测一次。锻炼之前同样也要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妊娠时血糖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5.55毫摩尔/升(孕期正常值3.33~4.44毫摩尔/升)
糖化血红蛋白7%(正常值5%~8.5%)
尿糖(±)~(+),24小时尿糖定量15克
无低血糖,无酮症酸中毒
温馨提示
由于妊娠期肾糖阈值降低,所以尿糖不能反映血糖的高低,不能用尿糖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而应勤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使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基本正常,血压不高,尿酮阴性。此外,对糖尿病孕妇的尿蛋白、尿培养、肝肾功能、血脂及眼底的监测也十分重要。
调节饮食控制体重
适量控制糖尿病孕妇的体重,可以预防新生儿并发症,如巨大儿、出生时低血糖、出生时呼吸困难等。糖尿病孕妇整个怀孕期间的最适体重增加量为6~8公斤。因此,在控制饮食时,应将所进热能限制在此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体重正常的糖尿病孕妇妊娠前5个月每日热能比非孕妇增加150千卡,后5个月每日增加350千卡。肥胖型糖尿病孕妇应取糖尿病每日基础饮食1200千卡。要注意个体差异,应和产科医师商量后再决定,总热能在执行中可以酌情增减。
2、妊娠三个阶段进食
第一阶段为怀孕前3个月,往往有妊娠反应,其饮食基本与孕前相似,但应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第二阶段为怀孕4~6个月,胎儿生长发育较快,热能每日要增加200千卡,蛋白质15克,主食每天不低于300克,配合注射胰岛素,应少量多餐,分5~6次进食。
第三阶段为怀孕7~9个月,蛋白质每日较孕前增加15~25克,主食每天不少于300克,分5~6次进餐(包括睡前加餐)。
妊娠呕吐
糖尿病孕妇如果在怀孕的前3个月内出现恶心或呕吐的症状,应少量多餐。可在起床前吃一些面包或饼干,而且每2.5~3小时吃少量的食品。避免食用含脂肪或含盐高的食物,以及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在两餐之间喝些水,但不要在进餐时喝水。在晚饭之后或睡前服用产前维生素,身边要常备一些零食。即使有呕吐现象,也要进食。
温馨提示:
糖尿病孕妇孕期除注意饮食的调节外,还应补充钙(每天400毫克)、铁(每天30~60毫克)、叶酸(每天400~800微克)及多种维生素。
适当运动
怀孕期间坚持体育活动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而且也有助于应付生产时的体力需求和生完孩子后的身体恢复。最好在怀孕前坚持有规律的锻炼,怀孕后也不能停止,但可以降低运动强度。这样,不仅可以控制体重,降低血糖,还能增加体能和耐久性,有利于分娩。
怀孕期间不可以开始一个新的运动剧烈的项目,尤其是在怀孕前不能有规律的坚持运动者,更应注意这一点。但可以开始一个低强度的运动计划。
怀孕期间比较好的运动方式有游泳、平缓的有氧运动、散步和原地蹬车。但在运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大量饮水。
●保证剧烈运动时间不超过15分钟。
●运动时控制心率在每分钟140次以下(每10秒钟脉搏跳动23次)。
●体温保持在38℃以下。
●避免跳跃运动或突然改变方向运动。
●如果感到头晕、虚弱或呼吸困难,立即停止运动。
●如果在运动期间感觉子宫收缩,是过量运动的信号,应减小或停止运动。
温馨提示:
怀孕4个月的糖尿病孕妇不要做仰卧位运动,避免急促呼吸或屏住呼吸。饭后运动和运动前监测血糖,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妇女妊娠以后,由于身体中的部分葡萄糖要供给胎儿生长发育,血糖会比非孕期有所下降。但是随着妊娠的进展,糖尿病孕妇由于胰岛功能差,胰岛素分泌不能随妊娠的进展而增加,或从孕早期分泌就不够,而使血糖升高。补救的办法只有应用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是分子量极大的蛋白质,它不能透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所以注射胰岛素不影响胎儿,孕期应用既安全又有效。糖尿病孕妇不宜口服降糖药,因为降糖药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胰腺增生,分泌过多胰岛素导致胎死宫内或畸胎。
注射剂量
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孕早期由于妊娠反应,进食量少,胰岛素需要量较少,有时空腹血糖正常或者有低血糖者,可不用注射胰岛素,但妊娠后期由于胎盘中生长泌乳激素、雌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及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多,均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故常需增大胰岛素剂量。
胰岛素使用方法:(1)一天两次注射;(2)一天多次注射(三餐前及睡前中效胰岛素治疗);(3)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用量根据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及个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调整。当血糖在8.3~13.9毫摩尔/升时,每次用正规胰岛素10~20单位。因孕期孕妇肾糖阈低,故允许尿糖+,餐前如尿糖+,则剂量不变;++或以上时增加4单位,(-)减少4单位。
3、妊娠糖尿病的原因
1、家族遗传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2、肥胖因素
肥胖者体内的脂肪细胞肥大,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较低,这就加重了胰岛的工作负荷,久而久之胰岛会被累垮,血糖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女性在怀孕后进补过多、控制不住体重容易患上糖尿病,本身就肥胖的女性更是如此。
3、内分泌因素
怀孕之后,妈妈体能的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很大变化,激素的分泌水平会变得很高。胎盘生乳素、甲状腺激素、甾类激素等虽对胎儿有利,却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如果妈妈们内分泌失调,可能有患上糖尿病的危险。
4、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不合理,过多摄取高糖分、高热量、高脂肪,出现营养过剩,而且体力活动和运动明显减少,导致原有潜在功能低下的胰岛B细胞负担过重,最终引发糖尿病。
5、高龄怀孕
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同等情况下30岁以上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
6、不良产科病史
原因不明的异常分娩史,如流产、早产、死产、死胎、畸胎、巨大胎儿分娩史、妊娠期糖尿病史等,再次妊娠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7、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容易冲动的一些朋友也会引起糖尿病,因为一些过激反应容易提高高血糖的激素的大量分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
妊娠遭遇糖尿病该怎么办
对于怀孕的女性来说,最害怕的就是妊娠糖尿病,因为这种疾病可能会导致女性高危妊娠,不仅影响自己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以及身体健康,那么妊娠遭遇糖尿病该怎么办?妊娠遭遇糖尿病有什么风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妊娠遭遇糖尿病的风险
目前,全球有超过1.99亿名女性糖尿病患者,2/5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处于生育年龄,1/7的分娩受到糖尿病的影响。那么,糖尿病对妊娠有什么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又该如何管理呢?
妊娠期糖尿病包括孕前患有糖尿病(1型或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而妊娠糖尿病(GDM)是一种独立的糖尿病类型,不同于通常所认知的1型或2型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才出现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
对孕妇七大影响不容忽视
流产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流产率为15%~3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2倍~4倍。
感染未能很好控制血糖的孕妇易发生,感染亦可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羊水过多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10倍。
分娩巨大儿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概率增高。巨大儿的发生率高达25%~4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远期影响妊娠糖尿病孕妇再次妊娠时,重发率高达33%~69%;远期患糖尿病概率增加,高达7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在怀孕后22年~28年发展为糖尿病(2型为主)。
胎儿患糖尿病风险增加
暴露于母体糖尿病的胎儿,其儿童期和成年人糖尿病及肥胖的发生风险增加。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为正常妊娠的7倍~10倍。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率达2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高。新生儿脱离母体高血糖环境后,高胰岛素血症仍存在,若不及时补充糖,易发生低血糖,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新生儿生命。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要少食多餐
既要保证孕妇和胎儿能量的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低血糖指数的糖水化合物,少量多餐,每日5餐~6餐。妊娠期孕妇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最好,如散步、练瑜伽、打太极拳等,不可做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等,每天至少一次。一般于餐后半小时~1小时运动,持续20分钟~30分钟。监测空腹、餐前血糖和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有条件者每日测4次~6次。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通过饮食治疗不能控制血糖时,遵医使用胰岛素治疗。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每3个月进行一次肾功能、眼底和血脂检测。
如何早期发现妊娠糖尿病
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在进行首次产前检查时,应全面筛查2型糖尿病。首次产检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应在孕24周~28周筛查妊娠糖尿病。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在产后6周~12周,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糖尿病。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糖尿病筛查。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如果已经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状态,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干预。
出现以下表现应警惕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可能:
1.有三多症状(多尿、多食、多饮)。
2.外阴、女性私处假丝酵母菌反复感染。
3.孕妇体重>90千克。
4.并发羊水过多或巨大儿。
2、妊娠糖尿病饮食的管理
①饥饿难忍怎么办?
少量多餐,分餐,杂粮代替精细粮,逐渐减量。
②如何吃水果?
算入总能量,含糖低的水果,苹果、西红柿、桔子,两餐间加餐用,根据血糖调整。
③如何预防低血糖?
分餐,备食物,出现症状立即进食,逐渐减餐,让身体耐受。
④如何预防酮症?
高糖酮症和低糖酮症都要预防,大量饮水,适当控制,少量多餐,注意鉴别饥饿性酮症和高血糖酮症酸中毒。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