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杯酒,足以慰风尘。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原诗为: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翻译:
人生就像高雅的乐曲,却难遇懂得欣赏的人。在悲伤不安的羁旅中,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
涧树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悲啼着春色将暮。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扩展资料:
此词字面上来看好像是指行路的艰苦劳顿,但远非如此。
当时唐朝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三年,社会仍然不安定,就在这一年,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反叛国家,不仅杀了陕州监军张志斌,还吃了他的肉,屡杀朝廷安抚使者,向朝廷叫板:“吾离长安百八十里,夜眠不敢伸脚,恐踏破长安城;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我周智光能之。"
唐代宗忍无可忍,密诏郭子仪伐周智光。好不容易消灭周智光,后蜀乱又起。可以说,作为一个心忧国家社稷的人,韦应物的诗不能仅从字面上去了解,风尘显然也暗指国家战乱、兵祸等。
我有一壶酒 足以慰风尘什么意思
该句诗“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原句是“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意思是: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
全诗原文是:
《简卢陟》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简卢陟》解读:
初读之下,韦应物这首诗可能可以理解为:你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世人大多只能欣赏下里巴人,因此没有人赏识你。结果你栖栖遑遑,流落行伍。兵役结束回来后,继续没着没落,在淮海之滨蹉跎岁月,不能有所作为。于是,你栖居山涧,日日看带着朝雨的春树、听鸟的欢快鸣唱。来吧,我这里备有酒酌,欢迎你前来。我们把酒言笑,你应能忘怀眼前的失意,在诗酒快意中重新领会生命的意义。
韦应物诗写得平淡而高古,简朴而情深动人。这首诗每一句都不啰嗦,可谓平淡而简朴,但是馀意不尽。末尾两句更是情在言外,深挚而淡雅。顺便说到,以结尾这两句为端绪加以续写,是可能接续韦诗深远意趣的。
扩展资料
赏析
开篇“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二句,流露出世无知音的落寞情怀。“白雪曲”即“阳春白雪”,指高深典雅的曲调。所谓“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越是高深的音乐,懂的人也就越少。人生也是如此,品性高洁的人,总会有知音难觅的遗憾。
在古人心中,知音不单指心意相通、志趣相投的朋友;更指那些赏识自己、重视自己的伯乐。怀才不遇,遇不上的是给自己施展才华机会的人。
所以,作者只能“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在军队中做一个无名小卒,在漂泊中潦倒一生。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
1、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意思为: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2、该诗句出自韦应物的《简步陟》。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天涯孤旅中的所感所想,表达出诗人在人生旅途中岁月蹉跎知音难觅的苦闷,最后只好瓢浊酒,自慰平生。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之所以在现代走红,是因为现代人从中找到了共鸣。叶嘉莹先生说过,古诗词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表达出了人类感情的一些“基型“与“共相”。
古往今来,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过一些生离死别,每个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到物质或精神上的不满足,每个人都曾感受过人生的失意与孤寂,诗人将这些人类情感的“共相“表达出来,吟成诗篇,当我们读到这样的诗,自然会激发我们的情感共振,引起我们内心的鸣。
扩展资料: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