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线与川藏线的区别
有关专家曾就进藏铁路提出了川藏线、滇藏线、甘藏线和青藏线四个方案。铁道第一勘测设计院负责人姜瑞生说,在这四个方案中,有关决策部门最终确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是因为青藏铁路与其它几条进藏铁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青藏铁路建设里程最短。青藏铁路早在1979年就已经完成了青海省境内西宁市至格尔木市全长845公里的第一期工程。中国即将开工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相对于滇藏线的1960公里、甘藏线的2211公里和川藏线的2015公里是里程最短的一条。而且,青藏线一期工程的建成和运营为青藏铁路新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其次,青藏线投资额小,由于青藏线的里程短、地形缓、桥梁隧道少等特点,投资额为四条进藏线中最少的一条。按1995年的物价水平测算,青藏铁路投资额不到200亿人民币,而滇藏铁路静态投资估算为654亿元,甘藏铁路投资为640亿元,川藏铁路投资为768亿元。
此外,青藏铁路建筑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最小,工程技术难度已基本解决。从四条进藏线的桥隧长度和密度方面比较,青藏线桥隧总长只有30公里,最长的桥隧长约1210米,桥隧总量只占总长的百分之二点八。而甘藏线桥隧总长占百分之二十点六,滇藏线占百分之四十三,川藏线占百分之四十二点五。青藏铁路工程技术方面的高原冻土难题,经过专家们50多年来的研究基本得到解决。
专家同时表示,青藏线可以保证较快的建设速度。据测算,建成青藏铁路大约需要6年时间,建成甘藏线、滇藏线、川藏线则需10年以上时间。根据青藏公路建设经验,青藏铁路将不会因地质因素造成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地热等使运营中断,建成后基本能够做到常年通车运营。
姜瑞生说,除了工程技术各方面的考虑外,通过建设青藏铁路,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民族经济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也是国家首选青藏铁路的重要因素。
青藏线和川藏线有什么不同
青藏线与川藏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川藏线出成都平原不久,从翻越二郎山开始,就进入了盘山路的历程。其实走川藏线就是两种运动的合成,一是左右的盘旋,二是上下的起伏。我想起了那年我们走川藏线,从帮达到八宿县翻越业拉山时的情景:那条盘山公路号称有108“拐”(回头弯)。我认真地数起“拐”来,最后数出88个“拐”,90度左右的弯更是有300多个。
这就是这两条路的区别,青藏线修建在相对平缓的高原面上,川藏线则延伸在时而峰颠、时而深谷的横断山区。
其实,这两条路的区别还有许多许多。它们的特色通过比较,不断地显现出来。我甚至觉得这两条路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和美来。这两条路我都走过,我是通过比较,对这两条路的认识才全面,否则,我的认识既不准确,也不深入。就像认识一个人,可以通过他的朋友一样,认识青藏线可以通过川藏线。如果要对青藏高原有所认识,对青藏高原的美有所领略,则应该这两条路都走过。你或者从青藏线入,从川藏线出,或者从川藏线入,从青藏线出。这两条线珠联璧合,像一对郎才女貌的伉俪,形成一个完美的组合,向你展示世界上最独特的区域----青藏高原的魅力。
我这里想说的是一个矛盾:激动人心的川藏线美则美矣,但其内涵比起青藏线来,要略为逊色;平淡的青藏线景观变化虽然不如川藏线让人眼花缭乱,但它讲述的自然的故事要比川藏线深刻和丰富。甚至可以说,就认识青藏高原而言,走过川藏线的人,还不能说走过了青藏高原,只有走过青藏线的人,才有资格说,我去过世界的屋脊----青藏高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川藏线走的是青藏高原的边缘,还不能算已看到了青藏高原的全貌,而青藏线则是穿越了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世界屋脊”的特征是在青藏线上展示的。
不仅如此,青藏线虽然经历的山与谷不如川藏线多,但是它跨越的大的自然区却比川藏线丰富,而这些大的自然区相互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川藏线也穿越了许多不同的区域,但这些区域的不同是低层次的。比如青藏线跨越了中国最基本的三大区域: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走一趟青藏线,等于走遍了中国;而川藏线仅仅是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穿行,走过川藏线,还不能了解中国的西北干旱区和真正的青藏高原是怎么回事。因此可以说,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来说,青藏线有着巨大的概括力,它好像哲学中的范畴,而川藏线仅是概念。
川藏线和青藏线的区别
川藏线和青藏线这真是两条差异显著、相互映照的路。正是通过比较这两条路的差异,我们对这两条路的认识,才不断地深入和清晰起来。一起来看看这两条线的区别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川藏线和青藏线的区别,供大家参阅!
川藏线和青藏线的区别青藏线与川藏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川藏线出成都平原不久,从翻越二郎山开始,就进入了盘山路的历程。其实走川藏线就是两种运动的合成,一是左右的盘旋,二是上下的起伏。我想起了那年我们走川藏线,从帮达到八宿县翻越业拉山时的情景:那条盘山公路号称有108“拐”(回头弯)。我认真地数起“拐”来,最后数出88个“拐”,90度左右的弯更是有300多个。
这就是这两条路的区别,青藏线修建在相对平缓的高原面上,川藏线则延伸在时而峰颠、时而深谷的横断山区。
其实,这两条路的区别还有许多许多。它们的特色通过比较,不断地显现出来。我甚至觉得这两条路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和美来。这两条路我都走过,我是通过比较,对这两条路的认识才全面,否则,我的认识既不准确,也不深入。就像认识一个人,可以通过他的朋友一样,认识青藏线可以通过川藏线。如果要对青藏高原有所认识,对青藏高原的美有所领略,则应该这两条路都走过。你或者从青藏线入,从川藏线出,或者从川藏线入,从青藏线出。这两条线珠联璧合,像一对郎才女貌的伉俪,形成一个完美的组合,向你展示世界上最独特的区域----青藏高原的魅力。
我这里想说的是一个矛盾:激动人心的川藏线美则美矣,但其内涵比起青藏线来,要略为逊色;平淡的青藏线景观变化虽然不如川藏线让人眼花缭乱,但它讲述的自然的故事要比川藏线深刻和丰富。甚至可以说,就认识青藏高原而言,走过川藏线的人,还不能说走过了青藏高原,只有走过青藏线的人,才有资格说,我去过世界的屋脊----青藏高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川藏线走的是青藏高原的边缘,还不能算已看到了青藏高原的全貌,而青藏线则是穿越了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世界屋脊”的特征是在青藏线上展示的。
不仅如此,青藏线虽然经历的山与谷不如川藏线多,但是它跨越的大的自然区却比川藏线丰富,而这些大的自然区相互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川藏线也穿越了许多不同的区域,但这些区域的不同是低层次的。比如青藏线跨越了中国最基本的三大区域: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走一趟青藏线,等于走遍了中国;而川藏线仅仅是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穿行,走过川藏线,还不能了解中国的西北干旱区和真正的青藏高原是怎么回事。因此可以说,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来说,青藏线有着巨大的概括力,它好像哲学中的范畴,而川藏线仅是概念。
川藏线途经景点尼洋河
尼洋河发源于西藏米拉山西侧,全长307.5公里,流域面积1.75万平方公里,在林芝境内汇入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是工布地区的“母亲河”,又称“娘曲”,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尼洋河沿河两岸植被完好,风光旖旎,景色迷人,途径景点众多,是青藏高原最美丽的河流之一。尼洋河风光带野生鸟类众多,这里也是西藏著名的黑颈鹤越冬区。
太昭古城
位于工布江达县太昭村,318国道旁,距工布江达县城20公里。据历史资料考察,现工布江达县前身为太昭宗,是川藏古道的重要驿站。清朝时期这里商贾云集,来自藏、汉、回、尼泊尔等地的商人络绎不绝,是重要的商业、文化、外贸、军事、交通要地,素有“小八廓街”之称。自古内地通往西藏的路有四条:青藏西道、青藏中道、青藏东道、川藏驿道。其中,除青藏西道以外的三条路都要经过太昭,因此太昭古城也为军事交通要地。
巴松错
巴松错也称错高湖,1997年巴松错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年被世界旅游组织列为世界旅游景点,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区,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公园称号。该景区位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境内。“错高”藏语意为湖头,在藏语中意为三岩湖,意思为“湖之源头”和“绿色的水”。巴松错景区主要景点有巴松三岩、巴松湖、扎西岛、求子洞和巴松错度假村。
然乌湖
然乌湖是川藏线上的明珠,她的源头来古冰川脚下有两个美丽的湖泊,湖畔的村庄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庄”之一。然乌湖的晚上可以拍摄美丽的星空。如果是在6、7、8月到然乌湖边,我们将带领大家去一块秘密的狼毒花盛开地参观,景色震撼。
南迦巴瓦峰
被誉为“云中的天堂”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米,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矛”或“雷电如火燃烧”。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当地人们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此山,聚会、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成为众神们燃着的桑烟。
嘎拉桃花沟
3月的林芝,寒意未尽,却已是花的海洋。远方的雪峰还有皑皑白雪,桃花已如醉霞绯云般地争相斗艳。粉嫩的桃花,在气势磅薄的雪山怀抱中无限柔媚。妖娆桃花,映着蔚蓝云天,美不胜收。到嘎拉桃花村观赏拍摄美丽的桃花。
走青藏线和走川藏线沿途看到的景观有什么不同青藏线和川藏线它们各具特色。
对于植被:青藏线看草原,川藏线看森林;
对于水:青藏线看湖泊,川藏线看湍急的河流;
对于地貌:青藏线看宽缓的高原,川藏线看高山峡谷;
对于气候:青藏线看干旱的景观,川藏线看湿润的景象。
对于河流:青藏线不仅可以看到外流河,还可以看到内流河,而川藏线一路都是在外流区域内,这里的河流最终都要流入大海的;
对于冰川:是两条线路共有的,但有的景观则是某一条线路独有的,比如大群的野生动物在荒野上游荡,这只在青藏线的可可西里一带才能看到。同样柴达木的荒漠、盐湖和可可西里一带的连续冻土区是青藏线所独有的,而波密(还有海螺沟)的森林与冰川共存、易贡的茶园与雪峰同在,则是川藏线上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