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发源地在哪里
昆曲发源于江苏苏州昆山,根植于阳澄湖畔的地方戏曲腔调。昆山素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尤其在明清时期,涌现出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比如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夏昶、龚贤等人。
昆曲的文化影响力不可低估,昆曲集文学、音乐、美术、园艺、舞蹈等之大成,成为有史以来最精致、最完美的艺术样式。她既是独特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产物,也是各个艺术门类相互交融的结果。
昆山临近苏州和上海,交通便捷,且有着悠远的艺术传统。元明以后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娱乐活动迅速繁盛,并涌现出一批以顾坚、黄幅绰、顾阿瑛、魏良辅、梁辰鱼、郑若庸、张大复、陶九官等等为代表的音乐家、作家和艺人。
扩展资料
昆山历来是开放的。犹如顾炎武走出昆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学者,昆山也欢迎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一种健全的城市性格,足以帮助昆山形成竞争优势。
正是如此,元末明初杨维桢、倪云林、高则诚、柯九思、李孝光等一大批名流雅士,纷纷从会稽、无锡、天台、永嘉等地来到阳澄湖畔,与顾阿瑛聚晤,在“玉山雅集”上一起赋诗会文、宴饮赏曲,催发了昆曲的萌芽。
昆曲的发源地是什么
昆曲的发源地是江苏昆山。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的特点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
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
昆曲出自哪个地方
昆曲出自于苏州市昆山,原名“昆山腔”,发源于元末明初的苏州府昆山县,是中国戏曲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