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为什么不修复圆明园 为什么不修复圆明园

七月网490

圆明园为什么不修复

有以下几个原因:

为什么不修复圆明园 为什么不修复圆明园

①现在即使修复,也无法达到其巅峰水平,反而更大的可能会使其不伦不类。

②破败的圆明园也是一个纪念馆,时刻提醒人民落后就要挨打,牢记耻辱。

③圆明园依旧有价值,而且就某种意义而言,甚至远大于完好的圆明园。

扩展资料: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圆明园的沧桑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形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藏舟坞,万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参考资料:

圆明园(清代著名皇家园林)_百度百科

为什么不修复圆明园

不修复圆明园的原因:重建难度、名誉不好、重建意义不大、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让后人铭记历史。

1、重建难度

第一次重建圆明园,慈禧集了全国之力,懂得古法匠艺的巧匠没有,制作工艺流失,稀有原材料大部分已经绝迹,难以用古老艺术修缮全部工程。基建狂魔的中国工程师只要有图纸就能建,圆明园的辉甄不同于钢筋混凝土。

2、名誉不好

第一次重修圆明园的慈禧,为修缮圆明园弄的国库亏空,克扣军费去修缮导致北洋军队全军覆没,慈禧的好大喜功使清朝加速走向灭亡,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重修圆明园经费开支慎重,好大喜功的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相违背,没人挺着好大喜功的帽子去修个公园,还不如多重视三农、教育、经济、军事装备等方面。

3、重建意义不大

重建好的圆明园最多就是多设几个售票处,教育警示后人的意义不大,最多算是多加个故宫,保留圆明园遗址存在还具有爱国教育的基础。

4、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是向前不断发展的,缅怀过去是名族的优良传统,重建圆明园的念旧情怀值得尊敬,重建历史辉煌不如去创造下一个辉煌。

5、让后人铭记历史

圆明园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圆明园是强盗抢劫的证据,是永远都无法洗去的铁证,这也是沉痛的教训。如今的圆明园,是全国最深刻、最有教育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年四季的圆明园,都有无数的学生团体前来,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不是为了看那片“风景”更不是为了打卡发朋我圈,而是为了了解祖国的那段屈辱史,而后奋发图强,建设祖国!

为什么不重新修建圆明园

为什么不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修圆明园?

其一,文物的最大价值在于展现历史面貌。

如果圆明园是因为意外失误,或者被雷电、地震、洪水等原因所毁,是可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的。

但是,非常遗憾,圆明园被毁就是因为历史事件,因为晚清羸弱的国力。所以,保持圆明园原址最好的状态就是维持现状;

其二,不重建的警示作用明显。如果我辈不努力,则悲剧很可能再次发生,圆明园就是最好的例子。让国民警醒是圆明园最好的作用;

其三,重建成本过高。圆明园整个园林面积350多公顷,总面积相当于8.5个故宫,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大小共150余景。

清朝最繁盛的康雍乾三朝才将圆明园修建完成,可以说是举国之力。里面的奇珍异宝,来自五湖四海、异国进贡,价值不可估量。所以,横店300亿的大成本砸下去,也只是皮毛而已。

想想慈禧挪用军费,修了一下颐和园都劳民伤财,骂名背到现在,就知道重建圆明园有多费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