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山纪念堂景点介绍
广州中山纪念堂景点介绍如下:
1、天下为公。
纪念堂正面抱厦上下檐间,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蕴意深刻:国家为人民所共有,政府为人民所共管,国家利益为人民所共享。
孙中山先生铜像。
矗立在纪念堂前正中央的孙中山铜像。1956年,由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的水泥像(表面镀铜,1998年后才更换铜像)。高5.5
米,重3.9吨,所铸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时的造型。铜像下白色花岗岩的基座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大纲》的内容。
3、古树名木。
木棉作为市花,无人不晓。"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皆峰火,不及攀枝花可怜。”(明大均)。广州较老
的木棉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就在中山纪念堂。这株老树亲眼目睹了满清王朝的腐朽堕落;亲眼目睹了广州起义的惨酷壮烈;亲眼目睹了孙中山的百折不挠;亲眼目睹了陈炯明的叛乱;亲眼目睹了身旁的总统府被夷为平地后又建起了一-座全新的纪念堂;身经历了叛军的炮火和日本侵略者往它身下投下的炸弹。风走云飞,星流人逝,老树还依旧静静站立,夜长人静时细细品味着数百年的风霜。
广州中山纪念堂在哪
建议先从南沙坐地铁去中山纪念堂,然后从中山纪念堂去雕塑公园,具体线路:南沙—中山纪念堂:从南沙地铁黄阁站坐地铁四号线(坐10站)到地铁万胜围站转乘地铁二号线(坐13站)到地铁纪念堂站D1出入口下.走约170米到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雕塑公园:1.从中山纪念堂走约640米到迎宾馆站2坐273路(坐3站)到广园新村站下.走约540米到广州雕塑公园
2.乘坐出租车:共行驶3.2公里,费用11.00元.注意:信息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支付依据.本费用中不含过路费和过桥费,塞车等因素可能使费用显著增加
3.从中山纪念堂走约170米到地铁纪念堂站D1出入口坐地铁二号线(坐3站)到地铁三元里站B出入口下,走到位于另一条路(广园中路)的三元里古庙站转乘278路(坐2站)、189路(坐3站)到雕塑公园站(原市交控中心站)下.走约130米到广州雕塑公园
5.从中山纪念堂走约30米到中山纪念堂站坐83路(坐6站)到瑶台站2转乘189路(坐4站)到雕塑公园站(原市交控中心站)下.走约130米到广州雕塑公园
6.从中山纪念堂走约710米(乘坐出租车(8.00元/0.7公里))到迎宾馆站1坐182路(坐3站)、24路(坐4站)到广园新村站下.走约540米到广州雕塑公园
7.从中山纪念堂走约190米到吉祥路站坐7路(坐3站)到文德路站2下,到马路对面的文德路站转乘36路(坐6站)、66路(坐6站)到雕塑公园站2(原市交控中心站)下.走约70米到广州雕塑公园
8.从中山纪念堂走约190米到吉祥路站坐24路(坐3站)、12路(坐3站)、42路(坐3站)到文德路站1下,过马路往右走到另一个文德路站转乘36路(坐6站)、66路(坐6站)到雕塑公园站2(原市交控中心站)下.走约70米到广州雕塑公园
9.从中山纪念堂走约190米到吉祥路站坐215路(坐3站)到农讲所站1下,过马路往右走到另一个农讲所站1转乘864路(坐5站)到雕塑公园站1(原市交控中心站)下.走约100米到广州雕塑公园
广州中山纪念堂简介,中山纪念堂的历史
广州的中山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广州人名与海外华侨集资兴建的。花了2年的时间完工。又过了25年后,把高搭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面前,可看出人们对他有多尊敬。那么本期广州文化,就一起来了解中山纪念堂的历史。
历史发展
此处原是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被炮火夷为平地。1928年由李济深组织筹建,1929年1月动工,经陈济棠在经费上鼎力支持,终于1931年10月落成,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风格与近代西洋平面设计手法结合,由着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
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高49米,四面为4个重檐歇山抱厦,拱托中央八角攒尖式巨顶。白色花岗岩石为基座和台阶,淡青色大理石为墙裙、乳黄色贴面砖为墙身,紫红色水磨大柱上盖宝蓝色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前檐下横匾高悬孙中山手“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致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
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领袖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解放前夕,纪念堂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解放后,人民政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至1988年曾七次拨出专款对各项设施进行修葺和完善。1998年再次拨款6000万元,对纪念堂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维修,更换了中央空调、灯光、音响、座椅,重新改造了贵宾室,化妆间、舞台,增加了消防喷淋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铜材铸造,对广场、环境亦作了进一步的美化。
建馆人物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1929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这里原是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出任临时大总统时的总统府旧址。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的宫殿式建筑,全部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高49米,是广州近代着名的建筑杰作。
堂内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大会堂,直径71米,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4700多个。设计者用四根大柱子(柱子位于四周的墙壁中),支撑着四个大跨度的钢桁架,像一把张开的雨伞,组成一个巨大的拱形屋顶。拱形屋顶托起八个主桁架,组成一个八角亭子。这是建筑师吕彦直(1894年――1929年)设计的。
南京中山陵和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也是他设计的。他在35岁时早逝,未能亲眼看到他自己设计的这座宏伟纪念堂。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
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纪念堂已成为广州市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7次拨巨款对中山纪念堂堂体进行修葺和进行周围环境的维护,使这里变得更为幽静、舒适,是中外人士游览之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