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端午节的介绍
1、2019端午节是06月07日。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3、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2019端午节是什么时候,端午节有什么禁忌
2019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根据老黄历可知,2019年端午节的日期:公历日期:公历2019年6月7日星期五
农历日期:农历二零一九年五月初五号,己亥年五月五日
端午节有什么禁忌
2019年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别称是什么
2019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吗?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所以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端午节都有哪些别称?端午节有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等多种的别称。
1、端阳节
午日为阳辰,午月第一个午日,故称端阳。《荆楚岁时记》中说: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之为端阳节。
2、重午节
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到了汉代时,由于南北统一,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初五日。
3、龙舟节
龙舟竞渡最早是古越人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南越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画上龙图形作为本族的图腾或保护神。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4、龙日节
龙是古越人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东方苍龙七宿,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于北方隐没。仲夏端午,苍龙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因此称为龙的节日。端午时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粤人将端午期间下的雨水称之为龙降水或龙舟水,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5、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6、菖蒲节
古人认为菖蒲有辟邪作用,端午时节在门上挂菖蒲辟邪,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7、躲午节
五月,古时北方称之为恶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一天,父母便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
8、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