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15字
端午节是由爱国文人屈原投江而来的。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是个很有文化的人。他在楚王身边做官,努力谏言让国家兴旺昌盛。楚王受奸佞蛊惑,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受苦,悲愤万千。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抱着一颗大石头,纵身跳入汨罗江中。楚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的传说 20字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扩展资料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认为划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据《事物原始》中记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15字左右
爱国文人屈原投江。
端午节是由爱国文人屈原投江而来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是个很有文化的人。他在楚王身边做官,努力谏言让国家兴旺昌盛。楚王受奸佞蛊惑,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受苦,悲愤万千。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抱着一颗大石头,纵身跳入汨罗江中。楚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