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诗歌原是从生活中来——火锅篇
雾霾深锁的愁云惨淡的日子里,凌晨醒来居然遇到难得的清冽。推开窗子,似有即将消逝的月光斜洒进来,清冷又干净了整个屋子,连同屋子里还没睡醒的人。
今日小寒,又是腊八。披上厚重的外套,借着即将消失的月光,去市场上买两碗腊八粥。过节,总得有个过节的样子。顺道买点儿羊肉牛肉,在数九的寒冬里,吃个火锅。
走在路上不禁在想,火锅真的是一项无比伟大的发明。想到今日晚上,将在凛冽的冬日里,饕餮一餐火锅,还没有吃上,胃便暖了,味蕾接着爽了,整个人跟着都幸福了。
可我的思绪却并没有在晚上的涮羊肉上逗留,它一直飞,不停留,飞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那些没有电,没有空调没有暖气的古老的日子里。
我好像看到一幅画,窗外是凛冽的寒风在吹,是鹅毛般的雪花在飘。屋内炭火在烧,炉子上有红泥的小火炉,炉子边上放着清冽的醉人的暖心的酒。围炉而坐是高冠长袍的三五知交,饮酒对诗,侃侃而谈。我的思绪定格在这个画面中,久久不能回神。
我们都中了一种毒,这种毒的名字叫渴望诗和远方。
却不曾想,诗从来都不在远方。诗它从生活中而来,它就是生活。那些古老的诗歌,不就是把生活凝练成精简而又美丽的句子吗?
古老的诗歌原是从生活中而来,借着小寒说火锅。
这不是一篇科普文章,所以笔者不赘述火锅“古董羹”的由来,也不去分辨到底是三千年前便有了火锅还是二千年前有的。我们只任性的说一说火锅和诗歌,诗歌里的火锅,火锅里的诗歌。借着这热气腾腾的意象,去领略弥漫在古老的日子里,浓的化不开的诗意。
关于明文记录的火锅的食用方法,便怎么都脱不开林洪的《山家清供》。用筷子夹着切成薄片的野兔肉,在热气蒸腾的汤水中一撩拨,马上变出云霞一般的色泽,再蘸上“酒酱椒料”制成的调味汁水,入口一咬,一种更鲜美泼辣的味道便立即激活了味蕾。这便是从宋朝时明文传下来的兔肉火锅的食谱。
林洪称之为‘披霞供’,因为在拨弄兔肉的过程中,有如晚霞入眼。关于美食,从古而今,我们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但是而今,却逐渐的丢掉了从古之时的那份细腻,那份精致,那份讲究,那份心情。当今日,偶遇美食的时候,除了惊叹一声之外,更重要的便是拍照发朋友圈发微博,哪里还会去融入到美食的意境中,更遑论吟出‘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这般同美食一样美好的诗句了。
连菜谱都能写的这般诗意盎然,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岁月悠悠中,又有什么不能入诗呢?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在某些文献资料中被认为是描述唐朝人吃火锅的场景的一首诗,但笔者却倾向于另一种说法:
这里指的小火炉应该是温炉,是用来烫酒的,不是用来涮串的。
但是这里依然引用此诗,盖因烫酒烫肉异曲同工。历史真实无从可考,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古老的诗意在炉子上升腾、弥漫。诗里是酒,便醉了心扉;诗里是肉,便幸福了胃。
在皇帝的御宴上,以火锅为上联,明弘治皇帝也是仅此一份了。而杨慎的下联也堪称绝妙。
在酒宴上,对对子,行酒令,赛诗歌,饮烈酒,享美食,这样的场景,单是想来便已心神俱醉。天子在堂,推崇文学,饮酒宴群臣之际,依然文风丛生,那整个天下,如何能不诗意盎然!
当然更可敬的是,弘治皇帝是明中叶难得的中兴之帝。他没有走上宋徽宗和陈后主的老路,既好文学,更善天下治理。此乃题外话,不多赘述。
先说鼓词,始于明代,盛于清朝的古代说唱艺术,也就是古中国版的RAP。流传至今,依然还存在鼓词的艺术形式,即现在的京韵大鼓,京东大鼓,陕北说书等。
再说贾凫西,这真真是一个妙到极处的妙人儿。不为挣钱,不图糊口,疯疯癫癫,于饮水处,唱鼓词,率性而为,敢爱敢恨,潦倒邋遢疯癫中藏不住事士大夫的气节和文人的潇洒放荡。
最后说鼓词里的火锅,贾凫西将刘秀建东汉的历史比作,冷了火的火锅锅底再次起火,两番来烧。这个比喻简直妙极,形象的无话可说。也暗含了一种嘲讽,两番烧的锅底,味道终究是变了,淡了,难长久!
及至近代,郭沫若先生关于火锅的打油诗则更是欢脱俏皮。
或烫肉片子,或烫菜叶子;吃上一肚子,香你一辈子。连为朋友介绍火锅的吃法都这般文趣横生,那该是多么美好的流金岁月!
原来,诗意的生活不是逐渐的缺失的,而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日子里,突然就缺失了。就在我们的身上,消失了。
多么可叹又无可奈何的事实啊。
在一切都那么快的日子里,让我们慢下来,慢下来。
嘿,朋友,去慢下来,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吧!
嘿,朋友,去把眼前的生活凝练成诗歌吧!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嘿,朋友,去吃火锅吧!
西安有哪些大学!
西安大学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
西安交通大学(Xi’anJiaotongUniversity)简称“西安交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月,学校有教工6551人,其中专任教师3717人。师资队伍中有两院院士4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5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0人。
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1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安交通大学
请问北方人适合在成都定居吗
我觉得挺适合的。理由如下
1,成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也比较多,特别是it互联网这一块在全国来说发展的也都还可以。2,成都每一年的幸福城市排名,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排在第1位还是新一线城市的首位,能兼顾生活和就业的质量。
3,成都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最近也是作为一个网红城市受到许多旅客的喜欢。有大熊猫基地,还有种类繁多的美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4,在成都我生活的周边,其实有很多的北方人来这边工作生活定居。同一纬度下成都比南京上海气候更合适,它的年平均温度要更合适,夏天不像南京,上海,长沙那边,重庆那边这么炎热,很少超过35度。冬天基本上在10摄氏度左右也比较暖和,不会过分的寒冷,冬天的温差也比较小。沿海南京上海那边冬天的时候经常刮大风,特别的寒冷,成都这边冬天的话,基本上刮风情况很少
5,成都周边有特别多的世界级的川西自然美景,基本上开车两三个小时就能到达,对于比较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6,还有一点,北方的小伙伴儿如果喜欢滑雪的话,在成都的周边也是可以满足的,成都周边开车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西岭雪山,那里也有滑雪场
7,成都人民的包容性也特别强,可以吸纳大全国各地的朋友,不像上海啊,北京等,有那边这么严重的排外情绪,四川的人民大都特别的友好善良亲切。
不过成都也有一点不好,就是冬天的事后空气不是特别的干净。前两年冬天的雾霾特别严重,最近一两年情况改善的尤为明显,冬天蓝天的情况增加了很多以前冬天出门必须戴口罩,现在情况也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