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指责家长不配当妈(指责家长不配当妈的话)

七月网3320

一、老师群里指责家长是有损师德吗

1、武汉江夏区一所幼儿教育机构,班级微信群中通知小孩报名参加舞蹈赛,李女士表示不参加。随后,园方负责人和李女士发生语言冲突,指责李女士“理你是把你的孩子当人,而不是把你当人”、“你就不配当妈”等。李女士对此感到愤怒。那么老师群里指责家长是否有损师德呢?

指责家长不配当妈(指责家长不配当妈的话)

2、学校微信群本义是方便学生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平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和汇报学习相关情况。仅仅因为孩子不上舞蹈赛而指责家长“理你是把你的孩子当人,而不是把你当人”和“你就不配当妈”等”,这叫嚣的语气,让一个老师丢了师德。

3、诚然,学校组织舞蹈赛的初衷并无过错,呼吁家长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也是情有可原,对孩子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但本着自愿自主的原则,基于孩子学习状况和个人兴趣,家长有权利不让孩子参与。众所周知,给孩子报名各类艺术培训班必须遵从孩子意愿,不要以名次和荣誉作为与其它孩子攀比的标准,家长万不可给孩子强加压力。然而这位幼儿园的老师,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无理取闹式的指责家长,在笔者看来,是源于个人师德的丧失。在这位老师的眼里,家长和学生必须听从老师的安排,一旦有任何不服从,便会恶言相告,家长依然是家长,老师还是老师么?

4、近年来,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诸如虐待儿童等案件频频发生。可以想象,微信群里的人作为旁听者都能看到该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语言带着讽刺的意味,丧失的是学校和老师的名声。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严格考核教师准入标准,对于在职教师必须保证定期考察,本着对孩子、家长负责的态度,严格规范教师的个人言行;另一方面,教师个人需,坚守职业道德,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关怀对待,用温暖重建师德。

5、微信是沟通的良好平台,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需谨慎,莫让一言不合产生骂名,避免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二、家长不要一味维护老师,指责孩子

家长不要一味维护老师,指责孩子

家长不要一味维护老师,指责孩子,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耐心引导,未来的好坏,取决于孩子现阶段的成长,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一起努力让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吧。家长不要一味维护老师,指责孩子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都知道溺爱孩子是不好的,故而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或是被老师批评了,家长下意识的会想不能够让孩子变得太娇气,偶尔的挫折是需要的,故而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孩子或是站到孩子的对立面,殊不知这种做法也是有失偏颇的。

中国父母普遍跟孩子心灵上的交流不多,这也跟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有关,国人大多数都比较内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即使深爱也许在表面也不会流露过多。

但是孩子他们的心理和情感还没有发育成熟,他们在某些时候可能并不明白父母的用心,如果父母总是批评孩子或是帮着老师对付孩子,孩子可能并不愿意受教或是觉得父母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

很多事情都要将心比心,如果我们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后父母又说我们的百般不是,觉得都是我们自己的错,那么在这种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也不开心呢?孩子还小,适当的鼓励和安慰是必不可少的,总是帮着老师教育孩子也有点拔苗助长的趋势。

教育孩子学习,指导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并非是采取强迫或是处于他们的对立面才能够出成效。

家长跟孩子日常生活中相处最多,彼此之间应当学着表达自己的感情,家长要细心的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因为在学校的时候,家长和孩子没有交流,那么放学后,家长可以询问下孩子的日常,跟孩子一起分享快乐或是面对挫折。

家长也要跟老师进行定期的沟通,看一看从老师角度上出发的孩子是怎么样的个性或是有着如何的行为习惯,跟老师做好配合,但并不是一定站在老师这边,这样子也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他不是一个人,爸爸妈妈会跟他在一起。

孩子有错误的时候需要及时指出,然而方法是可以多样的,并不是直接的言语指责效果最好,有的时候让他自己意识到错误反而能够有纠正错误的效果。

总结:现代教育中越来越看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品德培养,这些都是让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而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教育方案,以耐心和爱心给孩子做最好的老师,帮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礼貌,妈妈加分天真可爱是孩子们的天性,如今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更是聪明伶俐。如果你的孩子很有礼貌,那么恭喜你,他一定会更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在适应幼儿园生活后,每天早上送孩子到幼儿园的时候,要记得提醒孩子和老师打个招呼,这不仅表现了您和孩子对老师的尊重,更是培养孩子良好礼貌习惯的好机会。如果小家伙够热情和活跃的话,还可以让小家伙给老师来个热情的拥抱。试想一个有礼貌又热情洋溢的小家伙和一个带着情绪来上学的孩子,哪一个更让老师欣慰和开心呢?这种体会来自我个人的切身感受,我带过的孩子中就不乏这样的小家伙:每天大老远就一边喊着:“李老师妈妈,我来啦!”一边张开双手跑过来。看到孩子的热情,好心情马上就来了,虽然小家伙平时在幼儿园可能很调皮,也爱捣蛋,但这样的孩子还是会让老师觉得很贴心。礼貌的孩子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培养和熏陶,遇到这样的孩子,老师自然会在心目中给当妈妈的你加上一分。

2.不做“多事”的妈妈幼儿园生活是集体生活,虽然说幼儿园的教育和保育同样重要,但幼儿园老师毕竟不同于自家保姆,集体生活中的孩子又多,不可能要求老师对每个孩子的照顾都面面俱到。所以,尽量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不要太特殊。在此提醒妈妈们以下几点:

(1)很多孩子在家里有午睡前喝配方奶的习惯,在准备入园前,请尽量做好调整。如果孩子较小或入园初期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那么可以在基本适应幼儿园生活后,请老师配合着调整饮食习惯。

(2)把给孩子带去幼儿园的衣服整齐地装好,不要等孩子尿湿了、汗湿了衣服时,老师打开书包却发现里面一团糟。最好准备一个塑料袋,方便老师将脏衣服和干净衣物分开装。尤其是夏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后都要换下汗湿的衣服,如果老师打开20个孩子的书包,里面都乱作一团,再面对一群等着换衣服的孩子们,想象一下,老师要忙成什么样?

(3)尽量使用幼儿园统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个别由家庭自备用品的幼儿园除外)。如果你的孩子自备餐具,那么每次用餐之后,老师都要单独为你的孩子清洗餐具,并在放学前整理好,还要提醒你带回家。所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不要自己给孩子准备太多东西去幼儿园,孩子在园里所用的物品都有严格的卫生消毒标准,同时幼儿入园前必须到指定医院进行入学体检,已经把一些危险的传染源给杜绝了。

3.宽容多一点,责备少一点凡是处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是很常见的事,容易因玩具、游戏或个人习惯等小问题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甚至出现伤人的情况。另外,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尚不足以很好地保护好自己,所以总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不过,这些都是孩子在学习自我保护和逐渐独立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正常情况,因此,如果不是严重的失职问题,请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孩子受伤家长会心疼,但老师心里也一样难受,如果这时你能够宽容地说一句:“没关系,老师也不要太放在心上。”相信老师会很感谢你的理解。

4.感谢老师为孩子所做的付出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很繁杂的.,除了处理班级日常工作、利用午休或下班时间参与学校组织的示范课、教研、培训等活动,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外,还要利用不多的休息时间收集、整理孩子们各方面的情况,通过网络、家园联系手册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进行家访、在节日里带给孩子和爸爸妈妈惊喜。而支撑着老师们出色地完成这些工作的力量,除了对工作的责任感之外,还有爱。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是有些“小毛病”要老师每天不断提醒、帮助纠正;如果老师帮你洗干净了孩子尿湿的裤子;如果下班后老师陪着孩子等你到很晚;如果老师们刚刚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那么请别忘了对老师说一句:“谢谢,老师辛苦了!”这表示老师的劳动和为孩子付出的爱得到了认可,老师即使辛苦,也会觉得欣慰。 5.与“投诉”的距离现在国内高等教育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断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走向幼儿园。与此同时,因为各种现实原因导致教师队伍的素质差异较大。因此,部分老师工作中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解决更有效。如果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有什么想法,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和老师沟通,而不是直接去找园长,要通过沟通来了解其中的原因,并共同找出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另外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您跟幼儿园的领导不是特别投缘的话,建议不要让大家觉得你跟领导走得很近,即使关系不错,也请不要和他们过多谈论老师及班级里的事情,避免有老师担心你在说坏话。妈妈们要知道,领导再怎么关注孩子,每天陪在孩子身边、给他知识和爱的,还是班级里的老师们。

6.接送孩子要按时很多家长可能一直忽视了这一点,总觉得这在幼儿园阶段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对于迟到的孩子来说,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还会因为晚睡晚起、作息时间不规律而直接影响到孩子一天的生活。另外,自家孩子的迟到也会打断并干扰到其他孩子的正常活动。如果您是不习惯按时接孩子离园的家长,那么请仔细想一下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师早上七点三十分上班(保育老师上班要更早),晚上五点半或六点下班,中午要看着孩子们午睡,孩子睡着之后,老师还要进行一些环境布置和案头上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是中午时间所无法完成的。所以,如果你能够按时把孩子接走,老师或许就能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不少工作,然后按时下班,多一点时间与自己的亲人和孩子相聚。事实上,这不仅仅是配合和尊重幼儿园作息时间的问题,对孩子来说,早一点见到爸爸妈妈,还能在回家的路上玩上一会儿,每天都有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将是孩子成长路上甜蜜的回忆。当然,如果确实有意外情况,偶尔不能按时接孩子,那么请记得跟老师提前打个招呼,并说声“谢谢”!

7.适度的沟通要经常和老师保持沟通,定期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里的情况。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双职工家庭,平时工作比较忙,每天到幼儿园接送孩子也是来去匆匆,很少有机会跟老师沟通。那么,建议选择一种亲师双方都认为方便的沟通方式,如网络、家园联系手册或电话。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成长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注,如果身为父母的你都没空关注孩子,还有谁能更关注他呢?千万不要因为太忙或校车接送而忽略与老师的沟通。当然,也不要每天都拉着老师聊上半个小时,她可能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

8.“礼”,送与不送?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那么不需要红包礼物,相信老师也会很爱你和你的孩子了。如果平时对老师没有支持和理解,那么即使送了礼物,也并不会使人忘记你平时的苛责。真正的关怀和感谢,并不是物质所能代表的。当然,如果老师在节日里能收到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小卡片或者一支小花,那么一定会更加欣慰的。

三、母亲拒绝幼儿园活动遭园方指责不配当妈,两者之间孰是孰非

1、就家长与幼儿园发生冲突的事件来看,我觉得两方都存在一定的责任。

2、首先幼儿园方面接受并培养孩子的特长教育,就要认认真真地去把孩子教好,而不是心存幻想,让培养有成的孩子去参加比赛的群体活动来增加幼儿园的知名度。园方自行安排孩子的比赛活动属于利用。

3、再者,家长得知了幼儿园的微信通知后,不应用极端的行为去解决此事,正确的方法应和孩子沟通一下,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在做决定,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家长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就去与幼儿园理论,这种做法太武断。

4、虽然双方都有错,但是我还是偏向家长,因为学校说话说的太过分,孩子是家长的孩子,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教育是出于对学校的放心,但是学校不仅仅只给自己考虑不顾家长的意见还辱骂家长,这个学校真的是丧心病狂。

5、学校组织活动是好事,但是需要与学生家长沟通,而不是自己独断专行,这像什么样子,简直就是有病,没错家长可能是出于一些方面的原因不让孩子参加,但是家长没错啊,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有权利决定让孩子参加什么不让孩子参加什么,要是不参加学校上来就骂,那么这个学校还是不上也罢,这种学校能教出什么好孩子!

6、我想说家长再怎么不配当妈也比只考虑学校利益的自私老师好,就因为家长不配合就骂家长,家长错在哪,难道家长和孩子就没有自助选择权,难道所有人都必须和学校一致才行,扯淡,无中生有的事还希望学校以后不要再做,因为这件事对于幼儿园来说太丢脸。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